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愤诗
嗟余薄祜,少遭不造。
哀茕靡识,越在襁褓。
母兄鞠育,有慈无威。
恃爱肆姐,不训不师。
爰及冠带,冯宠自放。
抗心希古,任其所尚。
托好老庄,贱物贵身。
志在守朴,养素全真。
曰余不敏,好善闇人。
子玉之败,屡增惟尘。
大人含弘,藏垢怀耻。
民之多僻,政不由己。
惟此褊心,显明臧否。
感悟思愆,怛若创痏。
欲寡其过,谤议沸腾。
性不伤物,频致怨憎。
昔惭柳惠,今愧孙登。
内负宿心,外恧良朋。
仰慕严郑,乐道闲居。
与世无营,神气晏如。
咨余不淑,婴累多虞。
匪降自天,实由顽疏。
理弊患结,卒致囹圄。
对答鄙讯,絷此幽阻。
实耻讼免,时不我与。
虽曰义直,神辱志沮。
澡身沧浪,岂云能补。
嗈嗈鸣雁,奋翼北游。
顺时而动,得意忘忧。
嗟我愤叹,曾莫能俦。
事与愿违,遘兹淹留。
穷达有命,亦又何求。
古人有言,善莫近名。
奉时恭默,咎悔不生。
万石周慎,安亲保荣。
世务纷纭,祇搅余情。
安乐必诫,乃终利贞。
煌煌灵芝,一年三秀。
余独何为,有志不就。
惩难思复,心焉内疚。
庶勖将来,无馨无臭。
采薇山阿,散发岩岫。
永啸长吟,颐性养寿。
《幽愤诗》是一首抒写诗人因吕安事而被系狱以后的忧愤不平的长诗。
这首诗的产生有着更为深刻的时代原因,并且与诗人的独特个性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诗词锋爽利、峻切、语言壮丽。
祜:福。
不造:不成。
言家道未成。
鞠育:养育。
姐:娇。
冯:同慿。
僻:邪。
创痏:创伤。
柳惠:即柳下惠,春秋时人。
俦:比。
万石:指汉代石奋。
祇:适。
勖:勉励。
我年幼失父,少年时家道没落。
早在还处于襁褓之时,就已经孤独无人认识。
由母亲和兄长养育我长大,对我慈爱但却缺少了管教。
我自己依赖母亲和兄长的慈爱而娇纵,母兄对此也不加以教训,不立师傅。
于是到我成年,依然凭借宠爱而放逸自己身心。
心志高尚希慕古人之道,自己也任从其意志所崇尚。
喜好老子和庄周之理,贱视身外之物而看重自身本质。
自己的志向在于坚守本质,养其素质以全真性。
自己并非敏慧之人,喜欢亲近暗于事理的人。
结果自己就像子玉一样,反而受到了陷害遭到灾祸。
大人物心胸宽广,能够藏纳垢耻。
之所以人民的行为多邪僻,正是因为君王左右多邪人,政令不由己出所导致。
由于自己心胸狭窄,因此对事物的善恶要加以议论。
感而觉悟,以思其过,痛如割伤。
想要减少犯这样的错误,必须要使越谮的议论像沸腾了一样。
自己的性格并不伤害于物,而常常招致人家的怨恨。
昔日感觉惭愧于柳下惠,如今又觉得愧对孙登。
于内有负于本心,于外惭愧于良朋。
仰慕严、郑之乐道闲居,修身自保。
与世无争,神态安然。
感叹自己的不善,多有牵累和忧愁。
这并不是上天的旨意,而是由于自身冥顽粗俗的性格导致。
道理没有说好忧患成结,使自己身陷囹圄。
对答狱吏,耻为其所讯问,因拘囚而与亲友阻隔不通。
不屑于以讼冤而豁免,不遇明时,使我遭此谤冤。
虽然义理平直而自明无辜,但神志依旧为狱吏所辱而受到沮丧。
神志受辱,虽洗身于沧浪之水,又岂能补救。
大雁嗈嗈的鸣叫,振开翅膀向北。
依时而行动,可以使意志得到满足而忘却忧愁。
我却只能幽愤的叹气,并不能与之相比。
事与愿违,自己因为拘囚而久留狱中。
贫穷与富贵都是有命理的,自己又何必过多追求。
庄周曾说过,为善而不能追求虚名。
随时肃默,则咎责悔过不生与身。
奋与四子为人都周慎谨密,所以可以“安亲保荣”。
世间事纷纭,自己也身处混乱之中。
在安乐时也必戒危亡之理,方能终其顺利安定。
灵芝散发光彩,一年开三次花。
我又该干什么呢?拥有志向却不能成就。
以此灾难作为惩戒而思考悔改,心里怀有愧疚之意。
勉励自己的未来,宁愿默默无闻。
愿意隐居山林,不为冠冕所拘束。
永远长啸长吟保持自己的性格,增添寿命。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4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