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义庆
〔南北朝〕 403 - 444 年
刘义庆,字季伯,原籍南朝宋彭城(今江苏徐州),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南朝宋,文学家。
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其叔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
后任江州刺史。
刘义庆是刘裕的侄子,在诸王中颇为出色,自幼就被刘裕所知,称赞其“此吾家丰城也”。
他“性简素,寡嗜欲”。
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
刘宋宗室,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
著有《世说新语》,志怪小说《幽明录》。
京尹时期(15-29岁)。
刘义庆15岁一路来平步青云,其中任秘书监一职,掌管国家的图书著作,有机会接触与博览皇家典籍,对《世说新语》的编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7岁升任尚书左仆射(相当于以前的副宰相),位极人臣,但他的伯父刘裕首开篡杀之风,使得宗室间互相残杀。
因此刘义庆也惧有不测之祸,29岁便乞求外调,解除左仆射一职。
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
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
炊忘箸箄,饭落釜中。
太丘问:“炊何不馏?”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箸箄,饭今成糜。
”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
”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
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何晏七岁,明惠若神,魏武奇爱之。
因晏在宫内,欲以为子。
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
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
”魏武知之,即遣还。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
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
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
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
乃答曰:“日近。
”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司空顾和与时贤共清言,张玄之、顾敷是中外孙,年并七岁,在床边戏。
于时闻语,神情如不相属。
瞑于灯下,二儿共叙客主之言,都无遗失。
顾公越席而提其耳曰:“不意衰宗复生此宝。

韩康伯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
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曰:“且箸襦,寻作复(巾军)。
”儿云:“已足,不须复(巾军)也。
”母问其故?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箸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
”母甚异之,知为国器。
晋孝武年十二,时冬天,昼日不箸复衣,但箸单练衫五六重,夜则累茵褥。
谢公谏曰:“圣体宜令有常。
陛下昼过冷,夜过热,恐非摄养之术。
”帝曰:“昼动夜静。
”谢公出叹曰:“上理不减先帝。

桓宣武薨,桓南郡年五岁,服始除,桓车骑与送故文武别,因指与南郡:“此皆汝家故吏佐。
”玄应声恸哭,酸感傍人。
车骑每自目己坐曰:“灵宝成人,当以此坐还之。
”鞠爱过于所生。
王大将军年少时,旧有田舍名,语音亦楚。
武帝唤时贤共言伎蓺事。
人皆多有所知,唯王都无所关,意色殊恶,自言知打鼓吹。
帝令取鼓与之,于坐振袖而起,扬槌奋击,音节谐捷,神气豪上,傍若无人。
举坐叹其雄爽。
王处仲世许高尚之目,尝荒恣于色,体为之敝。
左右谏之,处仲曰:“吾乃不觉尔。
如此者,甚易耳!”乃开后合,驱诸婢妾数十人出路,任其所之,时人叹焉。
王大将军自目:“高朗疏率,学通左氏。

王处仲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
晋明帝欲起池台,元帝不许。
帝时为太子,好养武士。
一夕中作池,比晓便成。
今太子西池是也。
王大将军始欲下都处分树置,先遣参军告朝廷,讽旨时贤。
祖车骑尚未镇寿春,瞋目厉声语使人曰:“卿语阿黑:何敢不逊!催摄面去,须臾不尔,我将三千兵,槊脚令上!”王闻之而止。
庾稚恭既常有中原之志,文康时权重,未在己。
及季坚作相,忌兵畏祸,与稚恭历同异者久之,乃果行。
倾荆、汉之力,穷舟车之势,师次于襄阳。
大会参佐,陈其旌甲,亲授弧矢曰:“我之此行,若此射矣!”遂三起三叠,徒众属目,其气十倍。
桓宣武平蜀,集参僚置酒于李势殿,巴、蜀缙绅,莫不来萃。
桓既素有雄情爽气,加尔日音调英发,叙古今成败由人,存亡系才。
其状磊落,一坐叹赏。
既散,诸人追味余言。
于时寻阳周馥曰:“恨卿辈不见王大将军。

桓公读高士传,至於陵仲子,便掷去曰:“谁能作此溪刻自处!”
桓石虔,司空豁之长庶也。
小字镇恶。
年十七八未被举,而童隶已呼为镇恶郎。
尝住宣武斋头。
从征枋头,车骑冲没陈,左右莫能先救。
宣武谓曰:“汝叔落贼,汝知不?”石虔闻之,气甚奋。
命朱辟为副,策马于数万众中,莫有抗者,径致冲还,三军叹服。
河朔后以其名断疟。
陈林道在西岸,都下诸人共要至牛渚会。
陈理既佳,人欲共言折。
陈以如意拄颊,望鸡笼山叹曰:“孙伯符志业不遂!”于是竟坐不得谈。
王司州在谢公坐,咏“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
语人云:“当尔时,觉一坐无人。

桓玄西下,入石头。
外白:“司马梁王奔叛。
”玄时事形已济,在平乘上笳鼓并作,直高咏云:“箫管有遗音,梁王安在哉?”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圭代,帝自捉刀立床头。
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
正夏月,与热汤饼。
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
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玄共坐,时人谓“蒹葭倚玉树”。
时人目“夏侯太初朗朗如日月之入怀,李安国颓唐如玉山之将崩”。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
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
”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裴令公目:“王安丰眼烂烂如岩下电。

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
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
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王夷甫容貌整丽,妙于谈玄,下捉白玉柄麈尾,与手都无分别。
潘安仁、夏侯湛并,有美容,喜同行,时人谓之“连璧”。
裴令公有俊容姿,一旦有疾至困,惠帝使王夷甫往看,裴方向壁卧,闻王使至,强回视之。
王出语人曰:“双目闪闪,若岩下电,精神挺动,名士传曰:“楷病困,诏遣黄门郎王夷甫省之,楷回眸属夷甫云:‘竟未相识。
’夷甫还,亦叹其神俊。

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答曰:“君未见其父耳!”
裴令公有俊容仪,脱冠冕,粗服乱头皆好。
时人以为“玉人”。
见者曰:“见裴叔则如玉山上行,光映照人。

刘伶身长六尺,貌甚丑悴,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
骠骑王武子是卫玠之舅,俊爽有风姿,见玠辄叹曰:“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有人诣王太尉,遇安丰、大将军、丞相在坐;往别屋见季胤、平子。
还,语人曰:“今日之行,触目见琳琅珠玉。

王丞相见卫洗马曰:“居然有羸形,虽复终日调畅,若不堪罗绮。

王大将军称太尉:“处众人中,似珠玉在瓦石闲。

庾子嵩长不满七尺,腰带十围,颓然自放。
卫玠从豫章至下都,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
玠先有羸疾,体不堪劳,遂成病而死。
时人谓“看杀卫玠”。
周伯仁道桓茂伦:“嵚崎历落可笑人。
”或云谢幼舆言。
周侯说王长史父:形貌既伟,雅怀有概,保而用之,可作诸许物也。
祖士少见卫君长云:“此人有旄仗下形。

石头事故,朝廷倾覆。
温忠武与庾文康投陶公求救,陶公云:“肃祖顾命不见及,且苏峻作乱,衅由诸庾,诛其兄弟,不足以
豫章太守顾邵,是雍之子。
邵在郡卒,雍盛集僚属,自围棋。
外启信至,而无儿书,虽神气不变,而心了其故。
以爪掐掌,血流沾褥。
宾客既散,方叹曰:“已无延陵之高,岂可有丧明之责?”于是豁情散哀,颜色自若。
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
索琴弹之,奏广陵散。
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为师,不许。
文王亦寻悔焉。
夏侯太初尝倚柱作书。
时大雨,霹雳破所倚柱,衣服焦然,神色无变,书亦如故。
宾客左右,皆跌荡不得住。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
王戎七岁,亦往看。
虎承闲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
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
王戎为侍中,南郡太守刘肇遗筒中笺布五端,戎虽不受,厚报其书。
裴叔则被收,神气无变,举止自若。
求纸笔作书。
书成,救者多,乃得免。
后位仪同三司。
王夷甫尝属族人事,经时未行,遇于一处饮燕,因语之曰:“近属尊事,那得不行?”族人大怒,便举樏掷其面。
夷甫都无言,盥洗毕,牵王丞相臂,与共载去。
在车中照镜语丞相曰:“汝看我眼光,乃出牛背上。

裴遐在周馥所,馥设主人。
遐与人围棋,馥司马行酒。
遐正戏,不时为饮。
司马恚,因曳遐坠地。
遐还坐,举止如常,颜色不变,复戏如故。
王夷甫问遐“当时何得颜色不异?”答曰:“直是闇当故耳。

刘庆孙在太傅府,于时人士,多为所构。
唯庾子嵩纵心事外,无迹可闲。
后以其性俭家富,说太傅令换千万,冀其有吝,于此可乘。
太傅于众坐中问庾,庾时颓然已醉,帻坠几上,以头就穿取,徐答云:“下官家故可有两娑千万,随公所取。
”于是乃服。
后有人向庾道此,庾曰:“可谓以小人之虑,度君子之心。

王夷甫与裴景声志好不同。
景声恶欲取之,卒不能回。
乃故诣王,肆言极骂,要王答己,欲以分谤。
王不为动色,徐曰:“白眼儿遂作。

王夷甫长裴成公四岁,不与相知。
时共集一处,皆当时名士,谓王曰:“裴令令望何足计!”王便卿裴。
裴曰:“自可全君雅志。

有往来者云:庾公有东下意。
或谓王公:“可潜稍严,以备不虞。
”王公曰:“我与元规虽俱王臣,本怀布衣之好。
若其欲来,吾角巾径还乌衣,何所稍严。

王丞相主簿欲检校帐下。
公语主簿:“欲与主簿周旋,无为知人几案闲事。

祖士少好财,阮遥集好屐
王仲宣好驴鸣。
既葬,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
”赴客皆一作驴鸣。
王浚冲为尚书令,著公服,乘轺车,经黄公酒垆下过,顾谓后车客:“吾昔与嵇叔夜、阮嗣宗共酣饮于此垆,竹林之游,亦预其末。
自嵇生夭、阮公亡以来,便为时所羁绁。
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

孙子荆以有才,少所推服,唯雅敬王武子。
武子丧时,名士无不至者。
子荆后来,临尸恸哭,宾客莫不垂涕。
哭毕,向灵床曰:“卿常好我作驴鸣,今我为卿作。
”体似真声,宾客皆笑。
孙举头曰:“使君辈存,令此人死!”
王戎丧儿万子,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
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简服其言,更为之恸。
有人哭和长舆曰:“峨峨若千丈松崩。

卫洗马以永嘉六年丧,谢鲲哭之,感动路人。
咸和中,丞相王公教曰:“卫洗马当改葬。
此君风流名士,海内所瞻,可修薄祭,以敦旧好。

顾彦先平生好琴,及丧,家人常以琴置灵床上。
张季鹰往哭之,不胜其恸,遂径上床,鼓琴,作数曲竟,抚琴曰:“顾彦先颇复赏此不?”因又大恸,遂不执孝子手而出。
庾亮儿遭苏峻难遇害。
诸葛道明女为庾儿妇,既寡,将改适,与亮书及之。
亮答曰:“贤女尚少,故其宜也。
感念亡儿,若在初没。

庾文康亡,何扬州临葬云:“埋玉树箸土中,使人情何能已已!”
王长史病笃,寝卧镫下,转麈尾视之,叹曰:“如此人,曾不得四十!”及亡,刘尹临殡,以犀柄麈尾箸柩中,因恸绝。
支道林丧法虔之后,精神霣丧,风味转坠。
常谓人曰:“昔匠石废斤于郢人,牙生辍弦于钟子,推己外求,良不虚也!冥契既逝,发言莫赏,中心蕴结,余其亡矣!”却后一年,支遂殒。
郗嘉宾丧,左右白郗公“郎丧”,既闻,不悲,因语左右:“殡时可道。
”公往临殡,一恸几绝。
戴公见林法师墓,曰:“德音未远,而拱木已积。
冀神理绵绵常,不与气运俱尽耳!”
王子敬与羊绥善。
绥清淳简贵,为中书郎,少亡。
王深相痛悼,语东亭云:“是国家可惜人!”
王东亭与谢公交恶。
王在东闻谢丧,便出都诣子敬道:“欲哭谢公。
”子敬始卧,闻其言,便惊起曰:“所望于法护。
”王于是往哭。
督帅刁约不听前,曰:“官平生在时,不见此客。
”王亦不与语,直前,哭甚恸,不执末婢手而退。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
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18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