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
〔明〕 1472 - 1528 年
明浙江馀姚人,初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子。十五岁访客居庸、山海间,纵观山川形胜。好言兵,善射。弘治十二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正德初,忤刘瑾,廷杖,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任庐陵知县。十一年,累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镇压大帽山、浰头、横水等处山寨凡八十四处民变,设崇义、和平两县。十四年,平宁王朱宸濠之乱。世宗时封新建伯。嘉靖六年总督两广兼巡抚,镇压断藤峡瑶民八寨。先后用兵,皆成功迅速。以病乞归,行至南安而卒。其学以致良知为主,谓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物。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以曾筑室阳明洞中,学者称阳明先生。文章博大昌达,初刻意为词章,后不复措意工拙,而行墨间自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
问“有所忿鉣”一条
先生曰:“忿鉣几件,人心怎能无得,只是不可‘有’耳
凡人忿鉣,着了一分意思,便怒得过当,非廓然大公之体了
故有所忿鉣,便不得其正也
如今于凡忿鉣等件,只是个物来顺应,不要着一分意思,便心体廓然大公,得其本体之正了
且如出外见人相斗,其不是的,我心亦怒
然虽怒,却此心廓然,不曾动些子气
如今怒人,亦得如此,方才是正
先生尝言:“佛氏不着相,其实着了相;吾儒着相,其实不着相

请问
曰:“佛怕父子累,却逃了父子;怕君臣累,却逃了君臣;怕夫妇累,却逃了夫妇
都是为了个君臣、父子、夫妇着了相,便须逃避
如吾儒有个父子,还他以仁;有个君臣,还他以义;有个夫妇,还他以别
何曾着父子、君臣、夫妇的相?”
黄勉叔问:“心无恶念时,此心空空荡荡的,不知亦须存个善念否?”
先生曰:“既去恶念,便是善念,便复心之本体矣
譬如日光被云来遮蔽,云去,光已复矣
若恶念既去,又要存个善念,即是日光之中添燃一灯
问:“近来用功,亦颇觉妄念不生,但腔子里黑窣窣的,不知如何打得光明?”
先生曰:“初下手用功,如何腔子里便得光明?譬如奔流浊水,才贮在缸里,初然虽定,也只是昏浊的,须俟澄定既久,自然渣滓尽去,复得清来
汝只要在良知上用功,良知存久,黑窣窣自能光明矣
今便要责效,却是助长,不成工夫
先生曰:“吾教人‘致良知’在‘格物’上用功,却是有根本的学问,日长进一日,愈久愈觉精明
世儒教人事事物物上去寻讨,却是无根本的学问
方其壮时,虽暂能外面修饰,不见有过,老则精神衰迈,终须放倒
譬如无根之树,移栽水边,虽暂时鲜好,终久要憔悴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2.35s
Copyright ©2022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