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琛
〔清〕 ? - ? 年
淸末民国初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原字长菴,改字伯潜,字伯潜,号弢菴、陶菴、橘隐,晚号听水、沧趣。
陈家累代簪缨,为榕城望族。
曾祖父陈若霖官至刑部尚书。
宝琛年十三岁,县学秀才,十八岁中举。
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戊辰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
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授编修。
陈宝琛兄弟六人,三人进士,三人举人,人称「兄弟六科甲」。
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擢翰林侍读,与学士张佩纶、通政使黄体芳、侍郎宝廷等好论时政,合称「淸流四谏」。
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沙俄侵佔伊犁九城,力主收复。
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充武英殿提调官。
翌年,授翰林院 侍讲学士,纂修《穆宗本纪》。
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任江西学政,重修 白鹿洞书院。
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上疎《请募勇参用西法教练》,主张「变化以尽利,任人以责实,筹饷以持久」,中法战争失利,受牵连,被降五级,回乡闭门读书,修葺先祖「赐书楼」,构筑「沧趣楼」。
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任鳌峰书院山长。
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任福建铁路总办,修漳厦铁路,并任福建高等学堂(即今福州第一中学)监督。
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创立全闽师范学堂(今福建师大)。
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奉召入京,任礼学馆总纂大臣。
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毓庆宫行走,任溥仪老师,赐紫禁城骑马。
继任汉军副都统、弼德院顾问大臣。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淸帝逊位,后仍追随溥仪。
命修《德宗实录》。
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张勋复辟时,推举为内阁议政大臣。
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修成《德宗本纪》,授太傅。
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引荐郑孝胥入宫。
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随溥仪移居天津。
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1932年),满洲国 成立,宝琛专程赴长春探望溥仪,拒受伪职。
民国二十四年乙亥二月初一日(公元1935年3月5日)卯时病逝于北平住处,春秋八十有八。
丧闻,溥仪震悼,赐奠醊,赐祭一坛,特谥文忠,晋赠太师,赏给陀罗经被,赏银九千元治丧葬。
有藏书十万册,「淸末陈氏私家藏书之多,冠于全闽」。
著有《陈文忠公奏议》、《沧趣楼文存》、《沧趣楼诗集》、《沧趣楼律赋》、《南游草》等。
夜雨成秋,前尘计日。
胜游犹力。
一棹香云,疏花恋丛碧。
芳辰易驶,倾意待、同舟词客。
清寂。
支枕扣舷,得斯须将息。
铜驼废陌。
擎翠摇红,菰蒲恣陵藉。
无因再梦化国。
海南北。
寒却旧盟鸥鹭,自笑万波空历。
恁满房心苦,那似昔时颜色。
香夺莲华,甜逾桂栗,内官颁与尝新。
玫瑰谁先,一般味取馀春。
红绫重啖臣滋耄,更残牙、赐紫增荣。
坐凉阴,伴食朝朝,腹负羞扪。
京居压架丰茸满,怅花时人远,何况江村。
收拾繁英,饼师犹惜温黁。
上阳深锁莺衔尽,甚心情、说向程丞。
尽分甘,衫袖包归,共饱浓恩。
天公不谅耕者苦,当晴不晴雨不雨。
入秋乾暵逾七旬,浙沥偶沾何足数。
水田龙蜕不断声,山田龟坼无完土。
薯藤掀翻随风飞,稻穗瘦薄向日舞。
去年苦水今苦旱,剜肉可怜疮不补。
煌煌蠲贷闽独无,匪民之辜谁实主?
追徵火迫典卖尽,此状无人告大府。
昨闻守令爇佛香,为民斋祈满城睹。
过时虽雨亦何用,禁吓无端及屠户。
开镰须丐半月晴,民自吁天祷田祖。
笙璈裙屐尘倾城,火龙烛天红万茎。
出门海沸不可度,飞奴瞥下寻前盟。
涉旬留月月渐远,剩有满纸秋光横。
危亭人外发孤啸,拨刺宁免池鱼惊。
我诗三鼓气衰竭,君顾淬锐蒐心兵。
轻艖笑乱一水碧,孰与出峡淩重瀛?
鲸呿鳌掷总泡影,何物能滓圆灵清?
潭潭旸谷晞发近,幸吸瀣皎餐霞赪。
水仙一操洗众籁,侧耳静听张咸英。
苇间孥音合让我,醉泥渔父馀杯倾。
旧巢昨过暑已退,柳衰荷败低徊情。
老梧虽槁中琴料,生恐薪爨烦规程。
更阑夜静戒晨驾,檐雨又作催诗声。
以经天纬地为文,新法旧经,持世恐无人可代;
有注海倾河之泪,近忧远虑,窥微早识病难为。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52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