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者,羿狩獵山中,遇姮娥於月桂樹下。
遂以月桂爲證,成天作之合。
逮至堯之時,十日並出。
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
猰貐、鑿齒、九嬰、大風、封豖希、修蛇皆爲民害。
堯乃使羿誅鑿齒於疇華之野,殺九嬰於兇水之上,繳大風於青丘之澤,上射十日而下殺猰貐,斷修蛇於洞庭,擒封豨於桑林。
萬民皆喜,置堯以爲天子。
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託與姮娥。
逢蒙往而竊之,竊之不成,欲加害姮娥。
娥無以爲計,吞不死藥以昇天。
然不忍離羿而去,滯留月宮。
廣寒寂寥,悵然有喪,無以繼之,遂催吳剛伐桂,玉兔搗藥,欲配飛昇之藥,重回人間焉。
羿聞娥奔月而去,痛不欲生。
月母感念其誠,允娥於月圓之日與羿會於月桂之下。
民間有聞其竊竊私語者衆焉。
趙且伐燕,蘇代爲燕謂惠王曰:“今者臣來,過易水。
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
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禽之。
今趙且伐燕,燕趙久相支,以弊大衆,臣恐強秦之爲漁夫也。
故願王之熟計之也!”惠王曰:“善。
”乃止。
荊宣王問羣臣曰:“吾聞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誠何如?”羣臣莫對。
江乙對曰:“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
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爲不信,吾爲子先行,子隨我後,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爲然,故遂與之行。
獸見之,皆走。
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爲畏狐也。
今王之地五千裏,帶甲百萬,而專屬之於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實畏王之甲兵也!猶百獸之畏虎也!”
承宮,琅邪姑幕人。
少孤,年八歳,爲人牧豬。
鄉里徐子盛明《春秋》經,授諸生數百人。
宮過其廬下,見諸生講誦,好之,因忘其豬而聽經。
豬主怪其不還,尋之。
見而欲笞之。
門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宮門下。
樵薪執苦,數十年間,遂通其經。
齊景公好弋,使燭鄒主鳥而亡之。
公怒,詔吏欲殺之。
晏子曰: “燭鄒有罪三,請數之以其罪殺之。
”公曰:“可。
”於是召而數之公前,曰:“燭鄒,汝爲吾君主鳥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鳥之故殺人,是罪二也;使諸侯聞之以吾君重鳥而輕士 ,是罪三也。
數燭鄒罪已畢,請殺之 。
”公曰:“勿殺!寡人聞命矣。
鳩曰:“子將安之?”
梟曰:“我將東徙。

鳩曰:“何故?”
梟曰:“鄉人皆惡我鳴。
以故東徙。

鳩曰:“子能更鳴,可矣;不能更鳴,東徙,猶惡子之聲。
龐蔥與太子質於邯鄲,謂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龐蔥曰:‘夫市之無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鄲去大梁也遠於市,而議臣者過於三人,願王察之。
’王曰:‘寡人自爲知。
’於是辭行,而讒言先至。
後太子罷質,果不得見。
傳曰:「有從輕而重,公子之妻爲其皇姑。
有從重而輕,爲妻之父母。
有從無服而有服,公子之妻爲公子之外兄弟。
有從有服而無服,公子爲其妻之父母。」傳曰:「母出,則爲繼母之黨服;母死,則爲其母之黨服。
爲其母之黨服,則不爲繼母之黨服。」
三年之喪,既練矣,有期之喪,既葬矣,則帶其故葛帶,絰期之絰,服其功衰。
有大功之喪,亦如之。
小功,無變也。
麻之有本者,變三年之葛。
既練,遇麻斷本者,於免,絰之;既免,去絰。
每可以絰必絰;既絰,則去之。
小功不易喪之練冠,如免,則絰其緦小功之絰,因其初葛帶。
緦之麻,不變小功之葛;小功之麻,不變大功之葛。
以有本爲稅。
殤:長、中,變三年之葛。
終殤之月算,而反三年之葛。
是非重麻,爲其無卒哭之稅。
下殤則否。
君爲天子三年,夫人如外宗之爲君也。
世子不爲天子服。
君所主:夫人、妻、大子適婦。
大夫之適子爲君、夫人、大子,如士服。
君之母,非夫人,則羣臣無服。
唯近臣及僕驂乘從服,唯君所服,服也。
公爲卿大夫錫衰以居,出亦如之。
當事則弁絰。
大夫相爲,亦然。
爲其妻,往則服之,出則否。
凡見人無免絰,雖朝於君,無免絰。
唯公門有稅齊衰。
傳曰:「君子不奪人之喪,亦不可奪喪也。」傳曰:「罪多而刑五,喪多而服五,上附下附列也。」
日出入安窮。
時世不與人同。
故春非我春。
夏非我夏。
秋非我秋。
冬非我冬。
泊如四海之池。
遍觀是耶謂何。
吾知所樂。
獨樂六龍。
六龍之調。
使我心若。
訾黃其何不徠下。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7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