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琛
〔清〕 ? - ? 年
淸末民国初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原字长菴,改字伯潜,字伯潜,号弢菴、陶菴、橘隐,晚号听水、沧趣。
陈家累代簪缨,为榕城望族。
曾祖父陈若霖官至刑部尚书。
宝琛年十三岁,县学秀才,十八岁中举。
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戊辰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
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授编修。
陈宝琛兄弟六人,三人进士,三人举人,人称「兄弟六科甲」。
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擢翰林侍读,与学士张佩纶、通政使黄体芳、侍郎宝廷等好论时政,合称「淸流四谏」。
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沙俄侵佔伊犁九城,力主收复。
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充武英殿提调官。
翌年,授翰林院 侍讲学士,纂修《穆宗本纪》。
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任江西学政,重修 白鹿洞书院。
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上疎《请募勇参用西法教练》,主张「变化以尽利,任人以责实,筹饷以持久」,中法战争失利,受牵连,被降五级,回乡闭门读书,修葺先祖「赐书楼」,构筑「沧趣楼」。
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任鳌峰书院山长。
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任福建铁路总办,修漳厦铁路,并任福建高等学堂(即今福州第一中学)监督。
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创立全闽师范学堂(今福建师大)。
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奉召入京,任礼学馆总纂大臣。
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毓庆宫行走,任溥仪老师,赐紫禁城骑马。
继任汉军副都统、弼德院顾问大臣。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淸帝逊位,后仍追随溥仪。
命修《德宗实录》。
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张勋复辟时,推举为内阁议政大臣。
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修成《德宗本纪》,授太傅。
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引荐郑孝胥入宫。
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随溥仪移居天津。
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1932年),满洲国 成立,宝琛专程赴长春探望溥仪,拒受伪职。
民国二十四年乙亥二月初一日(公元1935年3月5日)卯时病逝于北平住处,春秋八十有八。
丧闻,溥仪震悼,赐奠醊,赐祭一坛,特谥文忠,晋赠太师,赏给陀罗经被,赏银九千元治丧葬。
有藏书十万册,「淸末陈氏私家藏书之多,冠于全闽」。
著有《陈文忠公奏议》、《沧趣楼文存》、《沧趣楼诗集》、《沧趣楼律赋》、《南游草》等。
爞爞熏梦断。
喜敲门客到,缺蟾斜瞰。
练波双桨,谈笑入葭薍。
露香花近远。
初阳妆就明艳。
未隔兼旬,看缃房翠菂,开谢渐过半。
苦念金鳖影畔。
牢落红衣,水怨蓬莱浅。
比还连雨,伤潦共菱芡。
一湾芳自占。
舟招况对词伴。
记否家江,正鱼肥荔美,和月趁潮泛。
老守不居郡,秋晏仍南征。
欲乘观日兴,登高望神京。
三山培塿耳,爱此石鼓晴。
霜寒月挂树,相挈波峥嵘。
候久目力疲,青红稍前迎。
欻作金一道,碧际腾铜钲。
惜哉片黑在,不恣朱华明。
君言昔跻岱,天宇廓以清。
我屡蹑此眺,风霾或迷程。
少俟安可知,沧尘亦已平。
未辞衣露重,幸养腰脚轻。
侧身更北向,薆然万山横。
此何声凄绝五更初,三号彻霜天。
忆传筹绛帻,重閤乍启,束带呜先。
换得千村万落,呼应海潮间。
谁复蹴人起,气尽中原。
此际欢场耳热,正灯明酒酽,如沸吹弹。
任门前风雪,啼断夜漫漫。
更哀鸿、相应旷野,盼阳乌、不出怎回暄。
最难忘,宣南残柝,戒旦当年。
秋至谁先省,看行朝、毕罗颁下,夏时犹准。
袅袅风将凉一味,付与汤官管领。
却抚得、银床片影。
抚序易生长年感,听哀蝉、还忆莲花饼。
包袖热,莫教冷。
流民织路无人振。
忍回思、承平士女,剪楸簪胜。
上苑虫文分明验,凄绝壶飧从径。
况旅食、飘零难定。
角黍花糕年年事,对旧京、内样滋悲哽。
牙齿缺,且留饤。
十年前识禹川翁,谈笑治疫如拨麷。
隔江林子得口诀,时发奥窔开群聋。
君尤高弟早入室,被辟久隶船司空。
豁然肝胆吾所契,疴痒渐与家人同。
今年祲疠亘村郭,自夏滋蔓徂秋冬。
疏防谁复省敝鬼,一发重险如伏戎。
肢冰额汗脉细促,剩此灵府无霾雺。
张目语君与林子,身非吾有惟君从。
君蠲寝食日十诊,处剂甚引千钧弓。
药随病转病应药,但有利导无坚攻。
阴消阳息七日复,观者始诧旋知功。
由来危事重委制,安得如子谋人忠!
当生使起理固尔,所贵谨慎非矜隆。
因思曩事悼予季,匪疾之死医实虹。
恨不得君张一帜,三占从二摧其锋。
嗟哉此道亦榛莽,燕石鱼目当途充。
海西药市遍都会,得非空穴宜来风?
师传一脉幸广衍,接迹郭玉遥源通。
不材虽寿究安用,晚节何以砭愚憃?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19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