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荔支二首(其二)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支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本诗选自《东坡全集·卷二十三·荔支二首(並引)》。
绍圣三年作于惠州,此题下有两首,这里选第二首。
岭南两广一带在宋时为蛮荒之地,罪臣多被流放至此。
迁客逐臣到这里,往往颇多哀怨嗟叹之辞,而东坡则不然,他在这首七绝中表现出他素有的乐观旷达、随遇而安的精神风貌。
荔支:即“荔枝”,兹从《东坡全集·卷二十三·荔支二首》。
罗浮山:在广东博罗、增城、龙门三县交界处,长达百馀公里,峰峦四百多,风景秀丽,为岭南名山。
卢橘:橘的一种,因其色黑,故名(卢,黑色)。
但在东坡诗中指枇杷。
《冷斋夜话·卷一》载:“东坡诗:‘客来茶罢无所有,卢橘杨梅尚带酸。
’张嘉甫曰:‘卢橘何种果类?’答曰:‘枇杷是也。
’”
岭南:古代被称为南蛮之地,中原人士闻之生畏,不愿到广东来。
“不辞长作岭南人”句:苏轼被贬到惠州却处之泰然。
他爱荔支,也爱南方山水,所以愿意“长作岭南人。
”历代咏荔之作甚多,然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首推这一首诗。
不辞,一作“不妨”。
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
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支,我愿意永远都作岭南的人。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4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