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桑子 · 土花曾染湘娥黛
土花曾染湘娥黛,鉛淚難消。
清韻誰敲,不是犀椎是鳳翹。
只應長伴端溪紫,割取秋潮。
鸚鵡偷教,方響前頭見玉簫。
清韻誰敲,不是犀椎是鳳翹。
只應長伴端溪紫,割取秋潮。
鸚鵡偷教,方響前頭見玉簫。
《採桑子·土花曾染湘娥黛》是由清代詩人納蘭性德寫的一首詞。
這首詞描寫了一段深隱的戀情。
上片說與那可愛的人偷偷幽會的情景。
下片說他們本應該雙宿雙飛,但卻分離了。
末二句用偷教鸚鵡學舌的癡情之舉,表達了對她的刻骨相思。
詞很含蓄、委婉,但情之真摯,動人心魄。
這首詞描寫了一段深隱的戀情。
上片說與那可愛的人偷偷幽會的情景。
下片說他們本應該雙宿雙飛,但卻分離了。
末二句用偷教鸚鵡學舌的癡情之舉,表達了對她的刻骨相思。
詞很含蓄、委婉,但情之真摯,動人心魄。
採桑子:詞牌名,又名“醜奴兒令”“醜奴兒”“羅敷媚歌”“羅敷媚”等。
正體雙調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韻。
另有四十八上下片各四句兩平韻一疊韻;五十四字上片五句四平韻,下片五句三平韻的變體。
土花:此處指器物上的鏽蝕斑跡。
犀椎:即犀槌。
古代打擊樂器方響中的犀角制的小槌。
鳳翹:鳳形首飾。
端溪:溪名,在廣東高要東南,產硯石,製成者稱瑞溪硯或端硯,爲硯中上品,後即以“端溪”稱硯臺。
端溪紫,指端溪紫石硯。
方響:古磬類打擊樂器。
正體雙調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韻。
另有四十八上下片各四句兩平韻一疊韻;五十四字上片五句四平韻,下片五句三平韻的變體。
土花:此處指器物上的鏽蝕斑跡。
犀椎:即犀槌。
古代打擊樂器方響中的犀角制的小槌。
鳳翹:鳳形首飾。
端溪:溪名,在廣東高要東南,產硯石,製成者稱瑞溪硯或端硯,爲硯中上品,後即以“端溪”稱硯臺。
端溪紫,指端溪紫石硯。
方響:古磬類打擊樂器。
斑痕累累的湘妃竹,青青如黛,竹身長滿苔蘚,晶瑩的淚水難以消除。
清韻聲聲,那不是誰在用犀槌敲擊樂器,而是她頭上的鳳翅觸碰到了青竹發出的清雅和諧的響聲。
秋色多麼撩人、秋意無限,應該將這些用端硯寫成詩篇。
將相思之語偷偷教給鸚鵡,當與她相逢又難以相親時,鸚鵡或可傳遞心聲。
清韻聲聲,那不是誰在用犀槌敲擊樂器,而是她頭上的鳳翅觸碰到了青竹發出的清雅和諧的響聲。
秋色多麼撩人、秋意無限,應該將這些用端硯寫成詩篇。
將相思之語偷偷教給鸚鵡,當與她相逢又難以相親時,鸚鵡或可傳遞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