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
〔唐〕 709 - 784 年
唐琅邪临沂人,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颜师古五世从孙。玄宗开元二十二年进士。又擢制科。累擢武部员外郎。为杨国忠所挤,出为平原太守。安禄山叛,约从兄常山太守颜杲卿等起兵抵抗,响应者众,共推为盟主,兵至二十万。肃宗立,为河北招讨使。诸郡复陷,间道奔凤翔,累除御史大夫,出为冯翊太守。以直不容,屡贬官。历迁尚书右丞、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世称颜鲁公。德宗时,卢杞恶之,会李希烈叛,命往劝谕,遂为希烈缢死。谥文忠。工书法,初学褚遂良,后从张旭,创为“颜体”。有集及《韵海镜源》等。
贞元元年正月五日,真卿自汝移蔡,天也
天之昭明,其可诬乎?有唐之德,则不朽耳
十九日书
真卿奉命来此,事期未竟,止缘忠勤,无有旋意
然中心恨恨,始终不改,游于波涛,宜得斯报
千百年间,察真卿心者,见此一事,知我是行,亦足达于时命耳
《东方先生画赞》者,晋散骑常侍夏侯湛之所作也
湛字孝若,父庄,为乐陵太守,因来觐省,遂作斯文
赞云:“大夫讳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
”魏建安中,分厌次为乐陵郡,又为郡人焉
厌次今移属乐安郡,东去祠庙六百里
故厌次城今在平原郡安德县东北二十里,庙西南一里
先生形像,今则捏素为之,并二细君侍焉
郡尝为德州,其赞开元八年刺史韩公思复刻于石碑
真卿去岁拜此郡,属殿中侍御史平公冽、监察御史阎公宽、李公史鱼、右金吾胄曹宋公謇,咸以河北采访使东平王判官巡按狎至,真卿候于境上,而先生祠庙,不远道周
亟与数公家兄淄川司马曜卿、长史前洛阳令萧晋用、前醴泉尉李伯鱼、徵君左骁卫兵曹张遂麟、游尉韦宅相、朝城主簿韦夏有、司经正字毕、族弟浑、前参军郑悟初同兹谒拜,退而游于中唐,则韩之刻石存焉
佥叹其文字纤靡,藓生金,四十年间,已不可识
真卿于是勒诸他山之石,盖取其字大可久,不复课其工拙,故援翰而不辞焉
至若先生事迹,则载在《太史公书》、《汉书》、《风俗通》、《武帝内传》、《十洲记》、《列仙》、《神仙》、《高士传》,此不复纪焉
有唐天宝十三载季冬辛卯朔建
马伏波语云“闻人之过,如闻父母之名耳,可闻而口不可道也
”有唐大历三年夏四月,金紫光禄大夫行抚州刺史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书
白云堂道士谭仙岩立
【乞御书题天下放生池碑额表并御书批答】
臣真卿言:臣闻帝王之德,莫大于生成;臣子之心,敢忘于赞述?臣冬任升州刺史日,属左骁卫左郎将史元琮、中使张庭玉等奉宣恩命,于天下州县临江带郭处?各置于生池
始于洋州兴道,迄于升州江宁秦淮太平桥,凡八十一所,恩沾动植,泽及昆虫,发自皇心,遍于天下
历选列辟,未之前闻,海隅苍生,孰不欣喜?臣时不揆愚昧,辄述《天下放生池碑铭》一章
又以俸钱于当州采石,兼力拙自书
盖欲使天下元元,知陛下有好生之德
因令微臣获广昔贤善颂之义,遂绢写一本,附史元琮奉进,兼乞御书题额,以光扬不朽
缘前书点画稍细,恐不堪经久
臣今谨据石擘窠大书一本,随表奉进,庶以竭臣下屡屡之诚,特乞圣恩俯遂前请,则天下幸甚,岂惟愚臣?昔秦始皇暴虐之君,李斯邪诌之臣,犹刻金石,垂于后代
魏文帝外禅之主,钟繇偏方之佐,亦于繁昌,立表颂德
况陛下以巍巍功业,而无纪述,则臣窃耻之
谨昧死以闻,伏增战越
臣真卿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谨言
上元元年七月十七日,银青光禄大夫行尚书刑部侍郎柱国丹杨县开国侯臣颜真卿上表
【乞御书题额恩敕批答碑阴记】
金紫光禄大夫行湖州刺史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撰并书
肃宗皇帝恩许,既有斯答
御札垂下,而真卿以疏拙蒙谴
粤若来八月既望,贬授蓬州长史
洎今上即位,宝应元年夏五月,拜利州刺史
属羌贼围城,不得入
恩敕追赴上都,为今尚书前相国彭城公刘公晏所让,授尚书户部侍郎
二年春三月,改吏部
广德元年秋八月,拜江陵尹兼御史大夫,充荆南节度观察处置等使
未行,受代,转尚书右丞
春正月,检校刑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充朔方行营汾晋等六州宣慰使,以招谕太师中书令仆固怀恩,不行,遂知省事
永泰二年春二月,贬峡州别驾,旬余移贬吉州
大历三年夏五月,蒙除抚州刺史,六年闰三月代
到秋八月,至上元,尔来十有六年,困于疏愚,累蒙窜谪
其所采碑石,迄今委诸岩麓之际,未遑崇树
七年秋九月,归自东京,起家蒙除湖州刺史,来年春正月至任
州东有苕、霅两溪,溪左有放生池焉,即我宝应元圣文武皇帝所置也
州西有白鹤山,山多砾石
于是采而斫之,命吏干磨砻之,家僮镌刻之,建于州之骆驼桥东
盖以抒臣下追远之诚,昭先帝生成之德
额既未立,追思莫远
客或请先帝所赐敕书批答,答中诸事,以缉而勒之,真卿从焉
勒愿斯毕,瞻慕不足,遂志诸碑阴
庶乎乾象昭回,与宇宙而终始;天文焕发,将日月而齐晖
时则有唐大历九年青龙甲寅之岁,孟春甲子之日也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71s
Copyright ©2022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