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性德
〔清〕 1655年 - 1685年 年
清代政治人物、著名詞人、學者,葉赫納蘭氏(明末海西女眞四部之王族姓氏),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諱改名爲性德,字容若,號飲水、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康熙時期重臣納蘭明珠長子。 納蘭容若生於清順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曾祖父葉赫部貝勒金台石,曾姑祖母孟古哲哲(金台石妹、清太祖努爾哈赤妃),姑表祖父清太宗皇太極(孟古哲哲子)。母英親王阿濟格(多爾袞親兄)之女愛新覺羅氏,父納蘭明珠歷任內務府總管、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納蘭容若十七歲進太學,十八歲中舉,十九歲會試中試,因患寒疾,沒有參加殿試。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時二十二歲補殿試,中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康熙帝愛其才,又因他是八旗子弟,上代又與皇室沾親,與康熙長子胤禔生母惠妃也有親戚關係,所以被康熙留在身邊,授予三等侍衛的官職,後晉升爲一等侍衛,多次隨康熙出巡,並奉旨出使梭龍(其方位學界尚存分歧),考察沙俄侵邊情況。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1685年7月1日)患急病去世,年僅三十歲(虛齡三十二),死後葬於京西皂甲屯納蘭祖墳(今北京海淀區上莊皂甲屯)。《清史稿》有傳。 他的詩詞不但在清代詞壇享有很高的聲譽,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上,也以「納蘭詞」在詞壇佔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之地。他生活於滿漢融合的時期,其貴族家庭之興衰具有關聯於王朝國事的典型性。他雖侍從帝王,卻嚮往平淡的經歷。這一特殊的生活環境與背景,加之他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的創作呈現獨特的個性特徵和鮮明的藝術風格。
知君此際情蕭索,黃蘆苦竹孤舟泊
煙白酒旗靑,水村魚市晴
柁樓今夕夢,脈脈春寒送
直過畫眉橋,錢塘江上潮
煙般往事夢中休,繞樑芳蹤難去留
君言相思一樣苦,妾嘆離散兩般愁
意到濃時怎忍舍,情到深處無怨尤
孤影月明應寂寞,問君何處是歸途?
客夜怎生過
夢相伴、綺窗吟和
薄嗔佯笑道,若不是恁淒涼,肯來麼
來去苦匆匆,準擬待、曉鐘敲破
乍偎人一閃燈花墮,卻對著琉璃火
空山梵唄靜,水月影俱沉
悠然一境人外,都不許塵侵
歲晚憶曾遊處,猶記半竿斜照,一抹界疎林
絶頂茅菴裏,老衲正孤吟
雲中錫,溪頭釣,澗邊琴
此生著幾緉屐,誰識臥遊心?準擬乘風歸去,錯向槐安回首,何日得投簪
布襪靑鞋約,但向畫圖尋
驚飆掠地冬將半,解鞍正值昏鴉亂
冰合大河流,茫茫一片愁
燒痕空極望,鼓角高城上
明日近長安,客心愁未闌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2.75s
Copyright ©2022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