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丘明
〔周〕 前556 - 前451 年
左丘明,姜姓丘氏,名明,丘穆公吕印的後代。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左史官记言,右史官记事),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其父移居鲁国并世代担任鲁国太史。 左丘明籍贯,一说为鲁国中都人,一说为春秋末年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按新见《左传精舍志》,当以後说近是。 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公元前551-479)同时,而年辈稍晚。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他品行高洁,为孔子推崇,称“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即与其同好恶;汉司马迁亦称其为“鲁君子”,且以“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为己著述《史记》的先型典范。 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二书。左氏家族世为太史,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故熟悉诸国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左传》、《国语》对中国传统史学影响深远,对司马迁的《史记》创作尤其具有重要启发。从这个意义讲,左丘明堪为中国传统史学的鼻祖之一。後世或称其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或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历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经师;宋封瑕丘伯,改封中都伯;明封先儒,改封先贤。今山东泰安肥城市建有丘明中学以纪念其乡先贤左丘明。
【经】十年春,公会晋侯、宋公、卫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齐世子光会吴于柤
夏,五月甲午,遂灭逼阳
公至自会
楚公子贞、郑公孙辄帅师伐宋
晋师伐秦
秋,莒人伐我东鄙
公会晋侯、宋公、卫侯、曹伯、莒子、邾子、齐世子光、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伐郑
冬,盗杀郑公子非、公子发、公孙辄
戍郑虎牢
楚公子贞帅师救郑
公至自伐郑
【传】十年春,会于柤,会吴子寿梦也
三月癸丑,齐高厚相大子光以先会诸侯于钟离,不敬
士庄子曰:「高子相大子以会诸侯,将社稷是卫,而皆不敬,弃社稷也,其将不免乎!」
夏四月戊午,会于柤
晋荀偃、士请伐逼阳,而封宋向戌焉
荀罃曰:「城小而固,胜之不武,弗胜为笑
」固请
丙寅,围之,弗克
孟氏之臣秦堇父辇重如役
逼阳人启门,诸侯之士门焉
县门发,郰人纥抉之以出门者
狄虒弥建大车之轮而蒙之以甲以为橹,左执之,右拔戟,以成一队
孟献子曰:「《诗》所谓『有力如虎』者也
」主人县布,堇父登之,及堞而绝之
队则又县之,苏而复上者三
主人辞焉乃退,带其断以徇于军三日
诸侯之师久于逼阳,荀偃、士请于荀罃曰:「水潦将降,惧不能归,请班师
」知伯怒,投之以机,出于其间,曰:「女成二事而后告余
余恐乱命,以不女违
女既勤君而兴诸侯,牵帅老夫以至于此,既无武守,而又欲易余罪,曰:『是实班师,不然克矣』
余赢老也,可重任乎?七日不克,必尔乎取之!」五月庚寅,荀偃、士帅卒攻逼阳,亲受矢石
甲午,灭之
书曰「遂灭逼阳」,言自会也
以与向戌,向戌辞曰:「君若犹辱镇抚宋国,而以逼阳光启寡君,群臣安矣,其何贶如之?若专赐臣,是臣兴诸侯以自封也,其何罪大焉?敢以死请
」乃予宋公
宋公享晋侯于楚丘,请以《桑林》
荀罃辞
荀偃、士曰:「诸侯宋、鲁,于是观礼
鲁有禘乐,宾祭用之
宋以《桑林》享君,不亦可乎?」舞,师题以旌夏,晋侯惧而退入于房
去旌,卒享而还
及着雍,疾
卜,桑林见
荀偃、士欲奔请祷焉
荀罃不可,曰:「我辞礼矣,彼则以之
犹有鬼神,于彼加之
」晋侯有间,以逼阳子归,献于武宫,谓之夷俘
逼阳妘姓也
使周内史选其族嗣,纳诸霍人,礼也
师归,孟献子以秦堇父为右
生秦丕兹,事仲尼
六月,楚子囊、郑子耳伐宋,师于訾毋
庚午,围宋,门于桐门
晋荀罃伐秦,报其侵也
卫侯救宋,师于襄牛
郑子展曰:「必伐卫,不然,是不与楚也
得罪于晋,又得罪于楚,国将若之何?」子驷曰:「国病矣!」子展曰:「得罪于二大国,必亡
病不犹愈于亡乎?」诸大夫皆以为然
故郑皇耳帅师侵卫,楚令也
孙文子卜追之,献兆于定姜
姜氏问繇
曰:「兆如山陵,有夫出征,而丧其雄
」姜氏曰:「征者丧雄,御寇之利也
大夫图之!」卫人追之,孙蒯获郑皇耳于犬丘
秋七月,楚子囊、郑子耳伐我西鄙
还,围萧,八月丙寅,克之
九月,子耳侵宋北鄙
孟献子曰:「郑其有灾乎!师竞已甚
周犹不堪竞,况郑乎?有灾,其执政之三士乎!」
莒人间诸侯之有事也,故伐我东鄙
诸侯伐郑
齐崔杼使大子光先至于师,故长于滕
己酉,师于牛首
初,子驷与尉止有争,将御诸侯之师而黜其车
尉止获,又与之争
子驷抑尉止曰:「尔车,非礼也
」遂弗使献
初,子驷为田洫,司氏、堵氏、侯氏、子师氏皆丧田焉,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作乱
于是子驷当国,子国为司马,子耳为司空,子孔为司徒
冬十月戊辰,尉止、司臣、侯晋、堵女父、子师仆帅贼以入,晨攻执政于西宫之朝,杀子驷、子国、子耳,劫郑伯以如北宫
子孔知之,故不死
书曰「盗」,言无大夫焉
子西闻盗,不儆而出,尸而追盗,盗入于北宫,乃归授甲
臣妾多逃,器用多丧
子产闻盗,为门者,庀群司,闭府库,慎闭藏,完守备,成列而后出,兵车十七乘,尸而攻盗于北宫
子蟜帅国人助之,杀尉止,子师仆,盗众尽死
侯晋奔晋
堵女父、司臣、尉翩、司齐奔宋
子孔当国,为载书,以位序,听政辟
大夫、诸司、门子弗顺,将诛之
子产止之,请为之焚书
子孔不可,曰:「为书以定国,众怒而焚之,是众为政也,国不亦难乎?」子产曰:「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合二难以安国,危之道也
不如焚书以安众,子得所欲,众亦得安,不亦可乎?专欲无成,犯众兴祸,子必从之
」乃焚书于仓门之外,众而后定
诸侯之师城虎牢而戍之
晋师城梧及制,士鲂、魏绛戍之
书曰「戍郑虎牢」,非郑地也,言将归焉
郑及晋平
楚子囊救郑
十一月,诸侯之师还郑而南,至于阳陵,楚师不退
知武子欲退,曰:「今我逃楚,楚必骄,骄则可与战矣
」栾曰:「逃楚,晋之耻也
合诸侯以益耻,不如死!我将独进
」师遂进
己亥,与楚师夹颖而军
子矫曰:「诸侯既有成行,必不战矣
从之将退,不从亦退
退,楚必围我
犹将退也
不如从楚,亦以退之
」宵涉颖,与楚人盟
栾欲伐郑师,荀罃不可,曰:「我实不能御楚,又不能庇郑,郑何罪?不如致怨焉而还
今伐其师,楚必救之,战而不克,为诸侯笑
克不可命,不如还也!」丁未,诸侯之师还,侵郑北鄙而归
楚人亦还
王叔陈生与伯舆争政
王右伯舆,王叔陈生怒而出奔
及河,王复之,杀史狡以说焉
不入,遂处之
晋侯使士平王室,王叔与伯舆讼焉
王叔之宰与伯舆之大夫瑕禽坐狱于王庭,士听之
王叔之宰曰:「筚门闺窦之人而皆陵其上,其难为上矣!」瑕禽曰:「昔平王东迁,吾七姓从王,牲用备具
王赖之,而赐之騂旄之盟,曰:『世世无失职
』若筚门闺窦,其能来东底乎?且王何赖焉?今自王叔之相也,政以贿成,而刑放于宠
官之师旅,不胜其富,吾能无筚门闺窦乎?唯大国图之!下而无直,则何谓正矣?」范宣子曰:「天子所右,寡君亦右之
所在,亦左之
」使王叔氏与伯舆合要,王叔氏不能举其契
王叔奔晋
不书,不告也
单靖公为卿士,以相王室
【经】十有一年春王正月,作三军
夏四月,四卜郊,不从,乃不郊
郑公孙舍之帅师侵宋
公会晋侯、宋公、卫侯、曹伯、齐世子光、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伐郑
秋七月己未,同盟于亳城北
公至自伐郑
楚子、郑伯伐宋
公会晋侯、宋公、卫侯、曹伯、齐世子光、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伐郑,会于萧鱼
公至自会
楚执郑行人良霄
冬,秦人伐晋
【传】十一年春,季武子将作三军,告叔孙穆子曰:「请为三军,各征其军
」穆子曰:「政将及子,子必不能
」武子固请之,穆子曰:「然则盟诸?」乃盟诸僖闳,诅诸五父之衢
正月,作三军,三分公室而各有其一
三子各毁其乘
季氏使其乘之人,以其役邑入者,无征;不入者,倍征
孟氏使半为臣,若子若弟
叔孙氏使尽为臣,不然,不舍
郑人患晋、楚之故,诸大夫曰:「不从晋,国几亡
楚弱于晋,晋不吾疾也
晋疾,楚将辟之
何为而使晋师致死于我,楚弗敢敌,而后可固与也
」子展曰:「与宋为恶,诸侯必至,吾从之盟
楚师至,吾又从之,则晋怒甚矣
晋能骤来,楚将不能,吾乃固与晋
」大夫说之,使疆埸之司恶于宋
宋向戌侵郑,大获
子展曰:「师而伐宋可矣
若我伐宋,诸侯之伐我必疾,吾乃听命焉,且告于楚
楚师至,吾又与之盟,而重赂晋师,乃免矣
」夏,郑子展侵宋
四月,诸侯伐郑
己亥,齐大子光、宋向戌先至于郑,门于东门
其莫,晋荀罃至于西郊,东侵旧许
卫孙林父侵其北鄙
六月,诸侯会于北林,师于向,右还,次于琐,围郑
观兵于南门,西济于济隧
郑人惧,乃行成
秋七月,同盟于亳
范宣子曰:「不慎,必失诸侯
诸侯道敝而无成,能无贰乎?」乃盟,载书曰:「凡我同盟,毋蕴年,毋壅利,毋保奸,毋留慝,救灾患,恤祸乱,同好恶,奖王室
或间兹命,司慎司盟,名山名川,群神群祀,先王先公,七姓十二国之祖,明神殛之,俾失其民,队命亡氏,踣其国家

楚子囊乞旅于秦,秦右大夫詹帅师从楚子,将以伐郑
郑伯逆之
丙子,伐宋
九月,诸侯悉师以复伐郑
郑人使良霄、大宰石如楚,告将服于晋,曰:「孤以社稷之故,不能怀君
君若能以玉帛绥晋,不然则武震以摄威之,孤之愿也
」楚人执之,书曰「行人」,言使人也
诸侯之师观兵于郑东门,郑人使王子伯骈行成
甲戌,晋赵武入盟郑伯
冬十月丁亥,郑子展出盟晋侯
十二月戊寅,会于萧鱼
庚辰,赦郑囚,皆礼而归之
纳斥候,禁侵掠
晋侯使叔肸告于诸侯
公使臧孙纥对曰:「凡我同盟,小国有罪,大国致讨,苟有以藉手,鲜不赦宥
寡君闻命矣
」郑人赂晋侯以师悝、师触、师蠲,广车、軘车淳十五乘,甲兵备,凡兵车百乘,歌钟二肆,及其鏄磐,女乐二八
晋侯以乐之半赐魏绛,曰:「子教寡人和诸戎狄,以正诸华
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
请与子乐之
」辞曰:「夫和戎狄,国之福也;八年之中,九合诸侯,诸侯无慝,君之灵也,二三子之劳也,臣何力之有焉?抑臣愿君安其乐而思其终也!《诗》曰:『乐只君子,殿天子之邦
乐只君子,福禄攸同
便蕃左右,亦是帅从
』夫乐以安德,义以处之,礼以行之,信以守之,仁以厉之,而后可以殿邦国,同福禄,来远人,所谓乐也
《书》曰:『居安思危
』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
」公曰:「子之教,敢不承命
抑微子,寡人无以待戎,不能济河
夫赏,国之典也,藏在盟府,不可废也,子其受之!」魏绛于是乎始有金石之乐,礼也
秦庶长鲍、庶长武帅师伐晋以救郑
鲍先入晋地,士鲂御之,少秦师而弗设备
壬午,武济自辅氏,与鲍交伐晋师
己丑,秦、晋战于栎,晋师败绩,易秦故也
【经】十有二年春王二月,莒人伐我东鄙,围台
季孙宿帅师救台,遂入郓
夏,晋侯使士鲂来聘
秋九月,吴子乘卒
冬,楚公子贞帅师侵宋
公如晋
【传】十二年春,莒人伐我东鄙,围台
季武子救台,遂入郓,取其钟以为公盘
夏,晋士鲂来聘,且拜师
秋,吴子寿梦卒
临于周庙,礼也
凡诸侯之丧,异姓临于外,同姓于宗庙,同宗于祖庙,同族于祢庙
是故鲁为诸姬,临于周庙
为邢、凡、蒋、茅、胙、祭临于周公之庙
冬,楚子囊、秦庶长无地伐宋,师于扬梁,以报晋之取郑也
灵王求后于齐
齐侯问对于晏桓子,桓子对曰:「先王之礼辞有之,天子求后于诸侯,诸侯对曰:『夫妇所生若而人
妾妇之子若而人
』无女而有姊妹及姑姊妹,则曰:『先守某公之遗女若而人
』」齐侯许昏,王使阴里逆之
公如晋,朝,且拜士鲂之辱,礼也
秦嬴归于楚
楚司马子庚聘于秦,为夫人宁,礼也
【经】十有三年春,公至自晋
夏,取邿
秋九月庚辰,楚子审卒
冬,城防
【传】十三年春,公至自晋,孟献子书劳于庙,礼也
夏,邿乱,分为三
师救邿,遂取之
凡书「取」,言易也
用大师焉曰「灭」
弗地曰「入」
荀罃、士鲂卒
晋侯搜于上以治兵,使士将中军,辞曰:「伯游长
昔臣习于知伯,是以佐之,非能贤也
请从伯游
」荀偃将中军,士佐之
使韩起将上军,辞以赵武
又使栾,辞曰:「臣不如韩起
韩起愿上赵武,君其听之!」使赵武将上军,韩起佐之
栾将下军,魏绛佐之
新军无帅,晋侯难其人,使其什吏,率其卒乘官属,以从于下军,礼也
晋国之民,是以大和,诸侯遂睦
君子曰:「让,礼之主也
范宣子让,其下皆让
栾为汰,弗敢违也
晋国以平,数世赖之
刑善也夫!一人刑善,百姓休和,可不务乎?《书》曰:『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其宁惟永
』其是之谓乎?周之兴也,其《诗》曰:『仪刑文王,万邦作孚
』言刑善也
及其衰也,其《诗》曰:『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
』言不让也
世之治也,君子尚能而让其下,小人农力以事其上,是以上下有礼,而谗慝黜远,由不争也,谓之懿德
及其乱也,君子称其功以加小人,小人伐其技以冯君子,是以上下无礼,乱虐并生,由争善也,谓之昏德
国家之敝,恒必由之

楚子疾,告大夫曰:「不谷不德,少主社稷,生十年而丧先君,未及习师保之教训,而应受多福
是以不德,而亡师于鄢,以辱社稷,为大夫忧,其弘多矣
若以大夫之灵,获保首领以殁于地,唯是春秋窀穸之事,所以从先君于祢庙者,请为『灵』若『厉』
大夫择焉!」莫对
及五命乃许
秋,楚共王卒
子囊谋谥
大夫曰:「君有命矣
」子囊曰:「君命以共,若之何毁之?赫赫楚国,而君临之,抚有蛮夷,奄征南海,以属诸夏,而知其过,可不谓共乎?请谥之『共』
」大夫从之
吴侵楚,养由基奔命,子庚以师继之
养叔曰:「吴乘我丧,谓我不能师也,必易我而不戒
子为三覆以待我,我请诱之
」子庚从之
战于庸浦,大败吴师,获公子党
君子以吴为不吊
《诗》曰:「不吊昊天,乱靡有定

冬,城防,书事,时也
于是将早城,臧武仲请俟毕农事,礼也
郑良霄、大宰石犹在楚
石言于子囊曰:「先王卜征五年,而岁习其祥,祥习则行,不习则增修德而改卜
今楚实不竞,行人何罪?止郑一卿,以除其逼,使睦而疾楚,以固于晋,焉用之?使归而废其使,怨其君以疾其大夫,而相牵引也,不犹愈乎?」楚人归之
【经】十有四年春王正月,季孙宿、叔老会晋士、齐人、宋人、卫人、郑公孙虿、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小邾人会吴于向
二月乙朔,日有食之
夏四月,叔孙豹会晋荀偃、齐人、宋人、卫北宫括、郑公孙虿、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小邾人伐秦
己未,卫侯出奔齐
莒人侵我东鄙
秋,楚公子贞帅师伐吴
冬,季孙宿会晋士、宋华阅、卫孙林父、郑公孙虿、莒人、邾人于戚
【传】十四年春,吴告败于晋
会于向,为吴谋楚故也
范宣子数吴之不德也,以退吴人
执莒公子务娄,以其通楚使也
将执戎子驹支
范宣子亲数诸朝,曰:「来!姜戎氏!昔秦人迫逐乃祖吾离于瓜州,乃祖吾离被苫盖,蒙荆棘,以来归我先君
我先君惠公有不腆之田,与女剖分而食之
今诸侯之事我寡君不知昔者,盖言语漏泄,则职女之由
诘朝之事,尔无与焉!与将执女!」对曰:「昔秦人负恃其众,贪于土地,逐我诸戎
惠公蠲其大德,谓我诸戎,是四岳之裔胄也,毋是剪弃
赐我南鄙之田,狐狸所居,豺狼所嗥
我诸戎除剪其荆棘,驱其狐狸豺狼,以为先君不侵不叛之臣,至于今不贰
昔文公与秦伐郑,秦人窃与郑盟而舍戍焉,于是乎有殽之师
晋御其上,戎亢其下,秦师不复,我诸戎实然
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与晋踣之,戎何以不免?自是以来,晋之百役,与我诸戎相继于时,以从执政,犹殽志也
岂敢离逖?今官之师旅,无乃实有所阙,以携诸侯,而罪我诸戎!我诸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贽币不通,言语不达,何恶之能为?不与于会,亦无瞢焉!」赋《青蝇》而退
宣子辞焉,使即事于会,成恺悌也
于是,子叔齐子为季武子介以会,自是晋人轻鲁币,而益敬其使
吴子诸樊既除丧,将立季札
季札辞曰:「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
子臧去之,遂弗为也,以成曹君
君子曰:『能守节
』君,义嗣也
谁敢奸君?有国,非吾节也
扎虽不才,愿附于子臧,以无失节
」固立之
弃其室而耕
乃舍之
夏,诸侯之大夫从晋侯伐秦,以报栎之役也
晋侯待于竟,使六卿帅诸侯之师以进
及泾,不济
叔向见叔孙穆子
穆子赋《匏有苦叶》
叔向退而具舟,鲁人、莒人先济
郑子蟜见卫北宫懿子曰:「与人而不固,取恶莫甚焉!若社稷何?」懿子说
二子见诸侯之师而劝之济,济泾而次
秦人毒泾上流,师人多死
郑司马子蟜帅郑师以进,师皆从之,至于棫林,不获成焉
荀偃令曰:「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栾曰:「晋国之命,未是有也
余马首欲东
」乃归
下军从之
左史谓魏庄子曰:「不待中行伯乎?」庄子曰:「夫子命从帅
栾伯,吾帅也,吾将从之
从帅,所以待夫子也
」伯游曰:「吾令实过,悔之何及,多遗秦禽
」乃命大还
晋人谓之迁延之役
栾金咸曰:「此役也,报栎之败也
役又无功,晋之耻也
吾有二位于戎路,敢不耻乎?」与士鞅驰秦师,死焉
士鞅反,栾谓士曰:「余弟不欲住,而子召之
余弟死,而子来,是而子杀余之弟也
弗逐,余亦将杀之
」士鞅奔秦
于是,齐崔杼、宋华阅、仲江会伐秦,不书,惰也
向之会亦如之
卫北宫括不书于向,书于伐秦,摄也
秦伯问于士鞅曰:「晋大夫其谁先亡?」对曰:「其栾氏乎!」秦伯曰:「以其汰乎?」对曰:「然
栾汰虐已甚,犹可以免
其在盈乎!」秦伯曰:「何故?」对曰:「武子之德在民,如周人之思召公焉,爱其甘棠,况其子乎?栾死,盈之善未能及人,武子所施没矣,而之怨实章,将于是乎在
」秦伯以为知言,为之请于晋而复之
卫献公戒孙文子、宁惠子食,皆服而朝
日旰不召,而射鸿于囿
二子从之,不释皮冠而与之言
二子怒
孙文子如戚,孙蒯入使
公饮之酒,使大师歌《巧言》之卒章
大师辞,师曹请为之
初,公有嬖妾,使师曹诲之琴,师曹鞭之
公怒,鞭师曹三百
故师曹欲歌之,以怒孙子以报公
公使歌之,遂诵之
蒯惧,告文子
文子曰:「君忌我矣,弗先
必死
」并帑于戚而入,见蘧伯玉曰:「君之暴虐,子所知也
大惧社稷之倾覆,将若之何?」对曰:「君制其国,臣敢奸之?虽奸之,庸如愈乎?」遂行,从近关出
公使子蟜、子伯、子皮与孙子盟于丘宫,孙子皆杀之
四月己未,子展奔齐
公如鄄,使子行于孙子,孙子又杀之
公出奔齐,孙氏追之,败公徒于河泽
鄄人执之
初,尹公佗学射于庚公差,庚公差学射于公孙丁
二子追公,公孙丁御公
子鱼曰:「射为背师,不射为戮,射为礼乎
」射两軥而还
尹公佗曰:「子为师,我则远矣
」乃反之
公孙丁授公辔而射之,贯臂
子鲜从公,及竟,公使祝宗告亡,且告无罪
定姜曰:「无神何告?若有,不可诬也
有罪,若何告无?舍大臣而与小臣谋,一罪也
先君有冢卿以为师保,而蔑之,二罪也
余以巾栉事先君,而暴妾使余,三罪也
告亡而已,无告无罪

公使厚成叔吊于卫,曰:「寡君使瘠,闻君不抚社稷,而越在他竟,若之何不吊?以同盟之故,使瘠敢私于执事曰:『有君不吊,有臣不敏,君不赦宥,臣亦不帅职,增淫发泄,其若之何?』」卫人使大叔仪对曰:「群臣不佞,得罪于寡君
寡君不以即刑而悼弃之,以为君忧
君不忘先君之好,辱吊群臣,又重恤之
敢拜君命之辱,重拜大贶
」厚孙归,覆命,语臧武仲曰:「卫君其必归乎!有大叔仪以守,有母弟鱄以出,或抚其内,或营其外,能无归乎?」
齐人以郲寄卫侯
及其复也,以郲粮归
右宰谷从而逃归,卫人将杀之
辞曰:「余不说初矣,余狐裘而羔袖
」乃赦之
卫人立公孙剽,孙林父、宁殖相之,以听命于诸侯
卫侯在郲,臧纥如齐,唁卫侯
与之言,虐
退而告其人曰:「卫侯其不得入矣!其言粪土也,亡而不变,何以复国?」子展、子鲜闻之,见臧纥,与之言,道
臧孙说,谓其人曰:「卫君必入
夫二子者,或挽之,或推之,欲无入,得乎?」
师归自伐秦,晋侯舍新军,礼也
成国不过半天子之军,周为六军,诸侯之大者,三军可也
于是知朔生盈而死,盈生六年而武子卒,彘裘亦幼,皆未可立也
新军无帅,故舍之
师旷侍于晋侯
晋侯曰:「卫人出其君,不亦甚乎?」对曰:「或者其君实甚
良君将赏善而刑淫,养民如子,盖之如天,容之如地
民奉其君,爱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其可出乎?夫君,神之主而民之望也
若困民之主,匮神乏祀,百姓绝望,社稷无主,将安用之?弗去何为?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
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勿使过度
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朋友,庶人、工、商、皂、隶、牧、圉皆有亲昵,以相辅佐也
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
自王以下,各有父兄子弟,以补察其政
史为书,瞽为诗,工诵箴谏,大夫规诲,士传言,庶人谤,商旅于市,百工献艺
故《夏书》曰:『遒人以木铎徇于路
官师相规,工执艺事以谏
』正月孟春,于是乎有之,谏失常也
天之爱民甚矣
岂其使一人肆于民上,以从其淫,而弃天地之性?必不然矣

秋,楚子为庸浦之役故,子囊师于棠以伐吴,吴不出而还
子囊殿,以吴为不能而弗儆
吴人自皋舟之隘要而击之,楚人不能相救
吴人败之,获楚公子宜谷
王使刘定公赐齐侯命,曰:「昔伯舅大公,右我先王,股肱周室,师保万民,世胙大师,以表东海
王室之不坏,繄伯舅是赖
今余命女环!兹率舅氏之典,纂乃祖考,无忝乃旧
敬之哉,无废朕命!」
晋侯问卫故于中行献子,对曰:「不如因而定之
卫有君矣,伐之,未可以得志而勤诸侯
史佚有言曰:『因重而抚之
』仲虺有言曰:『亡者侮之,乱者取之,推亡固存,国之道也
』君其定卫以待时乎!」
冬,会于戚,谋定卫也
范宣子假羽毛于齐而弗归,齐人始贰
楚子囊还自伐吴,卒
将死,遗言谓子庚:「必城郢
」君子谓:「子囊忠
君薨不忘增其名,将死不忘卫社稷,可不谓忠乎?忠,民之望也
《诗》曰:『行归于周,万民所望
』忠也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1.82s
Copyright ©2022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