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
〔周〕 前565 - 前486 年
释迦牟尼大约与我国孔子同时代。
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属刹帝利种姓。
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1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
35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遂开启佛教,随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
年80在拘尸那迦城示现涅槃。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

“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
何以故? 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
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
而白佛言: “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言:“善哉,善哉。
须菩提! 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 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

“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
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着我、人、众生、寿者。
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
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
’ 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
’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
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 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
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
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
“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
何以故? 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46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