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灘
宰嚭亡吳國,西施陷惡名。
浣紗春水急,似有不平聲。
浣紗春水急,似有不平聲。
作者在這首詩中借詠懷古蹟西施灘,對“女人禍水”的傳統看法提出質疑。
西施灘:西施,春秋時代的越國人,家住浙江諸暨縣南的苧羅山。
苧羅山下臨浣江,江中有浣紗石,傳說西施常在此浣紗,西施灘因而得名。
宰嚭:即伯嚭。
春秋時,吳國太宰,又稱太宰嚭。
在吳國與越國的爭戰中,吳王夫差打敗越國,俘虜了越王勾踐及群臣,勾踐賄賂了伯嚭獲得了釋放,回國後臥薪嚐膽,終於滅了吳國。
陷:落得,這裏指承擔。
浣:洗。
苧羅山下臨浣江,江中有浣紗石,傳說西施常在此浣紗,西施灘因而得名。
宰嚭:即伯嚭。
春秋時,吳國太宰,又稱太宰嚭。
在吳國與越國的爭戰中,吳王夫差打敗越國,俘虜了越王勾踐及群臣,勾踐賄賂了伯嚭獲得了釋放,回國後臥薪嚐膽,終於滅了吳國。
陷:落得,這裏指承擔。
浣:洗。
奸臣伯嚭使吳國滅亡,惡名卻推在西施身上。
想當年浣紗春水滾滾,聲聲好似爲美女不平。
想當年浣紗春水滾滾,聲聲好似爲美女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