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纾
〔清〕 1852 - 1924 年
古文家,翻译家,原名群玉,字琴南,号畏庐,别署冷红生,福建闽县(今福州)人。 林纾少孤家贫,自幼嗜书如命,五岁时在私塾旁听,感动过私塾教师。自言「四十五以内,匪书不观」,「杂收断简零篇用自磨治」,校阅古籍二千馀卷。林纾崇尚程朱理学,自言读程朱二氏之书「笃嗜如饫粱肉」,但却又能看清「宋儒嗜两庑之冷肉,凝拘挛曲局其身,尽日作礼容,虽心中私念美女颜色,亦不敢少动」的虚伪。 林纾性情急躁,思想属保守派,与当时新文化运动的领袖如陈独秀、胡适等人意见相左。其实林纾并不反对白话,他还写过白话诗,他只是反对尽废古文。林纾称胡适是「左右校长而出」的「秦二世」。不过胡适对林纾的成绩仍有正面的评价,《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文中提到:「古文不曾做过长篇的小说,林纾居然用古文译了一百多种长篇的小说。古文里很少有滑稽的风味,林纾居然用古文译了欧文和狄更斯的作品。古文不长于写情,林纾居然用古文译了《茶花女》与《迦因小传》等书。古文的应用,自司马迁以来,从没有这种大的成绩。」周作人指出:「他介绍外国文学,虽然用了班、马的古文,其努力与成绩绝不在任何人之下。……老实说,我们几乎都因了林译才知道外国有小说,引起一点对于外国文学的兴味,我个人还曾经很模仿过他的译文。」亚瑟·威利评论说:「狄更斯……所有过度的经营、过分的誇张和不自禁的饶舌,(在林译里)都消失了。幽默仍在,不过被简洁的文体改变了。狄更斯由于过度繁冗所损坏的每一地方,林纾都从容地、适当地补救过来。」 琴南不谙外语,不能读外国原著,只能「玩索译本,默印心中」,后来他与王寿昌、魏易、王庆骥、王庆通等人合作,翻译外国小说,曾笔述英、法、美、比、俄、挪威、瑞士、希腊、日本和西班牙等国的作品。林纾译书的速度极快,他自己曾经形容「耳受手追,声已笔止」,当然也有不少误译,评价毁誉参半,林纾自己也把责任推掉:「鄙人不审西文,但能笔达,即有讹错,均出不知」。甚至把许多极好的剧本,译成了小说,郑振铎曾指出:「如莎士比亚的剧本《亨利第四》、《雷差得纪》、《亨利第六》、《凯撒遗事》以及易卜生的《群鬼》(梅孽)都是被他译得变成了另外一部书了。」林纾与魏易合作完成美国作家斯托夫人的《黑奴吁天录》(公元1901年),他在书前的「例言」说:「是书开场、伏脉、接笋、结穴,处处均得古文家义法」。 林纾一生著译甚丰,共译小说超过213部,翻译小说最多的是英国哈葛德的作品,其他还包括有莎士比亚、笛福、斯威夫特、兰姆、史蒂文森、狄更斯、司各特、科南·道尔、欧文、雨果、大仲马、小仲马、巴尔扎克、伊索、易卜生、托尔斯泰等名家的作品。稿酬如潮,他的好友陈衍(石遗)戏称他的书房是「造币厂」。根据钱钟书的观察,在译完《离恨天》(Paul et Virginie,公元 1913年)之前,林译本十之七八都很出色,后期的译笔逐渐退步,无甚趣味。
总角知交两托孤,凄凉身正在穷途
当时一诺凭吾胆,今日双雏竟有须
教养兼资天所命,解推不吝我非愚
人生交友缘何事?忍作炎凉小丈夫!
不留宿孽累儿孙,不向情田种爱根
绮语早除名士习,画楼宁负美人恩
世惟解事方循分,行果知难敢放言
心折竹溪名父子,从他闽洛溯渊源
少年里社目狂生,被酒时时带剑行
列传常思追剧孟,天心强派作程婴
忍寒何必因人热,超义无妨冒死争
到此一齐都忏悔,道书坐对短灯檠
畏庐身世出寒微,颠顿居然到古稀
多病似无生趣望,奇穷竟与饿夫几
回头未忍思家难,傲骨原宜老布衣
今日王城成小隐,修篁影里掩柴扉
检历日,检历日,婚葬待决日家笔
欧西通国无日家,国强人富操何术
我笑马迁传日者,史笔虽高见斯下
日家争宗鬼谷言,咸池死耗兼丧门
又言葬地有方向,贪狼巨门兼旺相
贪狼巨门此何神,一神能管万万人
不管生人偏管死,向人坟墓作风水
向之则吉背则凶,无乃偪仄神心胸
西人事死道近墨,自亡迨葬廿四刻
若使人人待日家,丧堂已被巡捕逼
葬亲我国胜欧西,必须择日真无稽
一心孝,一求福,一半欣幸一半哭
我想此时孝子心,天人大战堪捧腹
因之追论司天台,好言休咎斯奇哉
星流彗见皆言祸,占经论说真蠢才
立冬以后流星会,地球行入流星内
占言星走主乱离,同治中兴却见之
彗星轨道有定处,一年各有应行度
嘉庆之时彗竟天,何由国泰民丰年
须言人事舍天象,大家无作懵懵想
天变由无一定殃,日家之说尤荒唐
惠迪从逆理归一,不必长年检历日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2.72s
Copyright ©2022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