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鼓雲和瑟,常聞帝子靈。
馮夷空自舞,楚客不堪聽。
苦調悽金石,清音入杳冥。
蒼梧來怨慕,白芷動芳馨。
流水傳瀟浦,悲風過洞庭。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峯青。
幾回花下坐吹簫,銀漢紅牆入望遙。
似此星辰非昨夜,爲誰風露立中宵。
纏綿思盡抽殘繭,宛轉心傷剝後蕉。
三五年時三五月,可憐杯酒不曾消。
太史公牛馬走司馬遷再拜言。
少卿足下:曩者辱賜書,教以慎於接物,推賢進士爲務。
意氣勤勤懇懇,若望僕不相師,而用流俗人之言。
僕非敢如是也。
僕雖罷駑,亦嘗側聞長者之遺風矣。
顧自以爲身殘處穢,動而見尤,欲益反損,是以獨鬱悒而無誰語。
諺曰:「誰爲爲之?孰令聽之?」蓋鍾子期死,伯牙終身不復鼓琴。
何則?士爲知己者用,女爲悅己者容。
若僕大質已虧缺矣,雖才懷隨和,行若由夷,終不可以爲榮,適足以發笑而自點耳。
書辭宜答,會東從上來,又迫賤事,相見日淺,卒卒無須臾之間,得竭指意。
今少卿抱不測之罪,涉旬月,迫季冬;僕又薄從上雍,恐卒然不可諱。
是僕終已不得舒憤懣以曉左右,則長逝者魂魄私恨無窮。
請略陳固陋,闕然久不報,幸勿爲過。
僕聞之:修身者,智之符也;愛施者,仁之端也;取與者,義之表也;恥辱者,勇之決也;立名者,行之極也。
士有此五者,然後可以託於世,列於君子之林矣。
故禍莫憯於欲利,悲莫痛於傷心,行莫醜於辱先,而詬莫大於宮刑。
刑餘之人,無所比數,非一世也,所從來遠矣。
昔衛靈公與雍渠同載,孔子適陳;商鞅因景監見,趙良寒心;同子參乘,爰絲變色。
自古而恥之。
夫以中才之人,事有關於宦豎,莫不傷氣,而況於忼慨之士乎!如今朝雖乏人,奈何令刀鋸之餘薦天下豪雋哉!
僕賴先人緒業,得待罪輦轂下,二十餘年矣。
所以自惟,上之,不能納忠效信,有奇策才力之譽,自結明主;次之,又不能拾遺補闕,招賢進能,顯巖穴之士;外之,不能備行伍,攻城野戰,有斬將搴旗之功;下之,不能累日積勞,取尊官厚祿,以爲宗族交遊光寵。
四者無一遂,苟合取容,無所短長之效,可見於此矣。
鄉者,僕亦嘗廁下大夫之列,陪外廷末議。
不以此時引維綱,盡思慮。
今以虧形爲掃除之隸,在闒茸之中,乃欲卬首信眉,論列是非,不亦輕朝廷,羞當世之士邪!嗟乎!嗟乎!如僕,尚何言哉!尚何言哉!
且事本末未易明也。
僕少負不羈之才,長無鄉曲之譽,主上幸以先人之故,使得奉薄技,出入周衛之中。
僕以爲戴盆何以望天,故絕賓客之知,忘室家之業,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材力,務壹心營職,以求親媚於主上。
而事乃有大謬不然者。
夫僕與李陵俱居門下,素非相善也。
趣舍異路,未嘗銜杯酒接殷勤之歡。
然僕觀其爲人,自奇士,事親孝,與士信,臨財廉,取予義,分別有讓,恭儉下人,常思奮不顧身以徇國家之急。
其素所畜積也,僕以爲有國士之風。
夫人臣出萬死不顧一生之計,赴公家之難,斯已奇矣。
今舉事壹不當,而全軀保妻子之臣隨而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峯聚。
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
纔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
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大凡治事,必需通觀全局,不可執一而論。
昔人有專浚吳淞而舍劉河、白茅者,亦有專治劉河而舍吳淞、白茅者,是未察三吳水勢也。
煙波桃葉西陵路,十年斷魂潮尾。
古柳重攀,輕鷗聚別,陳跡危亭獨倚。
凉颸乍起,渺煙磧飛帆,暮山橫翠。
但有江花,共臨秋鏡照憔悴。
華堂燭暗送客,眼波回盼處,芳豔流水。
素骨凝冰,柔蔥蘸雪,猶憶分瓜深意。
清尊未洗,夢不溼行雲。
漫沾殘淚。
可惜秋霄,亂蛩疏雨裏。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雲開遠見漢陽城,猶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晝眠知浪靜,舟人夜語覺潮生。
三湘愁鬢逢秋色,萬里歸心對月明。
舊業已隨征戰盡,更堪江上鼓鼙聲。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8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