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宰,一人。
周武王时,周公旦始居之,掌邦治,为六卿之首。
秦、汉、魏不常置。
晋初依《周礼》,备置三公。
三公之职,太师居首,景帝名师,故置太宰以代之。
太宰,盖古之太师也。
殷纣之时,箕子为太师。
周武王时,太公为太师。
周成王时,周公为太师。
周公薨,毕公代之。
汉西京初不置,平帝始复置太师官,而孔光居焉。
汉东京又废。
献帝初,董卓为太师,卓诛又废。
魏世不置。
晋既因太师而置太宰,以安平王孚居焉。
太傅,一人。
周成王时,毕公为太傅。
汉高后元年,初用王陵。
太保,一人。
殷太甲时,伊尹为太保。
周武王时,召公为太保。
汉平帝元始元年,始用王舜。
后汉至魏不置,晋初复置焉。
自太师至太保,是为三公。
论道经邦,燮理阴阳,无其人则阙,所以训护人主,导以德义者。
相国,一人。
汉高帝十一年始置,以萧何居之,罢丞相。
何薨,曹参代之。
参薨,罢。
魏齐王以晋景帝为相国。
晋惠帝时赵王伦,愍帝时南阳王保,安帝时宋高祖,顺帝时齐王,并为相国。
自魏、晋以来,非复人臣之位矣。
丞相,一人。
殷汤以伊尹为右相,仲虺为左相。
秦悼武王二年,始置丞相官。
丞,奉。
相,助也。
悼武王子昭襄王始以樗里疾为丞相,后又置左右丞相。
汉高帝初,置一丞相。
十一年,更名相国。
孝惠、高后置左右丞相,文帝二年,复置一丞相。
哀帝元寿二年,更名大司徒。
汉东京不复置。
至献帝建安十三年,复置丞相。
魏世及晋初又废。
惠帝世,赵王伦篡位,以梁王肜为丞相。
永兴元年,以成都王颖为丞相。
愍帝建兴元年,以琅邪王睿为左丞相,南阳王保为右丞相。
三年,以保为相国,睿为丞相。
元帝永昌元年,以王敦为丞相,转司徒荀组为太尉,以司徒官属并丞相为留府,敦不受。
成帝世,以王导为丞相,罢司徒府以为丞相府,导薨,罢丞相,复为司徒府。
宋世祖初,以南郡王义宣为丞相,而司徒府如故。
太尉,一人。
自上安下曰尉。
掌兵事,郊祀掌亚献,大丧则告谥南郊。
尧时舜为太尉官,汉因之。
武帝建元二年省。
光武建武二十七年,罢大司马,置太尉以代之。
灵帝末,以刘虞为大司马,而太尉如故。
司徒,一人。
掌民事,郊祀掌省牲视濯,大丧安梓宫。
少昊氏以鸟名官,而祝鸠氏为司徒。
尧时舜为司徒。
舜摄帝位,命契为司徒。
契玄孙之孙曰微,亦为夏司徒。
周时司徒为地官,掌邦教。
汉西京初不置。
哀帝元寿二年,罢丞相,置大司徒。
光武建武二十七年,去“大”。
司空,一人。
掌水土事,郊祀掌扫除陈乐器,大丧掌将校复土。
舜摄帝位,以禹为司空。
契之子曰冥,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