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東門遊,邂逅承清塵
思君即幽房,侍寢執衣巾
時無桑中契,迫此路側人
我既媚君姿,君亦悅我顏
何以致拳拳?綰臂雙金環
何以道殷勤?約指一雙銀
何以致區區?耳中雙明珠
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後
何以致契闊?繞腕雙跳脫
何以結恩情?美玉綴羅纓
何以結中心?素縷連雙針
何以結相於?金薄畫搔頭
何以慰別離?耳後玳瑁釵
何以答歡忻?紈素三條裙
何以結愁悲?白絹雙中衣
與我期何所?乃期東山隅
日旰兮不來,穀風吹我襦
遠望無所見,涕泣起踟躕
與我期何所?乃期山南陽
日中兮不來,飄風吹我裳
逍遙莫誰睹,望君愁我腸
與我期何所?乃期西山隅
日夕兮不來,躑躅長嘆息
遠望涼風至,俯仰正衣服
與我期何所?乃期山北岑
日暮兮不來,悽風吹我襟
望君不能坐,悲苦愁我心
愛身以何爲,惜我華色時
中情既款款,然後克密期
褰衣躡茂草,謂君不我欺
廁此醜陋質,徙倚無所之
自傷失所欲,淚下如連絲
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
秦氏有好女,自名爲羅敷
羅敷喜蠶桑,採桑城南隅
青絲爲籠系,桂枝爲籠鉤
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
緗綺爲下裙,紫綺爲上襦
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鬚
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
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
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
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躕
使君遣吏往,問是誰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爲羅敷

「羅敷年幾何?」
「二十尚不足,十五頗有餘

使君謝羅敷:「甯可共載不?」
羅敷前致辭:「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
東方千餘騎,夫婿居上頭
何用識夫婿?白馬從驪駒
青絲繫馬尾,黃金絡馬頭;腰中轆轤劍,可直千萬餘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專城居
爲人潔白皙,鬑鬑頗有鬚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
坐中數千人,皆言夫婿殊
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
玉衡指孟冬,衆星何歷歷
白露沾野草,時節忽復易
秋蟬鳴樹間,玄鳥逝安適
昔我同門友,高舉振六翮
不念攜手好,棄我如遺蹟
南箕北有鬥,牽牛不負軛
良無盤石固,虛名復何益
惟漢廿二世,所任誠不良
沐猴而冠帶,知小而謀強
猶豫不敢斷,因狩執君王
白虹爲貫日,己亦先受殃
賊臣持國柄,殺主滅宇京
蕩覆帝基業,宗廟以燔喪
播越西遷移,號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爲哀傷
孟冬寒氣至,北風何慘慄
愁多知夜長,仰觀衆星列
三五明月滿,四五蟾兔缺
客從遠方來,遺我一書札
上言長相思,下言久離別
置書懷袖中,三歲字不滅
一心抱區區,懼君不識察
凜凜歲雲暮,螻蛄夕鳴悲
涼風率已厲,遊子寒無衣
錦衾遺洛浦,同袍與我違
獨宿累長夜,夢想見容輝
良人惟古歡,枉駕惠前綏,
願得長巧笑,攜手同車歸
既來不須臾,又不處重闈;
亮無晨風翼,焉能凌風飛?
眄睞以適意,引領遙相睎
徙倚懷感傷,垂涕沾雙扉
回車駕言邁,悠悠涉長道
四顧何茫茫,東風搖百草
所遇無故物,焉得不速老?
盛衰各有時,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豈能長壽考?
奄忽隨物化,榮名以爲寶
去者日以疏,來者日已親
出郭門直視,但見丘與墳
古墓犁爲田,松柏摧爲薪
白楊多悲風,蕭蕭愁殺人
思還故里閭,欲歸道無因
【上篇】
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幷吞八荒之心
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外連衡而鬥諸侯
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旣沒,惠文、武、昭襄蒙故業,因遺策,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從締交,相與爲一
當此之時,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寛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約從離衡,兼韓、魏、燕、楚、齊、趙、宋、衛、中山之眾
於是六國之士,有寧越、徐尙、蘇秦、杜赫之屬爲之謀,齊明、周最、陳軫、召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之徒通其意,吳起、孫臏、帶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之倫制其兵
嘗以十倍之地,百萬之眾,叩關而攻秦
秦人開關延敵,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
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
於是從散約敗,爭割地而賂秦
秦有餘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屍百萬,流血漂櫓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強國請服,弱國入朝
延及孝文王、莊襄王,享國之日淺,國家無事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爲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繫頸,委命下吏
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里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
於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殺豪傑,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爲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然後踐華爲城,因河爲池,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爲固
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爲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
始皇旣沒,餘威震於殊俗
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躡足行伍之間,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斬木爲兵,揭竿爲旗,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從
山東豪俊遂幷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陳涉之位,非尊於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之君也;鋤耰棘矜,非銛於鈎戟長鎩也;謫戍之眾,非抗於九國之師也;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曏時之士也
然而成敗異變,功業相反,何也?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
然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餘年矣;然後以六合爲家,崤函爲宮;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爲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中篇】
秦滅周祀,幷海內,兼諸侯,南面稱帝,以養四海
天下之士,斐然嚮風
若是,何也?曰:近古之無王者久矣
周室卑微,五霸旣滅,令不行於天下
是以諸侯力政,強凌弱,眾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罷弊
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
旣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虛心而仰上
當此之時,專威定功,安危之本,在於此矣
秦王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不信功臣,不親士民,廢王道而立私愛,焚文書而酷刑法,先詐力而後仁義,以暴虐爲天下始
夫兼幷者高詐力,安危者貴順權,此言取與守不同術也
秦離戰國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無異也
孤獨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
借使秦王論上世之事,幷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後雖有淫驕之主,猶未有傾危之患也
故三王之建天下,名號顯美,功業長久
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領而觀其政
夫寒者利裋褐,而飢者甘糟糠
天下囂囂,新主之資也
此言勞民之易爲仁也
曏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賢,臣主一心而憂海內之患,縞素而正先帝之過;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後,建國立君以禮天下;虛囹圄而免刑戮,去收孥污穢之罪,使各反其鄉里;發倉廩,散財幣,以振孤獨窮困之士;輕賦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約法省刑,以持其後,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節修行,各愼其身;塞萬民之望,而以盛德與天下,天下息矣
即四海之內皆歡然各自安樂其處,惟恐有變
雖有狡害之民,無離上之心,則不軌之臣無以飾其智,而暴亂之奸弭矣
二世不行此術,而重以無道:壞宗廟與民,更始作阿房之宮;繁刑嚴誅,吏治刻深;賞罰不當,賦斂無度
天下多事,吏不能紀;百姓困窮,而主不收恤
然後奸僞幷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眾,刑戮相望於道,而天下苦之
自群卿以下至於眾庶,人懷自危之心,親處窮苦之實,咸不安其位,故易動也
是以陳涉不用湯、武之賢,不藉公侯之尊,奮臂於大澤,而天下響應者,其民危也
故先王者,見終始不變,知存亡之由
是以牧民之道,務在安之而已矣
下雖有逆行之臣,必無響應之助
故曰:「安民可與爲義,而危民易與爲非」,此之謂也
貴爲天子,富有四海,身在於戮者,正之非也
是二世之過也
【下篇】
秦幷兼諸侯山東三十餘郡,繕津關,據險塞,修甲兵而守之
然陳涉以戍卒散亂之眾數百,奮臂大呼,不用弓戟之兵,鉏耰白梃,望屋而食,橫行天下
秦人阻險不守,關梁不闔,長戟不刺,強弩不射
楚師深入,戰於鴻門,曾無藩籬之艱
於是山東大擾,諸侯幷起,豪俊相立
秦使章邯將而東征,章邯因其三軍之眾要市於外,以謀其上
群臣之不信,可見於此矣
子嬰立,遂不寤
藉使子嬰有庸主之材,僅得中佐,山東雖亂,三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廟之祀宜未絶也
秦地被山帶河以爲固,四塞之國也
自繆公以來,至於秦王,二十餘君,常爲諸侯雄
此豈世賢哉?其勢居然也
且天下嘗同心幷力攻秦矣,當此之世,賢智幷列,良將行其師,賢相通其謀,然困於阻險而不能進,秦乃延入戰而爲之開關,百萬之徒逃北而遂壞
豈勇力智慧不足哉?形不利,勢不便也
秦小邑幷大城,守險塞而軍,高壘毋戰,閉關據厄,荷戟而守之
諸侯起於匹夫,以利合,非有素王之行也
其交未親,其下未附,名曰亡秦,其實利之也
彼見秦阻之難犯也,必退師
案土息民,以待其敝,收弱扶罷,以令大國之君,不患不得意於海內
貴爲天子,富有四海,而身爲禽者,其救敗非也
秦王足己而不問,遂過而不變
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禍
子嬰孤立無親,危弱無輔
三主惑而終身不悟,亡,不亦宜乎?當此時也,世非無深慮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盡忠拂過者,秦俗多忌諱之禁,忠言未卒於口而身爲戮沒矣
故使天下之士,傾耳而聽,重足而立,拑口而不言
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諫,智士不謀也
天下已亂,奸不上聞,豈不哀哉!
先王知雍蔽之傷國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飾法設刑,而天下治
其強也,禁暴誅亂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諸侯從;其削也,內守外附而社稷存
故秦之盛也,繁法嚴刑而天下振;及其衰也,百姓怨望而海內畔矣
故周五序得其道,而千餘歲不絶;秦本末幷失,故不能長
由是觀之,安危之統相去遠矣
野諺曰:「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也
」是以君子爲國,觀之上古,驗之當世,參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審權勢之宜,去就有序,變化因時,故曠日長久而社稷安矣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2.78s
Copyright ©2022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