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
〔唐〕 599 - 649 年
即李世民。
唐朝皇帝。
高祖次子。
隋末,劝父举兵反隋,征服四方,成统一之业。
高祖武德元年,为尚书令,进封秦王。
先后镇压窦建德、刘黑闼等起义军,讨平薛仁杲、王世充等割据势力。
九年,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李建成及弟李元吉,遂立为太子。
旋受禅即帝位,尊父为太上皇。
锐意图治,善于纳谏,去奢轻赋,宽刑整武,使海内升平,威及域外,史称贞观之治。
铁勒、回纥等族尊之为“天可汗”。
在位二十三年,以服“长生药”中毒死,谥文皇帝。
两度得大内书,不见奴表,耶耶忌欲恒死,少时间忽得奴手书,报娘子患,忧惶一时顿解,欲似死而更生,今日已后,但头风发,信便即报。
耶耶若少有疾患,即一一具报。
今得辽东消息,录状送,忆奴欲死,不知何计使还,具。
耶耶,敕。
太宗尝谓朝臣曰:“书学小道,初非急务,时或留心,犹胜弃日。
凡诸艺业,未有学而不得者也。
病在心力懈怠,不能专精耳。
朕少时为公子,频遭敌阵,义旗之始,乃平寇乱。
执金鼓必有指挥,观其阵即知强弱。
以吾弱对其强,以吾强对其弱,敌犯吾弱,追奔不逾百数十步,吾击其弱,必突过其阵,自背而返击之,无不大溃。
多用此致胜,朕思得其理深也。
今吾临古人之书,殊不学其形势,惟在求其骨力,而形势自生耳。
吾之所为,皆先作意,是以果能成也。
夫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玄妙。
心神不正,字则攲斜;志气不和,书必颠覆。
其道同鲁庙之器,虚则攲,满则覆,中则正。
正者,冲和之谓也。
大抵腕竖则锋正。
锋正则四面势全。
次实指,指实则节力均平。
次虚掌,掌虚则运用便易。
为点必收,贵紧而重。
为画必勒,贵涩而迟。
为撇必掠,贵险而劲。
为竖必努,贵战而雄。
为戈必润,贵迟疑而右顾。
为环必郁,贵蹙锋而总转。
为波必磔,贵三折而遣毫。

侧不得平其笔。
勒不得卧其笔,须笔锋先行。

努不宜直,直则失力。

趯须存其笔锋,得势而出。
策须仰策而收。
掠须笔锋左出而利。
啄须卧笔而疾罨。
磔须战笔外发,得意徐乃出之。

夫点要作棱角,忌于圆元,贵乎通变。

合策处策,“年”字是也。
合勒处勒,“士”字是也。

凡横画并仰上覆收,“土”字是也。

三须解磔,上平、中仰、下覆,“春”、“主”字是也。
凡三画悉用之。

合掠即掠,“户”字是也。

“彡”乃“形”、“影"字右边,不可一向为之,须背下撇之。

“爻”须上磔衄锋,下磔放出,不可双出。

“多”字四撇,一缩,二少缩,三亦缩,四须出锋。
巧在平躏砾,则古秀而意深;抽在乎轻浮,则薄俗而直置,采摭菁葩,芟薙芜秽,庶近乎翰墨。
脱专执自贤,阙于师授,则众病蜂起,衡鉴徒悬于暗矣。
参差垂玉阙,舒卷映兰宫。
珠光摇素月,竹影乱清风。
彩散银钩上,文斜桂户中。
惟当杂罗绮,相与媚房栊。
冻云宵遍岭,素雪晓凝华。
入牖千重碎,迎风一半斜。
不妆空散粉,无树独飘花。
萦空惭夕照,破彩谢晨霞。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14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