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芝
〔漢〕 ? - 约192 年
張芝(?—約192年),生年不詳,約卒於漢獻帝初平三年(約公元192年),字伯英,漢族,瓜州縣(今屬甘肅酒泉市)人,涼州三明之一大司農張奐之子,出身於官宦家庭。勤學好古,淡於仕進。朝廷以有道徵不就,時人尊稱自爲“張有道”。 爲東漢著名書法家,被譽爲“草聖”、“草書之祖”,其書法被譽爲“一筆書”。善章草,後脫去舊習,省減章草點畫、波桀,成爲“今草”,張懷瓘《書斷》卷中列張之章草、草書爲神品,曰:“尤善章草書,生諸杜度、崔璦。龍豹變,青出於藍。又創於今草,天縱穎異,率意超曠,無惜事非。若清澗長源,流而無限,縈迴崖谷,任於造化”;稱他“學崔(瑗)、杜(操)之法,因而變之,以成今草,轉精其妙。字之體勢,一筆而成,偶有不連,而血脈不斷,及其連者,氣脈通於隔行”,三國魏書家韋誕稱他爲“草聖”。晉王羲之對漢、魏書跡,惟推鍾(繇)、張(芝)兩家,認爲其餘不足觀。韋誕、索靖、王羲之父子、張旭、懷素之草法,均源於伯英。羊欣雲:“張芝、皇象、鍾繇、索靖,時號“書聖”,然張勁骨豐肌,德冠諸賢之首,斯爲當矣”。 張芝擅長草書中的章草,將古代當時字字區別、筆畫分離的草法,改爲上下牽連富於變化的新寫法,富有獨創性,在當時影響很大。北京大學教授、引碑入草開創者的李志敏評價:“張芝創造了草書問世以來的第一座高峯,精熟神妙,兼善章今”。書跡今無墨跡傳世,僅北宋《淳化閣帖》中收有他的《八月帖》等刻帖。 張芝與鍾繇、王羲之和王獻之並稱“書中四賢”。
八月九日,芝白,府君足下,深爲秋涼平善,廣閒彌邁,想思無違
前比得書,不逐西行
望遠懸想,何日不勤
捐棄漂沒,不當行李
又去春,送舉喪到美陽,須待伴比,故遂簡絕
有緣復相聞,餐食自愛
張芝幸甚幸甚
今欲歸,復何適報之,遣不知,總散往並侍郎耶言
别事有及,過謝憂勤
知汝殊愁,且得還爲佳也
冠軍暫暢,釋當不得極蹤
可恨吾病來,不辨行動,潛不可耳
二月八日復得鄱陽等
多時不耳,爲慰如何
平安等人當與行不?足不過彼與消息
  • 1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4.09s
Copyright ©2022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