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
〔明〕 1472 - 1528 年
明浙江馀姚人,初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子。十五岁访客居庸、山海间,纵观山川形胜。好言兵,善射。弘治十二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正德初,忤刘瑾,廷杖,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任庐陵知县。十一年,累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镇压大帽山、浰头、横水等处山寨凡八十四处民变,设崇义、和平两县。十四年,平宁王朱宸濠之乱。世宗时封新建伯。嘉靖六年总督两广兼巡抚,镇压断藤峡瑶民八寨。先后用兵,皆成功迅速。以病乞归,行至南安而卒。其学以致良知为主,谓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物。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以曾筑室阳明洞中,学者称阳明先生。文章博大昌达,初刻意为词章,后不复措意工拙,而行墨间自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
先生曰:“孔子有鄙夫来问,未尝先有知识以应之,其心只空空而已;但叩他自知的是非两端,与之一剖决,鄙夫之心便已了然
鄙夫自知的是非,便是他本来天则,虽圣人聪明,如何可与增减得一毫?他只不能自信,夫子与之一剖决,便已竭尽无余了
若夫子与鄙夫言时,留得些子知识在,便是不能竭他的良知,道体即有二了
先生曰:“‘烝烝乂,不格奸’,本注说象已进进于义,不至大为奸恶
舜征庸后,象犹日以杀舜为事,何大奸恶如之!舜只是自进于乂,以乂熏烝,不去正他奸恶
凡文过掩慝,此是恶人常态,若要指摘他是非,反去激他恶性
舜初时致得象要杀己,亦是要象好的心太急,此就是舜之过处
经过来,乃知功夫只在自己,不去责人,所以致得‘克谐’,此是舜动心忍性,增益不能处
古人言语,俱是自家经历过来,所以说得亲切
遗之后世,曲当人情;若非自家经过,如何得他许多苦心处?”
先生曰:“古乐不作久矣;今之戏子,尚与古乐意思相近

未达,请问
先生曰:“《韶》之九成,便是舜的一本戏子;《武》之九变,便是武王的一本戏子
圣人一生实事,俱播在乐中,所以有德者闻之,便知他尽善尽美与尽美未尽善处
若后世作乐,只是做些词调,于民俗风化绝无关涉,何以化民善俗?今要民俗反朴还淳,取今之戏子,将妖淫词调俱去了,只取忠臣孝子故事,使愚俗百姓人人易晓,无意中感激他良知起来,却与风化有益
然后古乐渐次可复矣

曰:“洪要求元声不可得,恐于古乐亦难复

先生曰:“你说元声在何处求?”
对曰:“古人制管候气,恐是求元声之法

先生曰:“若要去葭灰黍粒中求元声,却如水底捞月,如何可得?元声只在你心上求

曰:“心如何求?”
先生曰:“古人为治,先养得人心和平,然后作乐
比如在此歌诗,你的心气和平,听者自然悦怿兴起,只此便是元声之始
《书》云‘诗言志’,志便是乐的本;‘歌永言’,歌便是作乐的本;‘声依永,律和声’,律只要和声,和声便是制律的本
何尝求之于外?”
曰:“古人制候气法,是意何取?”
先生曰:“古人具中和之体以作乐,我的中和原与天地之气相应,候天地之气,协凤凰之音,不过去验我的气果和否
此是成律已后事,非必待此以成律也
今要候灰管,必须定至日,然至日子时,恐又不准,又何处取得准来?”
先生曰:“学问也要点化,但不如自家解化者,自一了百当,不然,亦点化许多不得
“孔子气魄极大,凡帝王事业,无不一一理会,也只从那心上来
譬如大树有多少枝叶,也只是根本上用得培养功夫,故自然能如此,非是从枝叶上用功做得根本也
学者学孔子,不在心上用功,汲汲然去学那气魄,却倒做了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2.07s
Copyright ©2022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