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元卿
〔明〕 1544 - 1609 年
明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字调甫,号旋宇,一号泸潇,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坊楼南陂藕下村人。「江右四君子」之一,江右王门後期大家,在理学、教育和文学等领域皆卓有成就,著述甚丰,有《劉聘君全集》,《大學新編》、《山居草》、《還山續草》、《通鑒纂要》、《六鑒》、《諸儒學案》、《賢奕編》等,其中寓言集《贤奕篇》被收入《四库全书》。刘元卿自幼苦讀,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在江西乡试中夺魁,後来在他人的推荐下,带着向朝廷的上书和文卷参加会试,但因「五策伤时,忏张居正」,未获取录,还险遭杀身之祸。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他创立复礼书院。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再次参加考试,又没有被取录,于是绝意功名,回到家乡,研究理学,收徒讲学。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神宗诏毁书院,全国大多数书院被迫停办,而刘元卿把复礼书院改名为「五穀神祠」,仍聚众讲学如故。後来学禁解除,复礼书院又恢复原名,此後名声更大,「道日益隆,誉日益广」。复礼书院有严密的学规,且教育质量好,以致湖南、湖北等省的有志之士都不远千里来此求学,海内学者对刘元卿的学识非常钦佩,誉他为「泰山北斗」。刘元卿还创办了识仁、中道、一德等书院,至此,他与当时省内名流吴康斋、邓潜谷、章本清齐名,被人们称为「江右四君子」。 随着知名度扩大,不少官员多次上书朝廷,推荐刘元卿,称刘元卿为「负迈俗之志节,蕴济世之经纶」。皇帝非常重视,授他为「国子博士」、「阶承德郎」衔,特别下旨叫刘元卿去京城做官。但刘元卿悉心讲学,不肯去做官。後来皇帝又再次派员催他赴任,刘元卿再三推辞不掉,衹好应召入京。不久,即升礼部主事。在朝三年,他提出了许多有利于封建王朝的举措,在《请举朝讲疏》、《节制贡吏疏》、《直陈御倭第一要务疏》中,阐述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对于革除弊政、安定边陲、抵御外侮都是非常有利的。可惜刘元卿的这些政治主张,得不到皇帝的采纳,于是他称病辞归,告老还乡。
粤令性悦谀,每布一政,群下交口赞誉,令乃欢
一隶欲阿其意,故从旁与人偶语曰:“凡居民上者,类喜人谀,惟阿主不然,视人誉篾如耳
”其令耳之,亟召吏前,抚膺高蹈,嘉赏不已,曰:“嘻,知余心者惟汝,良吏哉!”自是昵之有加
燕人育二女,皆謇极
一日,媒氏来约婚
父戒二女曰:“慎钳口勿语,语则人汝弃矣
”二女唯唯
既媒氏至,坐中忽火爇姊裳,其妹期期曰:“姊而裳火矣
”姊目摄妹,亦期期言曰:“父属汝勿言,胡又言耶?”二女之吃卒未掩,媒氏谢去
沈屯子偕友入市,听打谈者,说杨文广围困柳州城中,内乏粮饷,外阻援兵“
蹙然踊叹不已
友拉之归,日夜念不置
曰:“文广围困至此,何由得解
”以此邑邑成疾,家人劝之相羊埛外,以纾其意
又忽见道上有负竹入市者,则又念曰:“竹末甚锐,衢上行人必有受其戕者
”归益忧病
家人不得计,请巫
巫曰:“稽冥籍,若来世当轮回为女人,所适夫姓麻哈,回彝族也,貌陋甚
”其人益忧,病转剧
姻友来省者,慰曰:”善自宽,病乃愈也
“沈屯子曰:“若欲吾宽,须杨文广围解,负竹者抵家,又麻哈子作休书见付,乃得也
”夫世之多忧以自戕者,类此也夫
上元姚三老赀甲闾右,尝买别墅,其中有池亭,假山皆太湖怪石
一日狂客王大痴来游,酌池上,酒酣,大痴曰:“翁费直几何?”曰:“费千金
”大痴曰:“二十年前,老夫曾觞咏于此,主人告我费且万金,翁何得之易邪?”三老曰:“我谋之久矣,其孙子无可奈何,只得贱售
”大痴曰:“翁当效刻石平泉,垂戒子孙,异时无可奈何,不宜贱售
楚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遂遽谢舟师,椎鼓径进,亟犯在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
然则以今日之危者,岂非前日之幸乎?
  • 1
  • 2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86s
Copyright ©2022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