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著雍執徐,盡玄黓涒灘,凡五年。
煬皇帝上之下大業四年(戊辰,公元六零八年)
春,正月,乙巳,詔發河北諸軍五百餘萬衆穿永濟渠,引沁水南達於河,北通涿郡。
丁男不供,始役婦人。
壬申,以太府卿元壽爲內史令。
裴矩聞西突厥處羅可汗思其母,請遣使招懷之。
二月,己卯,帝遣司朝謁者崔君肅齎詔書慰諭之。
處羅見君肅甚倨,受詔不肯起,君肅謂之曰:“突厥本一國,中分爲二,每歲交兵,積數十歲而莫能相滅者,明知其勢敵耳。
然啓民舉其部落百萬之衆,卑躬折節,入臣天子者,其故何也?正以切恨可汗,不能獨制,欲借兵於大國,共滅可汗耳。
羣臣鹹欲從啓民之請,天子既許之,師出有日矣。
顧可汗母向夫人懼西國之滅,旦夕守闕,哭泣哀祈,匍匐謝罪,請發使召可汗,令入內屬。
天子憐之,故復遣使至此。
今可汗乃倨慢如是,則向夫人爲誑天子,必伏屍都市,傳首虜庭。
發大隋之兵,資東國之衆,左提右挈,以擊可汗,亡無日矣!奈何愛兩拜之禮,絕慈母之命,惜一語稱臣,使社稷爲墟乎!”處羅矍然而起,流涕再拜,跪受詔書,因遣使者隨君肅貢汗血馬。
三月,壬戌,倭王多利思比孤遣使入貢,遺帝書曰:“日出處天子致書日沒處天子無恙。
”帝覽之,不悅,謂鴻臚卿曰:“蠻夷書無禮者,勿復以聞。
”
乙丑,車駕幸五原,因出塞巡長城。
行宮設六合板城,載以槍車。
每頓舍,則外其轅以爲外圍,內布鐵菱;次施弩牀,皆插鋼錐,外向;上施旋機弩,以繩連機,人來觸繩,則弩機旋轉,向所觸而發。
其外又以矰周圍,施鈴柱、槌磐以知所警。
帝募能通絕域者,屯田主事常駿等請使赤土,帝大悅。
丙寅,命駿等齎物五千段,以賜其五。
赤土者,南海中遠國也。
帝無日不治宮室,兩京及江都,苑囿亭殿雖多,久而益厭。
每遊幸,左右顧矚,無可意者,不知所適。
乃備責天下山川之圖,躬自歷覽,以求勝地可置宮苑者。
夏,四月,詔於汾州之北汾水之源,營汾陽宮。
初,元德太子薨,河南尹齊王暕次當爲嗣,元德吏兵二萬餘人,悉隸於柬,帝爲之妙選僚屬,以光祿少卿柳謇之爲齊王長史,且戒之曰:“齊王德業修備,富貴自鍾卿門;若有不善,罪亦相及。
”謇之,慶之從子也。
暕寵遇日隆,百官趨謁,闐咽道路。
暕以是驕恣,暱近小人,所爲多不法。
遣左右喬令則、庫狄仲錡、陳智偉求聲色。
令則等因此放縱,訪人家有美女,輒矯暕命呼之,載入暕第,淫而遣之。
仲錡、智偉詣隴西,撾炙諸胡,責其名馬,得數匹以進暕;暕令還主,仲錡等詐言王賜,取歸其家,暕不知也。
樂平公主嘗奏帝,言
煬皇帝上之下大業四年(戊辰,公元六零八年)
春,正月,乙巳,詔發河北諸軍五百餘萬衆穿永濟渠,引沁水南達於河,北通涿郡。
丁男不供,始役婦人。
壬申,以太府卿元壽爲內史令。
裴矩聞西突厥處羅可汗思其母,請遣使招懷之。
二月,己卯,帝遣司朝謁者崔君肅齎詔書慰諭之。
處羅見君肅甚倨,受詔不肯起,君肅謂之曰:“突厥本一國,中分爲二,每歲交兵,積數十歲而莫能相滅者,明知其勢敵耳。
然啓民舉其部落百萬之衆,卑躬折節,入臣天子者,其故何也?正以切恨可汗,不能獨制,欲借兵於大國,共滅可汗耳。
羣臣鹹欲從啓民之請,天子既許之,師出有日矣。
顧可汗母向夫人懼西國之滅,旦夕守闕,哭泣哀祈,匍匐謝罪,請發使召可汗,令入內屬。
天子憐之,故復遣使至此。
今可汗乃倨慢如是,則向夫人爲誑天子,必伏屍都市,傳首虜庭。
發大隋之兵,資東國之衆,左提右挈,以擊可汗,亡無日矣!奈何愛兩拜之禮,絕慈母之命,惜一語稱臣,使社稷爲墟乎!”處羅矍然而起,流涕再拜,跪受詔書,因遣使者隨君肅貢汗血馬。
三月,壬戌,倭王多利思比孤遣使入貢,遺帝書曰:“日出處天子致書日沒處天子無恙。
”帝覽之,不悅,謂鴻臚卿曰:“蠻夷書無禮者,勿復以聞。
”
乙丑,車駕幸五原,因出塞巡長城。
行宮設六合板城,載以槍車。
每頓舍,則外其轅以爲外圍,內布鐵菱;次施弩牀,皆插鋼錐,外向;上施旋機弩,以繩連機,人來觸繩,則弩機旋轉,向所觸而發。
其外又以矰周圍,施鈴柱、槌磐以知所警。
帝募能通絕域者,屯田主事常駿等請使赤土,帝大悅。
丙寅,命駿等齎物五千段,以賜其五。
赤土者,南海中遠國也。
帝無日不治宮室,兩京及江都,苑囿亭殿雖多,久而益厭。
每遊幸,左右顧矚,無可意者,不知所適。
乃備責天下山川之圖,躬自歷覽,以求勝地可置宮苑者。
夏,四月,詔於汾州之北汾水之源,營汾陽宮。
初,元德太子薨,河南尹齊王暕次當爲嗣,元德吏兵二萬餘人,悉隸於柬,帝爲之妙選僚屬,以光祿少卿柳謇之爲齊王長史,且戒之曰:“齊王德業修備,富貴自鍾卿門;若有不善,罪亦相及。
”謇之,慶之從子也。
暕寵遇日隆,百官趨謁,闐咽道路。
暕以是驕恣,暱近小人,所爲多不法。
遣左右喬令則、庫狄仲錡、陳智偉求聲色。
令則等因此放縱,訪人家有美女,輒矯暕命呼之,載入暕第,淫而遣之。
仲錡、智偉詣隴西,撾炙諸胡,責其名馬,得數匹以進暕;暕令還主,仲錡等詐言王賜,取歸其家,暕不知也。
樂平公主嘗奏帝,言
起著雍攝提格八月,盡十二月,不滿一年。
高祖神堯大聖光孝皇帝上之中
武德元年戊寅,公元六一八年
八月,薛舉遣其子仁果進圍寧州,刺史胡演擊卻之。
郝瑗言於舉曰:“今唐兵新破,關中騷動,宜乘勝直取長安。
”舉然之,會有疾而止。
辛巳,舉卒。
太子仁果立,居於折墌城,諡舉曰武帝。
上欲與李軌共圖秦、隴,遣使潛詣涼州,招撫之,與之書,謂之從弟。
軌大喜,遣其弟懋入貢。
上以懋爲大將軍,命鴻臚少卿張俟德冊拜軌爲涼州總管,封涼王。
初,朝廷以安陽令呂珉爲相州刺史,更以相州刺史王德仁爲巖州刺史。
德仁由是怨憤,甲申,誘山東大使宇文明達入林慮山而殺之,叛歸王世充。
已醜,以秦王世民爲元帥,擊薛仁果。
丁酉,臨洮等四郡來降。
隋江都太守陳稜求得煬帝之柩,取宇文化及所留輦輅鼓吹,粗備天子儀衛,改葬於江都宮西吳公臺下,其王公以下,皆列瘞於帝塋之側。
宇文化及之發江都也,以杜伏威爲歷陽太守;伏威不受,仍上表於隋,皇泰主拜伏威爲東道大總管,封楚王。
沈法興亦上表於皇泰主。
自稱大司馬、錄尚書事、天門公,承製置百官,以陳杲仁爲司徒,孫士漢爲司空,蔣元超爲左僕射,殷芊爲左丞,徐令言爲右丞,劉子翼爲選部侍郎,李百藥爲府椽。
百藥,德林之子也。
九月,隋襄國通守陳君賓來降,拜邢州刺史。
君賓,伯山之子也。
虞州刺史韋義節攻隋河東通守堯君素,久不下,軍數不利;壬子,以工部尚書獨孤懷恩代之。
初,李密既殺翟讓,頗自驕矜,不恤士衆;倉粟雖多,無府庫錢帛,戰士有功,無以爲賞;又厚撫初附之人,衆心頗怨。
徐世勣嘗因宴會刺譏其短;密不懌,使世勣出鎮黎陽,雖名委任,實亦疏之。
密開洛口倉散米,無防守典當者,又無文券,取之者隨意多少;或離倉之後,力不能致,委棄衢路,自倉城至郭門,米厚數寸,爲車馬所轥踐;羣盜來就食者並家屬近百萬口,無甕盎,織荊筐淘米,洛水兩岸十里之間,望之皆如白沙。
密喜,謂賈閏甫曰:“此可謂足食矣!”閏甫對曰:“國以民爲本,民以食爲天。
今民所以襁負如流而至者,以所天在此故也。
而有司曾無愛吝,屑越如此!竊恐一旦米盡民散,明公孰與成大業哉!”密謝之,即以閏甫判司倉參軍事。
密以東都兵數敗微弱,而將相自相屠滅,謂朝夕可平。
王世充既專大權,厚賞將士,繕治器械,亦陰圖取密。
時隋軍乏食,而密軍少衣,世充請交易,密難之;長史邴元真等各求私利,勸密許之。
先是,東都人歸密者,日以百數;既得食,降者益少,密悔而止。
高祖神堯大聖光孝皇帝上之中
武德元年戊寅,公元六一八年
八月,薛舉遣其子仁果進圍寧州,刺史胡演擊卻之。
郝瑗言於舉曰:“今唐兵新破,關中騷動,宜乘勝直取長安。
”舉然之,會有疾而止。
辛巳,舉卒。
太子仁果立,居於折墌城,諡舉曰武帝。
上欲與李軌共圖秦、隴,遣使潛詣涼州,招撫之,與之書,謂之從弟。
軌大喜,遣其弟懋入貢。
上以懋爲大將軍,命鴻臚少卿張俟德冊拜軌爲涼州總管,封涼王。
初,朝廷以安陽令呂珉爲相州刺史,更以相州刺史王德仁爲巖州刺史。
德仁由是怨憤,甲申,誘山東大使宇文明達入林慮山而殺之,叛歸王世充。
已醜,以秦王世民爲元帥,擊薛仁果。
丁酉,臨洮等四郡來降。
隋江都太守陳稜求得煬帝之柩,取宇文化及所留輦輅鼓吹,粗備天子儀衛,改葬於江都宮西吳公臺下,其王公以下,皆列瘞於帝塋之側。
宇文化及之發江都也,以杜伏威爲歷陽太守;伏威不受,仍上表於隋,皇泰主拜伏威爲東道大總管,封楚王。
沈法興亦上表於皇泰主。
自稱大司馬、錄尚書事、天門公,承製置百官,以陳杲仁爲司徒,孫士漢爲司空,蔣元超爲左僕射,殷芊爲左丞,徐令言爲右丞,劉子翼爲選部侍郎,李百藥爲府椽。
百藥,德林之子也。
九月,隋襄國通守陳君賓來降,拜邢州刺史。
君賓,伯山之子也。
虞州刺史韋義節攻隋河東通守堯君素,久不下,軍數不利;壬子,以工部尚書獨孤懷恩代之。
初,李密既殺翟讓,頗自驕矜,不恤士衆;倉粟雖多,無府庫錢帛,戰士有功,無以爲賞;又厚撫初附之人,衆心頗怨。
徐世勣嘗因宴會刺譏其短;密不懌,使世勣出鎮黎陽,雖名委任,實亦疏之。
密開洛口倉散米,無防守典當者,又無文券,取之者隨意多少;或離倉之後,力不能致,委棄衢路,自倉城至郭門,米厚數寸,爲車馬所轥踐;羣盜來就食者並家屬近百萬口,無甕盎,織荊筐淘米,洛水兩岸十里之間,望之皆如白沙。
密喜,謂賈閏甫曰:“此可謂足食矣!”閏甫對曰:“國以民爲本,民以食爲天。
今民所以襁負如流而至者,以所天在此故也。
而有司曾無愛吝,屑越如此!竊恐一旦米盡民散,明公孰與成大業哉!”密謝之,即以閏甫判司倉參軍事。
密以東都兵數敗微弱,而將相自相屠滅,謂朝夕可平。
王世充既專大權,厚賞將士,繕治器械,亦陰圖取密。
時隋軍乏食,而密軍少衣,世充請交易,密難之;長史邴元真等各求私利,勸密許之。
先是,東都人歸密者,日以百數;既得食,降者益少,密悔而止。
起強閼赤奮若六月,不滿一年。
恭皇帝下
義寧元年丁丑、公元六一七年
六月,己卯,李建成等至晉陽。
劉文靜勸李淵與突厥相結,資其士馬以益兵勢。
淵從之,自爲手啓,卑辭厚禮,遺始畢可汗雲:“欲大舉義兵,遠迎主上,復與突厥和親,如開皇之時。
若能與我俱南,願勿侵暴百姓;若但和親,坐受寶貨,亦唯可汗所擇。
”始畢得啓,謂其大臣曰:“隋主爲人,我所知也。
若迎以來,必害唐公而擊我無疑矣。
苟唐公自爲天子,我當不避盛暑,以兵馬助之。
”即命以此意爲復書。
使者七日而返,將佐皆喜,請從突厥之言,淵不可。
裴寂、劉文靜等皆曰:“今義兵雖集而戎馬殊乏,胡兵非所須,而馬不可失;若復稽回,恐其有悔。
”淵曰:“諸君宜更思其次。
”寂等乃請尊天子爲太上皇,立代王爲帝,以安隋室;移檄郡縣;改易旗幟,雜用絳白,以示突厥。
淵曰:“此可謂‘掩耳盜鐘’,然逼於時事,不得不爾。
”乃許之,遣使以此議告突厥。
西河郡不從淵命,甲申,淵使建成、世民將兵擊西河;命太原令太原溫大有與之偕行,曰:“吾兒年少,以卿參謀軍事;事之成敗,當以此行卜之。
”時軍士新集,鹹未閱習,建成、世民與之同甘苦,遇敵則以身先之。
近道菜果,非買不食,軍士有竊之者,輒求其主償之,亦不詰竊者,軍士及民皆感悅。
至西河城下,民有欲入城者,皆聽其入。
郡丞高德儒閉城拒守,己丑,攻拔之。
執德儒至軍門,世民數之曰:“汝指野鳥爲鸞,以欺人主,取高官,吾興義兵,正爲誅佞人耳!”遂斬之。
自餘不戮一人,秋毫無犯,各尉撫使復業,遠近聞之大悅。
建成等引兵還晉陽,往返凡九日。
淵喜曰:“以此行兵,雖橫行天下可也。
”遂定入關之計。
淵開倉以賑貧民,應募者日益多。
淵命爲三軍,分左右,通謂之義士。
裴寂等上淵號爲大將軍,癸巳,建大將軍府;以寂爲長史,劉文靜爲司馬,唐儉及前長安尉溫大雅爲記室,大雅仍與弟大有共掌機密,武士彠爲鎧曹,劉政會及武城崔善爲、太原張道源爲戶曹,晉陽長上邽姜謩爲司功參軍,太谷長殷開山爲府掾,長孫順德、劉弘基、竇琮及鷹揚郎將高平王長諧、天水姜寶誼、陽屯爲左、右統軍;自餘文武,隨才授任。
又以世子建成爲隴西公,左領軍大都督,左三統軍隸焉;世民爲敦煌公,右三統軍隸焉各置官屬。
以柴紹爲右領軍府長史;諮議譙人劉贍領西河通守。
道源名河,開山名嶠,皆以字行。
開山,不害之孫也。
李密復帥衆向東都,丙申,大戰於平樂園。
密左騎、右步、中列強弩,鳴千鼓以衝之,東都兵大敗,密復取回洛倉。
突
恭皇帝下
義寧元年丁丑、公元六一七年
六月,己卯,李建成等至晉陽。
劉文靜勸李淵與突厥相結,資其士馬以益兵勢。
淵從之,自爲手啓,卑辭厚禮,遺始畢可汗雲:“欲大舉義兵,遠迎主上,復與突厥和親,如開皇之時。
若能與我俱南,願勿侵暴百姓;若但和親,坐受寶貨,亦唯可汗所擇。
”始畢得啓,謂其大臣曰:“隋主爲人,我所知也。
若迎以來,必害唐公而擊我無疑矣。
苟唐公自爲天子,我當不避盛暑,以兵馬助之。
”即命以此意爲復書。
使者七日而返,將佐皆喜,請從突厥之言,淵不可。
裴寂、劉文靜等皆曰:“今義兵雖集而戎馬殊乏,胡兵非所須,而馬不可失;若復稽回,恐其有悔。
”淵曰:“諸君宜更思其次。
”寂等乃請尊天子爲太上皇,立代王爲帝,以安隋室;移檄郡縣;改易旗幟,雜用絳白,以示突厥。
淵曰:“此可謂‘掩耳盜鐘’,然逼於時事,不得不爾。
”乃許之,遣使以此議告突厥。
西河郡不從淵命,甲申,淵使建成、世民將兵擊西河;命太原令太原溫大有與之偕行,曰:“吾兒年少,以卿參謀軍事;事之成敗,當以此行卜之。
”時軍士新集,鹹未閱習,建成、世民與之同甘苦,遇敵則以身先之。
近道菜果,非買不食,軍士有竊之者,輒求其主償之,亦不詰竊者,軍士及民皆感悅。
至西河城下,民有欲入城者,皆聽其入。
郡丞高德儒閉城拒守,己丑,攻拔之。
執德儒至軍門,世民數之曰:“汝指野鳥爲鸞,以欺人主,取高官,吾興義兵,正爲誅佞人耳!”遂斬之。
自餘不戮一人,秋毫無犯,各尉撫使復業,遠近聞之大悅。
建成等引兵還晉陽,往返凡九日。
淵喜曰:“以此行兵,雖橫行天下可也。
”遂定入關之計。
淵開倉以賑貧民,應募者日益多。
淵命爲三軍,分左右,通謂之義士。
裴寂等上淵號爲大將軍,癸巳,建大將軍府;以寂爲長史,劉文靜爲司馬,唐儉及前長安尉溫大雅爲記室,大雅仍與弟大有共掌機密,武士彠爲鎧曹,劉政會及武城崔善爲、太原張道源爲戶曹,晉陽長上邽姜謩爲司功參軍,太谷長殷開山爲府掾,長孫順德、劉弘基、竇琮及鷹揚郎將高平王長諧、天水姜寶誼、陽屯爲左、右統軍;自餘文武,隨才授任。
又以世子建成爲隴西公,左領軍大都督,左三統軍隸焉;世民爲敦煌公,右三統軍隸焉各置官屬。
以柴紹爲右領軍府長史;諮議譙人劉贍領西河通守。
道源名河,開山名嶠,皆以字行。
開山,不害之孫也。
李密復帥衆向東都,丙申,大戰於平樂園。
密左騎、右步、中列強弩,鳴千鼓以衝之,東都兵大敗,密復取回洛倉。
突
起柔兆困敦,盡強圉赤備若五月,凡一年有奇。
煬皇帝下
大業十二年丙子,公元六一六年
春,正月,朝集使不至者二十餘郡,始議分遣使者十二道發兵討捕盜賊。
詔毘陵通守路道德集十郡兵數萬人,於郡東南起宮苑,周圍十二里,內爲十六離宮,大抵仿東都西苑之制,而奇麗過之。
又欲築宮於會稽,會亂,不果成。
三月,上巳,帝與羣臣飲於西苑水上,命學士杜寶撰《水飾圖經》,採古水事七十二,使朝散大夫黃袞以木爲之,間以妓航、酒船,人物自動如生,鐘磬箏瑟,能成音曲。
己丑,張金稱陷平恩,一朝殺男女萬餘口;又陷武安、鉅鹿、清河諸縣。
金稱比諸賊尤殘暴,所過民無孑遺。
夏,四月,丁巳,大業殿西院火。
帝以爲盜起,驚走,入西苑,匿草間,火定乃還。
帝自八年以後,每夜眠恆驚悸,雲有賊,令數婦人搖撫,乃得眠。
癸亥,歷山飛別將甄翟兒衆十萬寇太原,將軍潘長文敗死。
五月,丙戌朔,日有食之,既。
壬午,帝於景華宮徵求螢火,得數斛,夜出遊山,放之,光遍巖谷。
帝問侍臣盜賊,左翊衛大將軍宇文述曰:“漸少。
”帝曰:“比從來少幾何?”對曰:“不能什一。
”納言蘇威引身隱柱,帝呼前問之,對曰:“臣非所司,不委多少,但患漸近。
”帝曰:“何謂也?”威曰:“他日賊據長白山,今近在汜水。
且往日租賦丁役,今皆何在!豈非其人皆化爲盜乎!比見奏賊皆不以實,遂使失於支計,不時剪除。
又昔在雁門,許罷徵遼,今復徵發,賊何由息!”帝不悅而罷。
尋屬五月五日,百僚多饋珍玩,威獨獻《尚書》。
或譖之曰:“《尚書》有《五子之歌》,威意甚不遜。
”帝益怒。
頃之,帝問威以伐高麗事,威欲帝知天下多盜,對曰:“今茲之役,願不發兵,但赦羣盜,自可得數十萬。
遣之東征,彼喜於免罪,爭務立功,高麗可滅。
”帝不懌。
威出,御史大夫裴蘊奏曰:“此大不遜!天下何處有許多賊!”帝曰:“老革多奸,以賊脅我!欲批其口,且復隱忍。
”蘊知帝意,遣河南白衣張行本奏:“威昔在高陽典選,濫授人官;畏怯突厥,請還京師。
”帝令按驗,獄成,下詔數威罪狀,除名爲民。
後月餘,復有奏威與突厥陰圖不軌者,事下裴蘊推之,蘊處威死。
威無以自明,但摧謝而已。
帝憫而釋之,曰:“未忍即殺。
”遂並其子孫三世皆除名。
秋,七月,壬戌,濟景公樊子蓋卒。
江都新作龍舟成,送東都;守文述勸幸江都,帝從之。
右候衛大將軍酒泉趙才諫曰:“今百姓疲勞,府藏空竭,盜賊蜂起,禁令不行,願陛下還京師,安兆庶。
”帝大怒,以才屬吏,旬日
煬皇帝下
大業十二年丙子,公元六一六年
春,正月,朝集使不至者二十餘郡,始議分遣使者十二道發兵討捕盜賊。
詔毘陵通守路道德集十郡兵數萬人,於郡東南起宮苑,周圍十二里,內爲十六離宮,大抵仿東都西苑之制,而奇麗過之。
又欲築宮於會稽,會亂,不果成。
三月,上巳,帝與羣臣飲於西苑水上,命學士杜寶撰《水飾圖經》,採古水事七十二,使朝散大夫黃袞以木爲之,間以妓航、酒船,人物自動如生,鐘磬箏瑟,能成音曲。
己丑,張金稱陷平恩,一朝殺男女萬餘口;又陷武安、鉅鹿、清河諸縣。
金稱比諸賊尤殘暴,所過民無孑遺。
夏,四月,丁巳,大業殿西院火。
帝以爲盜起,驚走,入西苑,匿草間,火定乃還。
帝自八年以後,每夜眠恆驚悸,雲有賊,令數婦人搖撫,乃得眠。
癸亥,歷山飛別將甄翟兒衆十萬寇太原,將軍潘長文敗死。
五月,丙戌朔,日有食之,既。
壬午,帝於景華宮徵求螢火,得數斛,夜出遊山,放之,光遍巖谷。
帝問侍臣盜賊,左翊衛大將軍宇文述曰:“漸少。
”帝曰:“比從來少幾何?”對曰:“不能什一。
”納言蘇威引身隱柱,帝呼前問之,對曰:“臣非所司,不委多少,但患漸近。
”帝曰:“何謂也?”威曰:“他日賊據長白山,今近在汜水。
且往日租賦丁役,今皆何在!豈非其人皆化爲盜乎!比見奏賊皆不以實,遂使失於支計,不時剪除。
又昔在雁門,許罷徵遼,今復徵發,賊何由息!”帝不悅而罷。
尋屬五月五日,百僚多饋珍玩,威獨獻《尚書》。
或譖之曰:“《尚書》有《五子之歌》,威意甚不遜。
”帝益怒。
頃之,帝問威以伐高麗事,威欲帝知天下多盜,對曰:“今茲之役,願不發兵,但赦羣盜,自可得數十萬。
遣之東征,彼喜於免罪,爭務立功,高麗可滅。
”帝不懌。
威出,御史大夫裴蘊奏曰:“此大不遜!天下何處有許多賊!”帝曰:“老革多奸,以賊脅我!欲批其口,且復隱忍。
”蘊知帝意,遣河南白衣張行本奏:“威昔在高陽典選,濫授人官;畏怯突厥,請還京師。
”帝令按驗,獄成,下詔數威罪狀,除名爲民。
後月餘,復有奏威與突厥陰圖不軌者,事下裴蘊推之,蘊處威死。
威無以自明,但摧謝而已。
帝憫而釋之,曰:“未忍即殺。
”遂並其子孫三世皆除名。
秋,七月,壬戌,濟景公樊子蓋卒。
江都新作龍舟成,送東都;守文述勸幸江都,帝從之。
右候衛大將軍酒泉趙才諫曰:“今百姓疲勞,府藏空竭,盜賊蜂起,禁令不行,願陛下還京師,安兆庶。
”帝大怒,以才屬吏,旬日
起屠維作噩,盡重光大淵獻,凡三年。
高祖文皇帝上之上開皇九年(己酉,公元五八九年)
春,正月,乙丑朔,陳主朝會羣臣,大霧四塞,入人鼻,皆辛酸,陳主昏睡,至晡時乃寤。
是日,賀若弼自廣陵引兵濟江。
先是弼以老馬多買陳船而匿之,買弊船五六十艘,置於瀆內。
陳人覘之,以爲內國無船。
弼又請緣江防人每交代之際,必集廣陵,於是大列旗幟,營幕被野,陳人以爲隋兵大至,急發兵爲備,既知防人交代,其衆復散;後以爲常,不復設備。
又使兵緣江時獵,人馬喧噪。
故弼之濟江,陳人不覺。
韓擒虎將五百人自橫江宵濟採石,守者皆醉,遂克之。
晉王廣帥大軍屯六合鎮桃葉山。
丙寅,採石戍主徐子建馳啓告變;丁卯,召公卿入議軍旅。
戊辰,陳主下詔曰:“犬羊陵縱,侵竊郊畿,蜂蠆有毒,宜時掃定。
朕當親御六師,廓清八表,內外並可戒嚴。
”以驃騎將軍蕭摩訶、護軍將軍樊毅、中領軍魯廣達併爲都督,司空司馬消難、湘州刺史施文慶併爲大監軍,遣南豫州刺史樊猛帥舟師出白下,散騎常侍皋文奏將兵鎮南豫州。
重立賞格,僧、尼、道士,盡令執役。
庚午,賀若弼攻拔京口,執南徐州刺史黃恪。
弼軍令嚴肅,秋毫不犯,有軍士於民間酤酒者,弼立斬之。
所俘獲六千餘人,弼皆釋之,給糧勞遣,付以敕書,令分道宣諭。
於是所至風靡。
樊猛在建康,其子巡攝行南豫州事。
辛未,韓擒虎進攻姑孰。
半日,拔之,執巡及其家口。
皋文奏敗還。
江南父老素聞擒虎威信,來謁軍門者晝夜不絕。
魯廣達之子世真在新蔡,與其弟世雄及所部降於擒虎,遣使致書招廣達。
廣達時屯建康,自劾,詣廷尉請罪;陳主慰勞之,加賜黃金,遣還營。
樊猛與左衛將軍蔣元遜將青龍八十艘於白下游弈,以御六合兵;陳主以猛妻子在隋軍,懼有異志,欲使鎮東大將軍任忠代之,令蕭摩訶徐諭猛,猛不悅,陳主重傷其意而止。
於是賀若弼自北道,韓擒虎自南道並進,緣江諸戍,望風盡走;弼分兵斷曲阿之衝而入。
陳主命司徒豫章王叔英屯朝堂,蕭摩訶屯樂遊苑,樊毅屯耆闍寺,魯廣達屯白土岡,忠武將軍孔範屯寶田寺。
己卯,任忠自吳興入赴,仍屯硃雀門。
辛未,賀若弼進據鐘山,頓白土岡之東。
晉王廣遣總管杜彥與韓擒虎合軍,步騎二萬屯於新林。
蘄州總管王世積以舟師出九江,破陳將紀瑱於蘄口,陳人大駭,降者相繼。
晉王廣上狀,帝大悅,宴賜羣臣。
時建康甲士尚十餘萬人,陳主素怯懦,不達軍士,唯晝夜啼泣,臺內處分,一以委施文慶。
文慶既知諸將疾己,恐其有功,乃奏曰:“此輩怏怏,素不伏官,迫此事機,那可專
高祖文皇帝上之上開皇九年(己酉,公元五八九年)
春,正月,乙丑朔,陳主朝會羣臣,大霧四塞,入人鼻,皆辛酸,陳主昏睡,至晡時乃寤。
是日,賀若弼自廣陵引兵濟江。
先是弼以老馬多買陳船而匿之,買弊船五六十艘,置於瀆內。
陳人覘之,以爲內國無船。
弼又請緣江防人每交代之際,必集廣陵,於是大列旗幟,營幕被野,陳人以爲隋兵大至,急發兵爲備,既知防人交代,其衆復散;後以爲常,不復設備。
又使兵緣江時獵,人馬喧噪。
故弼之濟江,陳人不覺。
韓擒虎將五百人自橫江宵濟採石,守者皆醉,遂克之。
晉王廣帥大軍屯六合鎮桃葉山。
丙寅,採石戍主徐子建馳啓告變;丁卯,召公卿入議軍旅。
戊辰,陳主下詔曰:“犬羊陵縱,侵竊郊畿,蜂蠆有毒,宜時掃定。
朕當親御六師,廓清八表,內外並可戒嚴。
”以驃騎將軍蕭摩訶、護軍將軍樊毅、中領軍魯廣達併爲都督,司空司馬消難、湘州刺史施文慶併爲大監軍,遣南豫州刺史樊猛帥舟師出白下,散騎常侍皋文奏將兵鎮南豫州。
重立賞格,僧、尼、道士,盡令執役。
庚午,賀若弼攻拔京口,執南徐州刺史黃恪。
弼軍令嚴肅,秋毫不犯,有軍士於民間酤酒者,弼立斬之。
所俘獲六千餘人,弼皆釋之,給糧勞遣,付以敕書,令分道宣諭。
於是所至風靡。
樊猛在建康,其子巡攝行南豫州事。
辛未,韓擒虎進攻姑孰。
半日,拔之,執巡及其家口。
皋文奏敗還。
江南父老素聞擒虎威信,來謁軍門者晝夜不絕。
魯廣達之子世真在新蔡,與其弟世雄及所部降於擒虎,遣使致書招廣達。
廣達時屯建康,自劾,詣廷尉請罪;陳主慰勞之,加賜黃金,遣還營。
樊猛與左衛將軍蔣元遜將青龍八十艘於白下游弈,以御六合兵;陳主以猛妻子在隋軍,懼有異志,欲使鎮東大將軍任忠代之,令蕭摩訶徐諭猛,猛不悅,陳主重傷其意而止。
於是賀若弼自北道,韓擒虎自南道並進,緣江諸戍,望風盡走;弼分兵斷曲阿之衝而入。
陳主命司徒豫章王叔英屯朝堂,蕭摩訶屯樂遊苑,樊毅屯耆闍寺,魯廣達屯白土岡,忠武將軍孔範屯寶田寺。
己卯,任忠自吳興入赴,仍屯硃雀門。
辛未,賀若弼進據鐘山,頓白土岡之東。
晉王廣遣總管杜彥與韓擒虎合軍,步騎二萬屯於新林。
蘄州總管王世積以舟師出九江,破陳將紀瑱於蘄口,陳人大駭,降者相繼。
晉王廣上狀,帝大悅,宴賜羣臣。
時建康甲士尚十餘萬人,陳主素怯懦,不達軍士,唯晝夜啼泣,臺內處分,一以委施文慶。
文慶既知諸將疾己,恐其有功,乃奏曰:“此輩怏怏,素不伏官,迫此事機,那可專
起著雍攝提格正月,盡七月,不滿一年。
高祖神堯大聖光孝皇帝上之上
武德元年戊寅,公元六一八年
春,正月,丁未朔,隋恭帝詔唐王劍履上殿,贊拜不名。
唐王既克長安,以書諭諸郡縣,於是東自商洛,南盡巴、蜀,郡縣長吏及盜賊渠帥、氐羌酋長,爭遣子弟入見請降,有司復書,日以百數。
王世充既得東都兵,進擊李密於洛北,敗之,遂屯鞏北。
辛酉,世充命諸軍各造浮橋渡洛擊密,橋先成者先進,前後不一。
虎賁郎將王辯破密外柵,密營中驚擾,將潰;世充不知,鳴角收衆,密因帥敢死士乘之,世充大敗,爭橋溺死者萬餘人。
王辯死,世充僅自免,洛北諸軍皆潰。
世充不敢入東都,北趣河陽。
是夜,疾風寒雨,軍士涉水沾溼,道路凍死者又以萬數。
世充獨與數千人至河陽,自繫獄請罪,越王侗遣使赦之,召還東都,賜金帛、美女以安其意。
世充收合亡散,得萬餘人,屯含嘉城,不敢復出。
密乘勝進據金墉城,修其門堞、廬舍而居之,鉦鼓之聲,聞於東都;未幾,擁兵三十餘萬,陳於北邙,南逼上春門。
乙丑,金紫光祿大夫段達、民部尚書韋津出兵拒之。
達望見密兵盛,懼而先還。
密縱兵乘之,軍遂潰,韋津死。
於是偃師、柏谷及河陽都尉獨孤武都、檢校河內郡丞柳燮、職方郎柳續等各舉所部降於密。
竇建德、硃粲、孟海公、徐圓朗等並遣使奉表勸進,密官屬裴仁基等亦上表請正位號,密曰:“東都未平,不可議此。
”
戊辰,唐王以世子建成爲左元帥,秦公世民爲右元帥,督諸軍十餘萬人救東都。
東都乏食,太府卿元文都等募守城不食公糧者進散官二品,於是商賈執象而朝者,不可勝數。
二月,己卯,唐王遣太常卿鄭元璹將兵出商洛,徇南陽,左領軍府司馬安陸馬元規徇安陸及荊、襄。
李密遣房彥藻、鄭頲等東出黎陽,分道招慰州縣。
以樑郡太守楊汪爲上柱國、宋州總管,又以手書與之曰:“昔在雍丘,曾相追捕,射鉤斬袂,不敢庶幾。
”汪遣使往來通意,密亦羈縻待之。
彥藻以書招竇建德,使來見密。
建德復書,卑辭厚禮,託以羅藝南侵,請捍禦北垂。
彥藻還,至衛州,賊帥王德仁邀殺之。
德仁有衆數萬,據林慮山,四出抄掠,爲數州之患。
三月,己酉,以齊公元吉爲鎮北將軍、太原道行軍元帥、都督十五郡諸軍事,聽以便宜從事。
隋煬帝至江都,荒淫益甚,宮中爲百餘房,各盛供張,實以美人,日令一房爲主人。
江都郡丞趙元楷掌供酒饌,帝與蕭後及幸姬歷就宴飲,酒卮不離口,從姬千餘人亦常醉。
然帝見天下危亂,意亦擾擾不自安,退朝則幅巾短衣,策杖步遊,遍歷臺
高祖神堯大聖光孝皇帝上之上
武德元年戊寅,公元六一八年
春,正月,丁未朔,隋恭帝詔唐王劍履上殿,贊拜不名。
唐王既克長安,以書諭諸郡縣,於是東自商洛,南盡巴、蜀,郡縣長吏及盜賊渠帥、氐羌酋長,爭遣子弟入見請降,有司復書,日以百數。
王世充既得東都兵,進擊李密於洛北,敗之,遂屯鞏北。
辛酉,世充命諸軍各造浮橋渡洛擊密,橋先成者先進,前後不一。
虎賁郎將王辯破密外柵,密營中驚擾,將潰;世充不知,鳴角收衆,密因帥敢死士乘之,世充大敗,爭橋溺死者萬餘人。
王辯死,世充僅自免,洛北諸軍皆潰。
世充不敢入東都,北趣河陽。
是夜,疾風寒雨,軍士涉水沾溼,道路凍死者又以萬數。
世充獨與數千人至河陽,自繫獄請罪,越王侗遣使赦之,召還東都,賜金帛、美女以安其意。
世充收合亡散,得萬餘人,屯含嘉城,不敢復出。
密乘勝進據金墉城,修其門堞、廬舍而居之,鉦鼓之聲,聞於東都;未幾,擁兵三十餘萬,陳於北邙,南逼上春門。
乙丑,金紫光祿大夫段達、民部尚書韋津出兵拒之。
達望見密兵盛,懼而先還。
密縱兵乘之,軍遂潰,韋津死。
於是偃師、柏谷及河陽都尉獨孤武都、檢校河內郡丞柳燮、職方郎柳續等各舉所部降於密。
竇建德、硃粲、孟海公、徐圓朗等並遣使奉表勸進,密官屬裴仁基等亦上表請正位號,密曰:“東都未平,不可議此。
”
戊辰,唐王以世子建成爲左元帥,秦公世民爲右元帥,督諸軍十餘萬人救東都。
東都乏食,太府卿元文都等募守城不食公糧者進散官二品,於是商賈執象而朝者,不可勝數。
二月,己卯,唐王遣太常卿鄭元璹將兵出商洛,徇南陽,左領軍府司馬安陸馬元規徇安陸及荊、襄。
李密遣房彥藻、鄭頲等東出黎陽,分道招慰州縣。
以樑郡太守楊汪爲上柱國、宋州總管,又以手書與之曰:“昔在雍丘,曾相追捕,射鉤斬袂,不敢庶幾。
”汪遣使往來通意,密亦羈縻待之。
彥藻以書招竇建德,使來見密。
建德復書,卑辭厚禮,託以羅藝南侵,請捍禦北垂。
彥藻還,至衛州,賊帥王德仁邀殺之。
德仁有衆數萬,據林慮山,四出抄掠,爲數州之患。
三月,己酉,以齊公元吉爲鎮北將軍、太原道行軍元帥、都督十五郡諸軍事,聽以便宜從事。
隋煬帝至江都,荒淫益甚,宮中爲百餘房,各盛供張,實以美人,日令一房爲主人。
江都郡丞趙元楷掌供酒饌,帝與蕭後及幸姬歷就宴飲,酒卮不離口,從姬千餘人亦常醉。
然帝見天下危亂,意亦擾擾不自安,退朝則幅巾短衣,策杖步遊,遍歷臺
起屠維單閼正月,盡十月,不滿一年。
高祖神堯大聖光孝皇帝上之下
◎武德二年己卯、公元六一九年
春,正月,壬寅,王世充悉取隋朝顯官、名士爲太尉府官屬,杜淹、戴胄皆預焉。
胄,安陽人也。
隋將軍王隆帥屯衛將軍張鎮周、都水少監蘇世長等以山南兵始至東都。
王世充專總朝政,事無大小,悉關太尉府;臺省監署,莫不闃然。
世充立三牌於府門外,一求文學才識堪濟時務者,一求武勇智略能摧鋒陷敵者,一求身有冤滯擁抑不申者。
於是上書陳事者日有數百,世充悉引見,躬自省覽,殷勤慰諭,人人自喜,以爲言聽計從,然終無所施行。
下至士卒廝養,世充皆以甘言悅之,而實無恩施。
隋馬軍總管獨孤武都爲世充所親任,其從弟司隸大夫機與虞部郎楊恭慎、前勃海郡主簿孫師孝、步兵總管劉孝元、李儉、崔孝仁謀召唐兵,使孝仁說武都曰:“王公徒爲兒女之態以悅下愚,而鄙隘貪忍,不顧親舊,豈能成大業哉!圖識之文,應歸李氏,人皆知之。
唐起晉陽,奄有關內,兵不留行,英雄景附。
且坦懷待物,舉善責功,不念舊惡,據勝勢以爭天下,誰能敵之!吾屬託身非所,坐待夷滅。
今任管公兵近在新安,又吾之故人也,若遣間使召之,使夜造城下,吾曹共爲內應,開門納之,事無不集矣。
”武都從之。
事泄,世充皆殺之。
恭慎,達之子也。
癸卯,命秦王世民出鎮長春宮。
宇文化及攻魏州總管元寶藏,四旬不克。
魏徵往說之,丁未,寶藏舉州來降。
戊午,淮安王神通擊宇文化及於魏縣,化及不能抗,東走聊城。
神通拔魏縣,斬獲二千餘人,引兵追化及至聊城,圍之。
甲子,以陳叔達爲納言。
丙寅,李密所置伊州刺史張善相來降。
硃粲有衆二十萬,剽掠漢、淮之間,遷徙無常,攻破州縣,食其積粟未盡,復他適,將去,悉焚其餘資;又不務稼穡,民餒死者如積。
粲無可復掠,軍中乏食,乃教士卒烹婦人、嬰兒敢之,曰:“肉之美者無過於人,但使他國有人,何憂於餒!”隋著作佐郎陸從典、通事舍人顏愍楚,謫官在南陽,粲初引爲賓客,其後無食,闔家皆爲所敢。
愍楚,之推之子也。
又稅諸城堡細弱以供軍食,諸城堡相帥叛之。
淮安土豪楊士林、田瓚起兵攻粲,諸州皆應之。
粲與戰於淮源,大敗,帥餘衆數千奔菊潭。
士林家世蠻酋,隋末,士林爲鷹揚府校尉,殺郡官而據其郡。
既逐硃粲,己巳,帥漢東四郡遣使詣信州總管廬江王瑗請降,詔以爲顯州道行臺。
士林以瓚爲長史。
初,王世充既殺元、盧,慮人情未服,猶媚事皇泰主,禮甚謙敬。
又請爲劉太后假子,尊號曰聖感皇太后。
高祖神堯大聖光孝皇帝上之下
◎武德二年己卯、公元六一九年
春,正月,壬寅,王世充悉取隋朝顯官、名士爲太尉府官屬,杜淹、戴胄皆預焉。
胄,安陽人也。
隋將軍王隆帥屯衛將軍張鎮周、都水少監蘇世長等以山南兵始至東都。
王世充專總朝政,事無大小,悉關太尉府;臺省監署,莫不闃然。
世充立三牌於府門外,一求文學才識堪濟時務者,一求武勇智略能摧鋒陷敵者,一求身有冤滯擁抑不申者。
於是上書陳事者日有數百,世充悉引見,躬自省覽,殷勤慰諭,人人自喜,以爲言聽計從,然終無所施行。
下至士卒廝養,世充皆以甘言悅之,而實無恩施。
隋馬軍總管獨孤武都爲世充所親任,其從弟司隸大夫機與虞部郎楊恭慎、前勃海郡主簿孫師孝、步兵總管劉孝元、李儉、崔孝仁謀召唐兵,使孝仁說武都曰:“王公徒爲兒女之態以悅下愚,而鄙隘貪忍,不顧親舊,豈能成大業哉!圖識之文,應歸李氏,人皆知之。
唐起晉陽,奄有關內,兵不留行,英雄景附。
且坦懷待物,舉善責功,不念舊惡,據勝勢以爭天下,誰能敵之!吾屬託身非所,坐待夷滅。
今任管公兵近在新安,又吾之故人也,若遣間使召之,使夜造城下,吾曹共爲內應,開門納之,事無不集矣。
”武都從之。
事泄,世充皆殺之。
恭慎,達之子也。
癸卯,命秦王世民出鎮長春宮。
宇文化及攻魏州總管元寶藏,四旬不克。
魏徵往說之,丁未,寶藏舉州來降。
戊午,淮安王神通擊宇文化及於魏縣,化及不能抗,東走聊城。
神通拔魏縣,斬獲二千餘人,引兵追化及至聊城,圍之。
甲子,以陳叔達爲納言。
丙寅,李密所置伊州刺史張善相來降。
硃粲有衆二十萬,剽掠漢、淮之間,遷徙無常,攻破州縣,食其積粟未盡,復他適,將去,悉焚其餘資;又不務稼穡,民餒死者如積。
粲無可復掠,軍中乏食,乃教士卒烹婦人、嬰兒敢之,曰:“肉之美者無過於人,但使他國有人,何憂於餒!”隋著作佐郎陸從典、通事舍人顏愍楚,謫官在南陽,粲初引爲賓客,其後無食,闔家皆爲所敢。
愍楚,之推之子也。
又稅諸城堡細弱以供軍食,諸城堡相帥叛之。
淮安土豪楊士林、田瓚起兵攻粲,諸州皆應之。
粲與戰於淮源,大敗,帥餘衆數千奔菊潭。
士林家世蠻酋,隋末,士林爲鷹揚府校尉,殺郡官而據其郡。
既逐硃粲,己巳,帥漢東四郡遣使詣信州總管廬江王瑗請降,詔以爲顯州道行臺。
士林以瓚爲長史。
初,王世充既殺元、盧,慮人情未服,猶媚事皇泰主,禮甚謙敬。
又請爲劉太后假子,尊號曰聖感皇太后。
起上章灘,盡昭陽大淵獻,凡四年。
高祖文皇帝中開皇二十年(庚申,公元六零零年)
春,二月,熙州人李英林反。
三月,辛卯,以揚州總管司馬河內張衡爲行軍總管,帥步騎五萬討平之。
賀若弼復坐事下獄,上數之曰:“公有三太猛:嫉妒心太猛,自是、非人心太猛,無上心太猛。
”既而釋之。
他日,上謂侍臣曰:“弼將伐陳,謂高熲曰:‘陳叔寶可平也。
不作高鳥盡、良弓藏邪?’熲雲‘必不然。
’及平陳,遽索內史,又索僕射。
我語熲曰:‘功臣正宜授勳官,不可預朝政。
’弼後語熲:‘皇太子於己,出口入耳,無所不盡。
公終久何必不得弼力,何脈脈邪!’意圖廣陵,又圖荊州,皆作亂之地,意終不改也。
”
夏,四月,壬戌,突厥達頭可汗犯塞,詔命晉王廣、楊素出靈武道,漢王諒、史萬歲出馬邑道以擊之。
長孫晟帥降人爲秦州行軍總管,受晉王節度。
晟以突厥飲泉,易可行毒,因取諸藥毒水上流,突厥人畜飲之多死,於是大驚曰:“天雨惡水,其亡我乎!”因夜遁。
晟追之,斬首千餘級。
史萬歲出塞,至大斤山,與虜相遇。
達頭遣使問:“隋將爲誰?”候騎報:“史萬歲也。
”突厥復問:“得非敦煌戍卒乎?”候騎曰:“是也。
”達頭懼而引去。
萬歲馳追百餘裏,縱擊,大破之,斬數千級;逐北,入磧數百里,虜遠遁而還。
詔遣長孫晟復還大利城,安撫新附。
達頭復遣其弟子俟利伐從磧東攻啓民,上又發兵助啓民守要路;俟利伐退走入磧。
啓民上表陳謝曰:“大隋聖人可汗憐養百姓,如天無不覆,地無不載。
染干如枯木更葉,枯骨更肉,千世萬世,常爲大隋典羊馬也。
”帝又遣趙仲卿爲啓民築金河、定襄二城。
秦孝王俊久疾,未能起,遣使奉表陳謝。
上謂其使者曰:“我戮力創茲大業,作訓垂範,庶臣下守之。
汝爲吾子,而欲敗之,不知何以責汝!”俊慚怖,疾遂篤,乃復拜俊上柱國;六月,丁丑,俊薨。
上哭之,數聲而止。
俊所爲侈麗之物,悉命焚之。
王府僚佐請立碑,上曰:“欲求名,一卷史書足矣,何用碑爲!若子孫不能保家,徒與人作鎮石耳!”俊子浩,崔妃所生也;庶子曰湛。
羣臣希旨,奏稱:“漢之慄姬子榮、郭後子強皆隨母廢,今秦王二子,母皆有罪,不合承嗣。
”上從之,以秦國官爲喪主。
初,上使太子勇參決軍國政事,時有損益,上皆納之。
勇性寬厚,率意任情,無矯飾之行。
上性節儉,勇嘗文飾蜀鎧,上見而不悅,戒之曰:“自古帝王未有好奢侈而能久長者。
汝爲儲後,當以儉約爲先,乃能奉承宗廟。
吾昔日衣服,各留一物,時復觀之以自警戒。
恐汝以今日皇太子之心忘昔時
高祖文皇帝中開皇二十年(庚申,公元六零零年)
春,二月,熙州人李英林反。
三月,辛卯,以揚州總管司馬河內張衡爲行軍總管,帥步騎五萬討平之。
賀若弼復坐事下獄,上數之曰:“公有三太猛:嫉妒心太猛,自是、非人心太猛,無上心太猛。
”既而釋之。
他日,上謂侍臣曰:“弼將伐陳,謂高熲曰:‘陳叔寶可平也。
不作高鳥盡、良弓藏邪?’熲雲‘必不然。
’及平陳,遽索內史,又索僕射。
我語熲曰:‘功臣正宜授勳官,不可預朝政。
’弼後語熲:‘皇太子於己,出口入耳,無所不盡。
公終久何必不得弼力,何脈脈邪!’意圖廣陵,又圖荊州,皆作亂之地,意終不改也。
”
夏,四月,壬戌,突厥達頭可汗犯塞,詔命晉王廣、楊素出靈武道,漢王諒、史萬歲出馬邑道以擊之。
長孫晟帥降人爲秦州行軍總管,受晉王節度。
晟以突厥飲泉,易可行毒,因取諸藥毒水上流,突厥人畜飲之多死,於是大驚曰:“天雨惡水,其亡我乎!”因夜遁。
晟追之,斬首千餘級。
史萬歲出塞,至大斤山,與虜相遇。
達頭遣使問:“隋將爲誰?”候騎報:“史萬歲也。
”突厥復問:“得非敦煌戍卒乎?”候騎曰:“是也。
”達頭懼而引去。
萬歲馳追百餘裏,縱擊,大破之,斬數千級;逐北,入磧數百里,虜遠遁而還。
詔遣長孫晟復還大利城,安撫新附。
達頭復遣其弟子俟利伐從磧東攻啓民,上又發兵助啓民守要路;俟利伐退走入磧。
啓民上表陳謝曰:“大隋聖人可汗憐養百姓,如天無不覆,地無不載。
染干如枯木更葉,枯骨更肉,千世萬世,常爲大隋典羊馬也。
”帝又遣趙仲卿爲啓民築金河、定襄二城。
秦孝王俊久疾,未能起,遣使奉表陳謝。
上謂其使者曰:“我戮力創茲大業,作訓垂範,庶臣下守之。
汝爲吾子,而欲敗之,不知何以責汝!”俊慚怖,疾遂篤,乃復拜俊上柱國;六月,丁丑,俊薨。
上哭之,數聲而止。
俊所爲侈麗之物,悉命焚之。
王府僚佐請立碑,上曰:“欲求名,一卷史書足矣,何用碑爲!若子孫不能保家,徒與人作鎮石耳!”俊子浩,崔妃所生也;庶子曰湛。
羣臣希旨,奏稱:“漢之慄姬子榮、郭後子強皆隨母廢,今秦王二子,母皆有罪,不合承嗣。
”上從之,以秦國官爲喪主。
初,上使太子勇參決軍國政事,時有損益,上皆納之。
勇性寬厚,率意任情,無矯飾之行。
上性節儉,勇嘗文飾蜀鎧,上見而不悅,戒之曰:“自古帝王未有好奢侈而能久長者。
汝爲儲後,當以儉約爲先,乃能奉承宗廟。
吾昔日衣服,各留一物,時復觀之以自警戒。
恐汝以今日皇太子之心忘昔時
起著雍困敦九月,盡重光單閼,凡三年有奇。
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上之中
◎貞觀二年戊子,公元六二八年
九月,丙午,初令致仕官位在本品之上。
上曰:“比見羣臣屢上表賀祥瑞,夫家給人足而無瑞,不害爲堯、舜;百姓愁怨而多瑞,不害爲桀、紂。
後魏之世,吏焚連理木,煮白雉而食之,豈足爲至治乎!”丁未,詔:“自今大瑞聽表聞,自外諸瑞,申所司而已。
”嘗有白鵲構巢於寢殿槐上,合歡如腰鼓,左右稱賀。
上曰:“我常笑隋煬帝好祥瑞。
瑞在得賢,此何足賀!”命毀其巢,縱鵲於野外。
天少雨,中書舍人李百藥上言:“往年雖出宮人,竊聞太上皇宮及掖庭宮人,無用者尚多,豈惟虛費衣食,且陰氣鬱積,亦足致旱。
”上曰:“婦人幽閉深宮,誠爲可愍。
灑掃之餘,亦何所用,宜皆出之,任求伉儷。
”於是遣尚書左丞戴胄、給事中洹水杜正倫於掖庭西門簡出之,前後所出三千餘人。
己未,突厥寇邊。
朝臣或請修古長城,發民乘堡障,上曰:“突厥災異相仍,頡利不懼而修德,暴虐滋甚,骨肉相攻,亡在朝夕。
朕方爲公掃清沙漠,安用勞民遠修障塞乎!”
壬申,以前司農卿竇靜爲夏州都督。
靜在司農,少卿趙元楷善聚斂,靜鄙之,對官屬大言曰:“隋煬帝奢侈重斂,司農非公不可;今天子節儉愛民,公何所用哉!”元楷大慚。
上問王珪曰:“近世爲國者益不及前古,何也?”對曰:“漢世尚儒術,宰相多用經術士,故風俗淳厚;近世重文輕儒,參以法律,此治化之所以益衰也。
”上然之。
冬,十月,御史大夫參預朝政安吉襄公杜淹薨。
交州都督遂安公壽以貪得罪,上以瀛州刺史盧祖尚才兼文武,廉平公直,徵入朝,諭以“交趾久不得人,須卿鎮撫。
”祖尚拜謝而出,既而悔之,辭以舊疾。
上遣杜如晦等諭旨曰:“匹夫猶敦然諾,奈何既許朕而復悔之!”祖尚固辭。
戊子,上覆引見,諭之,祖尚固執不可。
上大怒曰:“我使人不行,何以爲政!”命斬於朝堂,尋悔之。
他日,與侍臣論“齊文宣帝何如人?”魏徵對曰:“文宣狂暴,然人與之爭,事理屈則從之。
有前青州長史魏愷使於樑還,除光州長史,不肯行,楊遵彥奏之。
文宣怒,召而責之。
愷曰:‘文宣顧謂遵彥曰:‘其言有理,卿赦之。
’此其所長也。
”上曰:“然。
曏者盧祖尚雖失人臣之義,朕殺之亦爲太暴,由此言之,不如文宣矣!”命復其官廕。
徵狀貌不逾中人,而有膽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顏苦諫;或逢上怒甚,徵神色不移,上亦爲之霽威。
嘗謁告上冢,還,言於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嚴裝已畢,而竟
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上之中
◎貞觀二年戊子,公元六二八年
九月,丙午,初令致仕官位在本品之上。
上曰:“比見羣臣屢上表賀祥瑞,夫家給人足而無瑞,不害爲堯、舜;百姓愁怨而多瑞,不害爲桀、紂。
後魏之世,吏焚連理木,煮白雉而食之,豈足爲至治乎!”丁未,詔:“自今大瑞聽表聞,自外諸瑞,申所司而已。
”嘗有白鵲構巢於寢殿槐上,合歡如腰鼓,左右稱賀。
上曰:“我常笑隋煬帝好祥瑞。
瑞在得賢,此何足賀!”命毀其巢,縱鵲於野外。
天少雨,中書舍人李百藥上言:“往年雖出宮人,竊聞太上皇宮及掖庭宮人,無用者尚多,豈惟虛費衣食,且陰氣鬱積,亦足致旱。
”上曰:“婦人幽閉深宮,誠爲可愍。
灑掃之餘,亦何所用,宜皆出之,任求伉儷。
”於是遣尚書左丞戴胄、給事中洹水杜正倫於掖庭西門簡出之,前後所出三千餘人。
己未,突厥寇邊。
朝臣或請修古長城,發民乘堡障,上曰:“突厥災異相仍,頡利不懼而修德,暴虐滋甚,骨肉相攻,亡在朝夕。
朕方爲公掃清沙漠,安用勞民遠修障塞乎!”
壬申,以前司農卿竇靜爲夏州都督。
靜在司農,少卿趙元楷善聚斂,靜鄙之,對官屬大言曰:“隋煬帝奢侈重斂,司農非公不可;今天子節儉愛民,公何所用哉!”元楷大慚。
上問王珪曰:“近世爲國者益不及前古,何也?”對曰:“漢世尚儒術,宰相多用經術士,故風俗淳厚;近世重文輕儒,參以法律,此治化之所以益衰也。
”上然之。
冬,十月,御史大夫參預朝政安吉襄公杜淹薨。
交州都督遂安公壽以貪得罪,上以瀛州刺史盧祖尚才兼文武,廉平公直,徵入朝,諭以“交趾久不得人,須卿鎮撫。
”祖尚拜謝而出,既而悔之,辭以舊疾。
上遣杜如晦等諭旨曰:“匹夫猶敦然諾,奈何既許朕而復悔之!”祖尚固辭。
戊子,上覆引見,諭之,祖尚固執不可。
上大怒曰:“我使人不行,何以爲政!”命斬於朝堂,尋悔之。
他日,與侍臣論“齊文宣帝何如人?”魏徵對曰:“文宣狂暴,然人與之爭,事理屈則從之。
有前青州長史魏愷使於樑還,除光州長史,不肯行,楊遵彥奏之。
文宣怒,召而責之。
愷曰:‘文宣顧謂遵彥曰:‘其言有理,卿赦之。
’此其所長也。
”上曰:“然。
曏者盧祖尚雖失人臣之義,朕殺之亦爲太暴,由此言之,不如文宣矣!”命復其官廕。
徵狀貌不逾中人,而有膽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顏苦諫;或逢上怒甚,徵神色不移,上亦爲之霽威。
嘗謁告上冢,還,言於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嚴裝已畢,而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