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憤詩
嗟餘薄祜,少遭不造。
哀煢靡識,越在襁褓。
母兄鞠育,有慈無威。
恃愛肆姐,不訓不師。
爰及冠帶,馮寵自放。
抗心希古,任其所尚。
託好老莊,賤物貴身。
志在守樸,養素全真。
曰餘不敏,好善闇人。
子玉之敗,屢增惟塵。
大人含弘,藏垢懷恥。
民之多僻,政不由己。
惟此褊心,顯明臧否。
感悟思愆,怛若創痏。
欲寡其過,謗議沸騰。
性不傷物,頻致怨憎。
昔慚柳惠,今愧孫登。
內負宿心,外恧良朋。
仰慕嚴鄭,樂道閒居。
與世無營,神氣晏如。
諮餘不淑,嬰累多虞。
匪降自天,實由頑疏。
理弊患結,卒致囹圄。
對答鄙訊,縶此幽阻。
實恥訟免,時不我與。
雖曰義直,神辱志沮。
澡身滄浪,豈雲能補。
嗈嗈鳴雁,奮翼北遊。
順時而動,得意忘憂。
嗟我憤嘆,曾莫能儔。
事與願違,遘茲淹留。
窮達有命,亦又何求。
古人有言,善莫近名。
奉時恭默,咎悔不生。
萬石周慎,安親保榮。
世務紛紜,祇攪餘情。
安樂必誡,乃終利貞。
煌煌靈芝,一年三秀。
餘獨何爲,有志不就。
懲難思復,心焉內疚。
庶勖將來,無馨無臭。
采薇山阿,散發巖岫。
永嘯長吟,頤性養壽。
《幽憤詩》是一首抒寫詩人因呂安事而被繫獄以後的憂憤不平的長詩。
這首詩的產生有着更爲深刻的時代原因,並且與詩人的獨特個性有極爲密切的關係。
詩詞鋒爽利、峻切、語言壯麗。
祜:福。
不造:不成。
言家道未成。
鞠育:養育。
姐:嬌。
馮:同慿。
僻:邪。
創痏:創傷。
柳惠:即柳下惠,春秋時人。
儔:比。
萬石:指漢代石奮。
祇:適。
勖:勉勵。
我年幼失父,少年時家道沒落。
早在還處於襁褓之時,就已經孤獨無人認識。
由母親和兄長養育我長大,對我慈愛但卻缺少了管教。
我自己依賴母親和兄長的慈愛而嬌縱,母兄對此也不加以教訓,不立師傅。
於是到我成年,依然憑藉寵愛而放逸自己身心。
心志高尚希慕古人之道,自己也任從其意志所崇尚。
喜好老子和莊周之理,賤視身外之物而看重自身本質。
自己的志向在於堅守本質,養其素質以全真性。
自己並非敏慧之人,喜歡親近暗於事理的人。
結果自己就像子玉一樣,反而受到了陷害遭到災禍。
大人物心胸寬廣,能夠藏納垢恥。
之所以人民的行爲多邪僻,正是因爲君王左右多邪人,政令不由己出所導致。
由於自己心胸狹窄,因此對事物的善惡要加以議論。
感而覺悟,以思其過,痛如割傷。
想要減少犯這樣的錯誤,必須要使越譖的議論像沸騰了一樣。
自己的性格並不傷害於物,而常常招致人家的怨恨。
昔日感覺慚愧於柳下惠,如今又覺得愧對孫登。
於內有負於本心,於外慚愧於良朋。
仰慕嚴、鄭之樂道閒居,修身自保。
與世無爭,神態安然。
感嘆自己的不善,多有牽累和憂愁。
這並不是上天的旨意,而是由於自身冥頑粗俗的性格導致。
道理沒有說好憂患成結,使自己身陷囹圄。
對答獄吏,恥爲其所訊問,因拘囚而與親友阻隔不通。
不屑於以訟冤而豁免,不遇明時,使我遭此謗冤。
雖然義理平直而自明無辜,但神志依舊爲獄吏所辱而受到沮喪。
神志受辱,雖洗身於滄浪之水,又豈能補救。
大雁嗈嗈的鳴叫,振開翅膀向北。
依時而行動,可以使意志得到滿足而忘卻憂愁。
我卻只能幽憤的嘆氣,並不能與之相比。
事與願違,自己因爲拘囚而久留獄中。
貧窮與富貴都是有命理的,自己又何必過多追求。
莊周曾說過,爲善而不能追求虛名。
隨時肅默,則咎責悔過不生與身。
奮與四子爲人都周慎謹密,所以可以“安親保榮”。
世間事紛紜,自己也身處混亂之中。
在安樂時也必戒危亡之理,方能終其順利安定。
靈芝散發光彩,一年開三次花。
我又該幹什麼呢?擁有志向卻不能成就。
以此災難作爲懲戒而思考悔改,心裏懷有愧疚之意。
勉勵自己的未來,寧願默默無聞。
願意隱居山林,不爲冠冕所拘束。
永遠長嘯長吟保持自己的性格,增添壽命。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5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