六州歌頭 · 題岳鄂王廟
中興諸將,誰是萬人英?身草莽,人雖死,氣填膺,尚如生。
年少起河朔,弓兩石,劍三尺,定襄漢,開虢洛,洗洞庭。
北望帝京,狡兔依然在,良犬先烹。
過舊時營壘,荊鄂有遺民。
憶故將軍,淚如傾。
說當年事,知恨苦:不奉詔,僞耶真?臣有罪,陛下聖,可鑑臨,一片心。
萬古分茅土,終不到,舊奸臣。
人世夜,白日照,忽開明。
袞佩冕圭百拜,九泉下、榮感君恩。
看年年三月,滿地野花春,鹵簿迎神。
這首詞是劉過在四遊漢沔(今武漢)時所作,主要讚揚岳武穆的精忠報國精神,以及表達自己主張抗敵,批判奸佞迫害忠良的行爲。
題岳鄂王廟:即岳王廟。
岳武穆,二十歲投軍衛國,立過赫赫戰功,高宗時爲秦檜所害。
「中興諸將,誰是萬人英」句:宋高宗中興時代,哪個堪當諸將之傑、萬人之英?謂只有名將岳武穆。
萬人英,萬人之中的英豪。
「身草莽,人雖死,氣填膺,尚如生」句:謂武穆雖出身草野,離開人世已六十多年,但他一腔忠憤之氣不滅,還像在世一樣肝膽照人。
身草莽,指武穆家境貧寒,曾做過人家的莊客;氣填膺,謂忠義之氣,填塞胸臆;膺,胸。
年少起河朔:指武穆年輕時就在中原黃河以北從軍抗金,報效國家。
弓兩石:指武穆當時臂力過人,能開兩石之弓。
古代以一百二十斤爲一石。
劍三尺:手提三尺寶劍。
定襄漢:指武穆在高宗紹興初年平定襄陽、漢陽等六郡,爲恢復中原打下基礎。
開虢洛:指紹興十年武穆郾城大捷,先後收復虢州(今河南靈寶)、洛京(今河南洛陽)、東虢(今河南滎陽)一帶大片國土,乘勝進軍朱仙鎮,離汴京(今開封)只有四十五里。
洗洞庭:指武穆鎮壓了以楊麼爲首的聚集在洞庭湖的農民起義軍。
望帝京:謂武穆軍隊距汴京很近。
帝京,即汴京。
「狡兔依然在,良犬先烹」句:指權奸加害無辜忠良,致使英雄壯志未酬身先死。
狡兔,指金人;良犬,指武穆。
過舊時營壘:謂走訪武穆當年駐紮過的地方。
「荊鄂有遺民。
憶故將軍,淚如傾」句:謂荊鄂地區而今存活下來的百姓,每當憶及岳將軍,無不淚流如傾。
「說當年事,知恨苦」句:說起當年武穆大業被毀、蒙受奇冤之事,我知道他一定怨恨到了極點。
「不奉詔,僞耶真」句:秦檜等誣陷武穆不奉行皇帝詔書,是真是假都不分清,就殺害忠良。
不奉詔,指秦檜等誣陷武穆「受招不救淮西罪」,賜死獄中。
「臣有罪,陛下聖,可鑑臨,一片心」句:臣子是謀反有罪,還是一片丹心爲國,只要陛下聖明,完全可鑑察清楚。
分茅土:古代皇帝分封諸侯時,用茅草包社壇某方之土授受封者,以示其爲某方王侯。
「萬古分茅土,終不到,舊奸臣」句:自古以來,分封諸侯,論功行賞,終究不會輪到險惡的奸臣身上。
「人世夜,白日照,忽開明」句:人世間的沉沉黑夜,而今已過盡,白日高照,天地光明。
喻武穆冤案到底得到了昭雪。
袞:古代皇帝及上公的禮服。
冕:古代帝王、諸侯、卿大夫的禮帽,後專指皇冠。
佩:貴族身上佩帶的玉器。
圭:貴族上朝手中所持的玉製禮器。
「袞(gǔn)佩冕圭百拜,九泉下、榮感君恩」句:意謂如果武穆在冥世有靈,得知自己被諡封爲鄂王的喜訊後,定會穿着袞服,繫着佩玉,戴着冠冕,持着圭璧,在九泉之下叩拜,謝君王賜封之恩。
鹵(lǔ)簿:本爲帝王駕出時儀仗。
漢以後,后妃、太子和大臣出行時皆有。
此指每年三月在廟前迎神賽會。
「看年年三月,滿地野花春,鹵簿迎神」句:謂每年三月,當春光明媚之際,遍地花香之時,人們以隆重的儀式,在鄂王廟前祭奠英雄的神靈。
高宗中興時期,誰是諸將之傑,萬人之英?岳武穆出身寒徽,雖然英雄已長逝,但浩氣長存,雖死猶生,他年少時在黃河以北從軍抗金,爲國馳騁沙場。
他臂力過人,能拉兩石之弓。
他手持三尺寶劍,平定襄陽、漢陽,收復虢州、洛陽和東虢等失地,還鎮壓了洞庭湖的農民起義。
武穆乘勝進軍朱仙鎮後時時遙望失去的汴京,但壯志未酬卻慘遭殺害,而金人猶在,遲遲未被剷除。
如今途經武穆當年駐紮軍營的舊址,湖北一帶的軍民憶及岳將軍,無不淚雨傾盆。
說起當年將軍被害之事,我知道您一定怨恨到了極點。
「不奉詔」這個莫須有的罪名是假還是真?臣子是有謀反之罪,還是忠心爲國,只要皇上明鑑,完全能夠洞察真僞。
千年萬代.分封王侯,無論如何也不會落到那些奸臣的頭上。
人世間的黑夜,因爲有了白日的照耀,一下子變得明朗起來。
武穆身穿袞服,繫着佩玉,戴着冠冕,手拿圭璧,在九泉之下叩拜,感謝君王之恩。
每年三月,春光明媚,百花吐香,人們舉行隆重的儀式,在鄂王廟前祭奠英雄的英靈。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5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