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义庆
〔南北朝〕 403 - 444 年
刘义庆,字季伯,原籍南朝宋彭城(今江苏徐州),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南朝宋,文学家。
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其叔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
后任江州刺史。
刘义庆是刘裕的侄子,在诸王中颇为出色,自幼就被刘裕所知,称赞其“此吾家丰城也”。
他“性简素,寡嗜欲”。
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
刘宋宗室,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
著有《世说新语》,志怪小说《幽明录》。
京尹时期(15-29岁)。
刘义庆15岁一路来平步青云,其中任秘书监一职,掌管国家的图书著作,有机会接触与博览皇家典籍,对《世说新语》的编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7岁升任尚书左仆射(相当于以前的副宰相),位极人臣,但他的伯父刘裕首开篡杀之风,使得宗室间互相残杀。
因此刘义庆也惧有不测之祸,29岁便乞求外调,解除左仆射一职。
杨德祖为魏武主簿,时作相国门,始构榱桷,魏武自出看,使人题门作「活」字,便去。
杨见,即令坏之。
既竟,曰:「门中『活』,『阔』字。
王正嫌门大也。」
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
众莫能解。
次至杨修,修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
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
魏武谓修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
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
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
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
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辞。
所谓『绝妙好辞』也。」魏武亦记之,与修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魏武征袁本初,治装,余有数十斛竹片,咸长数寸,众云并不堪用,正令烧除。
太祖思所以用之,谓可为竹椑楯,而未显其言。
驰使问主簿杨德祖。
应声答之,与帝心同。
众伏其辩悟。
王敦引军垂至大桁,明帝自出中堂。
温峤为丹阳尹,帝令断大桁,故未断,帝大怒,瞋目,左右莫不悚惧。
召诸公来。
峤至不谢,但求酒炙。
王导须臾至,徒跣下地,谢曰:「天威在颜,遂使温峤不容得谢。」峤于是下谢,帝乃释然。
诸公共叹王机悟名言。
郗司空在北府,桓宣武恶其居兵权。
郗于事机素暗,遣笺诣桓:「方欲共奖王室,修复园陵。」世子嘉宾出行,于道上闻信至,急取笺,视竟,寸寸毁裂,便回。
还更作笺,自陈老病,不堪人闲,欲乞闲地自养。
宣武得笺大喜,即诏转公督五郡,会稽太守。
王东亭作宣武主簿,尝春月与石头兄弟乘马出郊。
时彦同游者,连镳俱进。
唯东亭一人常在前,觉数十步,诸人莫之解。
石头等既疲倦,俄而乘舆回,诸人皆似从官,唯东亭弈弈在前。
其悟捷如此。
汝南陈仲举,颍川李元礼二人,共论其功德,不能定先后。
蔡伯喈评之曰:“陈仲举强于犯上,李元礼严于摄下。
犯上难,摄下易。
”仲举遂在三君之下,元礼居八俊之上。
庞士元至吴,吴人并友之。
见陆绩、顾劭、全琮而为之目曰:“陆子所谓驽马有逸足之用,顾子所谓驽牛可以负重致远。
”或问:“如所目,陆为胜邪?”曰:“驽马虽精速,能致一人耳。
驽牛一日行百里,所致岂一人哉?”吴人无以难。
“全子好声名,似汝南樊子昭。

顾劭尝与庞士元宿语,问曰:“闻子名知人,吾与足下孰愈?”曰:“陶冶世俗,与时浮沉,吾不如子;论王霸之余策,览倚仗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长。
”劭亦安其言。
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
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
诞在魏与夏侯玄齐名;瑾在吴,吴朝服其弘量。
司马文王问武陔:“陈玄伯何如其父司空?”陔曰:“通雅博畅,能以天下声教为己任者,不如也。
明练简至,立功立事,过之。

正始中,人士比论,以五荀方五陈:荀淑方陈寔,荀靖方陈谌,荀爽方陈纪,荀彧方陈群,荀顗方陈泰。
又以八裴方八王:裴徽方王祥,裴楷方王夷甫,裴康方王绥,裴绰方王澄,裴瓒方王敦,裴遐方王导,裴頠方王戎,裴邈方王玄。
冀州刺史杨淮二子乔与髦,俱总角为成器。
淮与裴頠、乐广友善,遣见之。
頠性弘方,爱乔之有高韵,谓淮曰:“乔当及卿,髦小减也。
”广性清淳,爱髦之有神检,谓淮曰:“乔自及卿,然髦尤精出。
”淮笑曰:“我二儿之优劣,乃裴、乐之优劣。
”论者评之:以为乔虽高韵,而检不匝;乐言为得。
然并为后出之俊。
刘令言始入洛,见诸名士而叹曰:“王夷甫太解明,乐彦辅我所敬,张茂先我所不解,周弘武巧于用短,杜方叔拙于用长。

王夷甫云:“闾丘冲,优于满奋、郝隆。
此三人并是高才,冲最先达。

王夷甫以王东海比乐令,故王中郎作碑云:“当时标榜,为乐广之俪。

庾中郎与王平子雁行。
王大将军在西朝时,见周侯辄扇障面不得住。
后度江左,不能复尔。
王叹曰:“不知我进,伯仁退?”
会稽虞(马斐),元皇时与桓宣武同侠,其人有才理胜望。
王丞相尝谓(马斐)曰:“孔愉有公才而无公望,丁潭有公望而无公才,兼之者其在卿乎?”(马斐)未达而丧。
明帝问周伯仁:“卿自谓何如郗鉴?”周曰:“鉴方臣,如有功夫。
”复问郗。
郗曰:“周顗比臣,有国士门风。

王大将军下,庾公问:“卿有四友,何者是?”答曰:“君家中郎,我家太尉、阿
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帝欲申宪,乳母求救东方朔。
朔曰:“此非唇舌所争,尔必望济者,将去时但当屡顾帝,慎勿言!此或可万一冀耳。
”乳母既至,朔亦侍侧,因谓曰:“汝痴耳!帝岂复忆汝乳哺时恩邪?”帝虽才雄心忍,亦深有情恋,乃凄然愍之,即敕免罪。
京房与汉元帝共论,因问帝:“幽、厉之君何以亡?所任何人?”答曰:“其任人不忠。
”房曰:“知不忠而任之,何邪?”曰:“亡国之君,各贤其臣,岂知不忠而任之?”房稽首曰:“将恐今之视古,亦犹后之视今也。

陈元方遭父丧,哭泣哀恸,躯体骨立。
其母愍之,窃以锦被蒙上。
郭林宗吊而见之,谓曰:“卿海内之俊才,四方是则,如何当丧,锦被蒙上?孔子曰:‘衣夫锦也,食夫稻也,于汝安乎?’吾不取也!”奋衣而去。
自后宾客绝百所日。
孙休好射雉,至其时则晨去夕反。
群臣莫不止谏:“此为小物,何足甚耽?”休曰:“虽为小物,耿介过人,朕所以好之。

孙皓问丞相陆凯曰:“卿一宗在朝有几人?”陆曰:“二相、五侯、将军十余人。
”皓曰:“盛哉!”陆曰:“君贤臣忠,国之盛也。
父慈子孝,家之盛也。
今政荒民弊,覆亡是惧,臣何敢言盛!”
何晏、邓扬令管辂作卦,云:“不知位至三公不?”卦成,辂称引古义,深以戒之。
扬曰:“此老生之常谈。
”晏曰:“知几其神乎!古人以为难。
交疏吐诚,今人以为难。
今君一面尽二难之道,可谓‘明德惟馨’。
诗不云乎:‘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晋武帝既不悟太子之愚,必有传后意。
诸名臣亦多献直言。
帝尝在陵云台上坐,卫瓘在侧,欲申其怀,因如醉跪帝前,以手抚床曰:“此坐可惜。
”帝虽悟,因笑曰:“公醉邪?”
王夷甫妇郭泰宁女,才拙而性刚,聚敛无厌,干豫人事。
夷甫患之而不能禁。
时其乡人幽州刺史李阳,京都大侠,犹汉之楼护,郭氏惮之。
夷甫骤谏之,乃曰:“非但我言卿不可,李阳亦谓卿不可。
”郭氏小为之损。
王夷甫雅尚玄远,常嫉其妇贪浊,口未尝言“钱”字。
妇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不得行。
夷甫晨起,见钱阂行,呼婢曰:“举却阿堵物。

王平子年十四、五,见王夷甫妻郭氏贪欲,令婢路上儋粪。
平子谏之,并言不可。
郭大怒,谓平子曰:“昔夫人临终,以小郎嘱新妇,不以新妇嘱小郎!”急捉衣裾,将与杖。
平子饶力,争得脱,逾窗而走。
元帝过江犹好酒,王茂弘与帝有旧,常流涕谏。
帝许之,命酌酒,一酣,从是遂断。
谢鲲为豫章太守,从大将军下至石头。
敦谓鲲曰:“余不得复为盛德之事矣。
”鲲曰:
陈仲举尝叹曰:“若周子居者,真治国之器。
譬诸宝剑,则世之干将。

世目李元礼:“谡谡如劲松下风。

谢子微见许子将兄弟曰:“平舆之渊,有二龙焉。
”见许子政弱冠之时,叹曰:“若许子政者,有干国之器。
正色忠謇,则陈仲举之匹;伐恶退不肖,范孟博之风。

公孙度目邴原:所谓云中白鹤,非燕雀之网所能罗也。
钟士季目王安丰:阿戎了了解人意。
谓裴公之谈,经日不竭。
吏部郎阙,文帝问其人于钟会。
会曰:“裴楷清通,王戎简要,皆其选也。
”于是用裴。
王浚冲、裴叔则二人,总角诣钟士季。
须臾去后,客问钟曰:“向二童何如?”钟曰:“裴楷清通,王戎简要。
后二十年,此二贤当为吏部尚书,冀尔时天下无滞才。

谚曰:“后来领袖有裴秀。

裴令公目夏侯太初:“肃肃如入廊庙中,不修敬而人自敬。
”一曰:“如入宗庙,琅琅但见礼乐器。
见钟士季,如观武库,但睹矛戟。
见傅兰硕,江廧靡所不有。
见山巨源,如登山临下,幽然深远。

羊公还洛,郭奕为野王令。
羊至界,遣人要之。
郭便自往。
既见,叹曰:“羊叔子何必减郭太业!”复往羊许,小悉还,又叹曰:“羊叔子去人远矣!”羊既去,郭送之弥日,一举数百里,遂以出境免官。
复叹曰:“羊叔子何必减颜子!”
王戎目山巨源:“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

羊长和父繇,与太傅祜同堂相善,仕至车骑掾。
蚤卒。
长和兄弟五人,幼孤。
祜来哭,见长和哀容举止,宛若成人,乃叹曰:“从兄不亡矣!”
山公举阮咸为吏部郎,目曰:“清真寡欲,万物不能移也。

王戎目阮文业:“清伦有鉴识,汉元以来,未有此人。

武元夏目裴、王曰:“戎尚约,楷清通。

庾子嵩目和峤:“森森如千丈松,虽磊砢有节目,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

王戎云:“太尉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外物。

王汝南既除所生服,遂停墓所。
兄子济每来拜墓,略不过叔,叔亦不候。
济脱时过,止寒温而已。
后聊试问近事,答对甚有音辞,出济意外,济极惋愕。
仍与语,转造清微。
济先略无子侄之敬,既闻其言,不觉懔然,心形俱肃。
遂留共语,弥日累夜。
济虽俊爽,自视缺然,乃喟然叹曰:“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济去,叔送至门。
济从骑有一马,绝难乘,少能骑者。
济聊问叔:“好骑乘不?”曰:“亦好尔。
”济又使骑难乘马,叔姿形既妙,回策如萦,名骑无以过之。
济益叹其难测,非复一事。
既还,浑问济:“何以暂行累日?”济曰:“始得一叔。
”浑问其故?济具
王丞相拜司空,桓廷尉作两髻、葛群、策杖,路边窥之,叹曰:“人言阿龙超,阿龙故自超。
”不觉至台门。
王丞相过江,自说昔在洛水边,数与裴成公、阮千里诸贤共谈道。
羊曼曰:“人久以此许卿,何须复尔?”王曰:“亦不言我须此,但欲尔时不可得耳!”
王右军得人以兰亭集序方金谷诗序,又以已敌石崇,甚有欣色。
王司州先为庾公记室参军,后取殷浩为长史。
始到,庾公欲遣王使下都。
王自启求住曰:“下官希见盛德,渊源始至,犹贪与少日周旋。

郗嘉宾得人以己比符坚,大喜。
孟昶未达时,家在京口。
尝见王恭乘高舆,被鹤氅裘。
于时微雪,昶于篱间窥之,叹曰:“此真神仙中人!”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15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