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庵
〔明〕 1296 - 1370 年
施耐庵,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
原籍苏州,生于兴化,舟人之子,13岁入私塾,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35岁中进士。
35岁至40岁之间官钱塘二载,后与当道不合,复归苏州。
至正十六年(1356)六十岁,张士诚据苏,征聘不应;与张士诚部将卞元亨相友善,后流寓江阴,在祝塘镇教书。
71岁或72岁迁兴化,旋迁白驹场、施家桥。
朱元璋屡征不应;最后居淮安卒,终年74岁。
著作是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
都来十五帝,播乱五十秋。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诗曰:
千古幽扃一旦开,天罡地煞出泉台。
自来无事多生事,本为禳灾却惹灾。
社稷从今云扰扰,兵戈到处闹垓垓。
高俅奸佞虽堪恨,洪信从今酿祸胎。
话说当时住持真人对洪太尉说道:“太尉不知,此殿中当初是祖老天师洞玄真人传下法符,嘱付道:‘此殿内镇锁着三十六员天罡星,七十二座地煞星,共是一百单八个魔君在里面。
上立石碑,凿着龙章凤篆天符,镇住在此。
若还放他出世,必恼下方生灵。
’如今太尉放他走了,怎生是好!他日必为后患。
”洪太尉听罢,浑身冷汗,捉颤不住;急急收拾行李,引了从人,下山回京。
真人并道众送官已罢,自回宫内修整殿宇,竖立石碑,不在话下。
再说洪太尉在路上分付从人,教把走妖魔一节,休说与外人知道,恐天子知而见责。
于路无话,星夜回至京师。
进得汴梁城,闻人所说:天师在东京禁院做了七昼夜好事,普施符箓,禳救灾病,瘟疫尽消,军民安泰。
天师辞朝,乘鹤驾云,自回龙虎山去了。
洪太尉次日早朝,见了天子,奏说:“天师乘鹤驾云,先到京师。
臣等驿站而来,才得到此。
”仁宗准奏,赏赐洪信,复还旧职,亦不在话下。
后来仁宗天子在位共四十二年晏驾,无有太子,传位濮安懿王允让之子,太祖皇帝的孙,立帝号曰英宗。
在位四年,传位与太子神宗天子。
在位一十八年,传位与太子哲宗皇帝登基。
那时天下尽皆太平,四方无事。
且说东京开封府汴梁宣武军,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姓高,排行第二,自小不成家业,只好刺枪使棒,最是踢得好脚气毬。
京师人口顺,不叫高二,却都叫他做高毬。
后来发迹,便将气毬那字去了毛傍,添作立人,便改作姓高名俅。
这人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扑顽耍,颇能诗书词赋;若论仁义礼智,信行忠良,却是不会。
只在东京城里城外帮闲。
因帮了一个生铁王员外儿子使钱,每日三瓦两舍,风花雪月,被他父亲开封府里告了一纸文状。
府尹把高俅断了四十脊杖,迭配出界发放。
东京城里人民,不许容他在家宿食。
高俅无计奈何,只得来淮西临淮州投奔一个开赌坊的闲汉柳大郎,名唤柳世权。
他平生专好惜客养闲人,招纳四方干隔涝汉子。
高俅投托得柳大郎家,一住三年。
后来哲宗天子因拜南郊,感得风调雨顺,放宽恩大赦天下。
那高俅在临淮州,因得了赦宥罪犯,思乡要回东京。
这柳世权却和东京城里金梁桥下开生药铺的董将士是亲戚,写了一封书札,收拾些人事盘缠,赍发高俅回东京,投奔董将士家过活。
当时高俅辞了柳大郎,背上包裹,离了临淮州,迤逦回到东京,竟来金梁下董生药
诗曰:
躲难逃灾入代州,恩人相遇喜相酬。
只因法网重重布,且向空门好好修。
打坐参禅求解脱,粗茶淡饭度春秋。
他年证果尘缘满,好向弥陀国里游。
话说当下鲁提辖扭过身来看时,拖扯的不是别人,却是渭州酒楼上救了的金老。
那老儿直拖鲁达到僻静处,说道:“恩人,你好大胆!见今明明地张挂榜文,出一千贯赏钱捉你,你缘何却去看榜?若不是老汉遇见时,却不被做公的拿了。
榜上见写着你年甲貌相贯址。
”鲁达道:“洒家不瞒你说,因为你上,就那日回到状元桥下,正迎着郑屠那厮,被洒家三拳打死了。
因此上在逃,一到处撞了四五十日,不想来到这里。
你缘何不回东京去,也来到这里?”金老道:“恩人在上,自从得恩人救了,老汉寻得一辆车子,本欲要回东京去,又怕这厮赶来,亦无恩人在彼搭救,因此不上东京去。
随路望北来,撞见一个京师古邻,来这里做买卖,就带老汉父子两口儿到这里。
亏杀了他,就与老汉女儿做媒,结交此间一个大财主赵员外,养做外宅,衣食丰足,皆出于恩人。
我女儿常常对他孤老说提辖大恩。
那人员外也爱刺枪使棒,常说道:‘怎地得恩人相会一面也好。
’想念如何能勾得见。
且请恩人到家,过几日却再商议。

鲁提辖便和金老行不得半里,到门首,只见老儿揭起帘子,叫道:“我儿,大恩人在此。
”那女孩儿浓妆艳裹,从里面出来,请鲁达居中坐了,插烛也似拜了六拜,说道:“若非恩人垂救,怎能勾有今日!”鲁达看那女子时,另是一般丰韵,比前不同。
但见:
金钗斜插,掩映乌云;翠袖巧裁,轻笼瑞雪。
樱桃口浅晕微红,春笋手半舒嫩玉。
纤腰袅娜,绿罗裙微露金莲;素体轻盈,红戏绣袄偏宜玉体。
脸堆三月娇花,眉扫初春嫩柳。
香肌扑簌瑶台月,翠鬓笼松楚岫云。
那女子拜罢,便请鲁提辖道:“恩人上楼去请坐。
”鲁达道:“不须生受,洒家便要去。
”金老便道:“恩人既到这里,如何肯放教你便去。
”老儿接了杆棒包裹,请到楼上坐定。
老儿分付道:“我儿陪待恩人坐一坐,我去安排来。
”鲁达道:“不消多事,随分便好。
”老儿道:“提辖恩念,杀身难报。
量些粗食薄味,何足挂齿。
”女子留住鲁达在楼上坐地,金老下来,叫了家中新讨的小厮,分付那个丫嬛一面烧着火,老儿和这小厮上街来,买了些鲜鱼、嫩鸡、酿鹅、肥鲊、时新果子之类归来。
一面开酒,收拾菜蔬,都早摆了,搬上楼来,
春台上放下三个盏子,三双箸,铺下菜蔬果子下饭等物。
丫嬛将银酒壶荡上酒来,子父二人轮番把盏。
金老倒地便拜。
鲁提辖道:“老人家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16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