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甫
〔清〕 1760 - 1816 年
章甫,林爽文事变时,曾募义军堵禦。
嘉庆四年(1799)岁贡,三次渡海赴试,皆不中,遂设教里中。
重修府学文庙时曾捐银赞助,其后担任董事。
甫性嗜古,天分甚高。
读书博采经子百家之菁华,究心诗学之源流正变。
其后绝意仕途,课儿孙自娱,时人目为高士。
诗文俱工。
  章甫著有《半崧集》六卷。
连横《台湾通史》著录作四卷、《台湾诗乘》作八卷。
集中或赠答酬酢,或山水记游。
作者屐痕所至,除台湾本土风光外,三次渡海赴试,于澎湖、福建所见,亦留载文字之中。
全书依体裁大致分为六卷,前五卷为诗歌,第六卷为散文。
王国璠台湾县学教梁上春,为其《半崧集》简编作序曰:「按半崧之诗,体制、格力、气象、兴趣、音节五法俱备而不入俚……故非独五、七言律波澜壮阔、法度精严,如建大将旗鼓,虽八面受敌,无懈可击。
其古诗之苍朴浑成,直截恺恻,寄浓于简淡之中,真有古乐府遗意。
至如绝句、骈体、杂文,或以韵格胜,或以词气胜,要皆丽而有则,约而弥该,非出入于六朝诸家不辨。」章甫诗歌的风貌,大抵如此。
然以其诗「不入俚」,少有咏歌民俗之作。
今见《半崧集》为日治时期大正六年(1917)据嘉庆二十一年(1816)誊录的抄本,典藏于国家图书馆台湾分馆,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删存原书之半,刊印成《半崧集简编》,为今日常见的版本。
以下据国家图书馆台湾分馆的钞本为底本,参考连横《台湾诗乘》、陈汉光《台湾诗录》及台银本《半崧集简编》进行参校。
(江宝钗撰)
红毛楼上面面空,海上奇观入望中。
我辈登楼楼上望,茫茫大半是朝东。
鹿耳门兮鲲身线,收尽南天百谷雄。
杜鹃啼破绿杨烟,别苦不教柳色妍。
同是萱零苫块者,江亭挥手倍凄然。
追思异地萍踪合,清溪瀛水两相连。
臭味投兮肝胆照,荆州识在廿年前。
风雨无间清课事,敲棋煮酒又茶煎。
父事降为兄事列,从来好友本忘年。
鹿岛波平春水绿,故人西望买归船。
万里晴航送君去,清风明月惹情牵。
天涯此后谁知已,殊嗜酸咸且自怜。
珍重窗西时剪烛,心交记取海云边。
乔松长百木,五色辉瑞鹿。
古诗删存三百篇,松之茂兮鹿攸伏。
卒然得之楮墨间,物色超尘非碌碌。
君不见二千寿脯三千脂,乃是骨之黑岩巅,皮之苍岩麓。
冬梅岭上始吐葩,冬雪霏霏六出花。
冬日吟诗真可爱,恰逢寿母祝龄遐。
寿母英钟箕山秀,济阳母德蔑以加。
德者获福寿者酬,祝以多三大非夸。
我自东方遥望气,婺星烂照海之涯。
海人笑指波澄处,天风吹渡挂星查。
查中物色几曾见,火枣交梨杯紫霞。
霞杯一献歌声起,笙簧箫管和琵琶。
白鹤青鸾相对舞,扶下仙姬会君家。
君家今日西池会,七旬又进五年华。
遥知人瑞长健饭,不须捣药炼丹沙。
群公要纪萱堂算,听之龟息视松芽。
骥称其德自孔氏,骥称率马本杨子。
真龙论定古圣贤,万古凡马何曾比。
君不见呈材自天,西极擅美。
见非一毛,行可千里。
破尘红,追电紫。
秦关冀野得意时,一发万夫莫能止。
胡为乎伯乐杳然,九方已矣。
牝牡骊黄,皮相尔尔。
顾影自惭伏枥号,蹉跎岁月伊胡底。
一年颓废又一年,可怜困骥今若此。
骥乎骥乎命何如,老大竟堕盐车里。
骥乎骥乎心莫悲,黄金台筑为谁始。
尔骨还售五百金,死后生前总一理。
但能死后骨留香,赫赫生前枉如彼。
鹏不飞兮群鸟嗤,鹤不舞兮群鸡耻。
得时炎附失时凉,世路悠悠本大抵。
纵然要作不平鸣,其奈肝胆向谁是。
我今为作困骥歌,歌诗者权作知己。
知己夫物亦有然,是岂区区感恩已。
闻歌肮脏嘶一声,昂昂又欲空群起。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38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