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仙子 · 好在軟綃紅淚積
好在軟綃紅淚積,漏痕斜罥蔆絲碧。
古釵封寄玉關秋,天咫尺,人南北。
不信鴛鴦頭不白。
古釵封寄玉關秋,天咫尺,人南北。
不信鴛鴦頭不白。
《天仙子·好在軟綃紅淚積》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懷念妻子的一首詞。
描寫思婦用絹帛書寫家書,遙寄征人的情境。
全詞沒有綺爛之詞,用韻亦不複雜,讀來卻覺其中有一種行雲流水之美。
描寫思婦用絹帛書寫家書,遙寄征人的情境。
全詞沒有綺爛之詞,用韻亦不複雜,讀來卻覺其中有一種行雲流水之美。
軟綃(xiāo):即輕紗柔,一種柔軟輕薄的絲織品。
此處指輕柔精致的絲質衣物。
漏痕:草書的一種筆法,謂行筆須藏鋒。
與下句之「古釵」均指草書。
宋·姜夔《續書譜》:「草書用筆,如折釵股,如屋漏痕。」《法書苑》謂:「顔魯公與懷素同學草書於鄔兵曹。
或問曰,張長史見公孫大娘舞劍,始得低昂回翔之狀,兵曹有之乎?懷素以古釵腳對,顔魯公曰:『何如屋漏痕?』」
斜罥(juàn):斜挂著。
蔆絲:蔆蔓。
古釵(chāi):亦作「古釵腳」。
比喩書法筆力遒勁。
玉關:玉門關。
古代以玉門關代指遙遠的征戍之地。
唐·李白《王昭君》之一:「一上玉關道,天涯去不回。」
咫(zhǐ)尺:周制八寸爲咫,十寸爲尺,謂接近或剛滿一尺。
形容距離近。
此處指輕柔精致的絲質衣物。
漏痕:草書的一種筆法,謂行筆須藏鋒。
與下句之「古釵」均指草書。
宋·姜夔《續書譜》:「草書用筆,如折釵股,如屋漏痕。」《法書苑》謂:「顔魯公與懷素同學草書於鄔兵曹。
或問曰,張長史見公孫大娘舞劍,始得低昂回翔之狀,兵曹有之乎?懷素以古釵腳對,顔魯公曰:『何如屋漏痕?』」
斜罥(juàn):斜挂著。
蔆絲:蔆蔓。
古釵(chāi):亦作「古釵腳」。
比喩書法筆力遒勁。
玉關:玉門關。
古代以玉門關代指遙遠的征戍之地。
唐·李白《王昭君》之一:「一上玉關道,天涯去不回。」
咫(zhǐ)尺:周制八寸爲咫,十寸爲尺,謂接近或剛滿一尺。
形容距離近。
淚水灑下濕了衣衫,草字行行,猶如斜挂著的蔆蔓。
遙寄一封書信給遠隔千里的征人,天涯咫尺,人各南北,不信朝夕相伴的鴛鴦見了這樣的愁緒不會愁白了靑絲!
遙寄一封書信給遠隔千里的征人,天涯咫尺,人各南北,不信朝夕相伴的鴛鴦見了這樣的愁緒不會愁白了靑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