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上歌
陇上壮士有陈安,躯干虽小腹中宽,爱养将士同心肝。
骣骢父马铁锻鞍,七尺大刀奋如湍,丈八蛇矛左右盘,十荡十决无当前。
百骑俱出如云浮,追者千万骑悠悠。
战始三交失蛇矛,十骑俱荡九骑留。
弃我骣骢窜岩幽,天降大雨追者休,为我外援而悬头。
西流之水东流河,一去不还奈子何!
阿呼呜呼奈子乎,呜呼阿呼奈子何!
骣骢父马铁锻鞍,七尺大刀奋如湍,丈八蛇矛左右盘,十荡十决无当前。
百骑俱出如云浮,追者千万骑悠悠。
战始三交失蛇矛,十骑俱荡九骑留。
弃我骣骢窜岩幽,天降大雨追者休,为我外援而悬头。
西流之水东流河,一去不还奈子何!
阿呼呜呼奈子乎,呜呼阿呼奈子何!
这首诗被收入《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是北方秦陇人民为悼念抗击匈奴贵族而战死的晋都尉陈安作。
据《晋书·载记》,陈安一度反覆于晋与匈奴族政权前赵刘曜之间,后坚决抗击前赵,拥戴晋室。
323年(晋明帝太宁元年),兵败而死。
“及其死,陇上歌之曜闻而嘉伤,命乐府歌之。
”所歌即为此篇。
陇上,指晋秦川陇西(甘肃陇西县)。
据《晋书·载记》,陈安一度反覆于晋与匈奴族政权前赵刘曜之间,后坚决抗击前赵,拥戴晋室。
323年(晋明帝太宁元年),兵败而死。
“及其死,陇上歌之曜闻而嘉伤,命乐府歌之。
”所歌即为此篇。
陇上,指晋秦川陇西(甘肃陇西县)。
壮士:一作“健儿”。
有:一作“日”。
“陇上壮士有陈安,躯干虽小腹中宽,爱养将士同心肝”句:谓陈安对部下宽厚爱护。
《晋书》:“(安)善于抚接,吉凶夷险,与众同之。
”
骣骢:青白色相间的骏马。
父马:一作“骏马”,雄马。
奋如湍:挥动大刀迅疾如流水。
形容武艺高强。
盘:旋,舞动。
荡:冲击。
决:溃散。
“骣骢父马铁锻鞍,七尺大刀奋如湍,丈八蛇矛左右盘,十荡十决无当前”句:多次发动冲击,都使敌军溃败,其势不可当。
《晋书·载记》,陈安壮健绝人,“左手奋七尺大刀,右手执丈八蛇矛,近交则刀矛俱发,辄害五六;远则双带鞋服,左右驰射而走”。
云浮:形容轻驱疾驰如浮云迅掠。
悠悠:此处形容追兵众多,绵延不断。
《晋书·载记》,太宁元年,刘曜亲征陈安,围安于陇城。
“安率骑数百突围而出,乃南走陕中。
曜使其将军平先、邱中伯率劲骑追安。
频战败之,俘斩四百余级。
”此二句原无,据《太平御览》卷三五三、卷四六五引《赵书》补。
三交:三次交锋。
《晋书·载记》:“平先亦壮健绝人,勇捷如飞,与安搏战,三交,夺其蛇矛而退。
”此句原无,据《太平御览》卷三五三引《赵书》补。
我:此歌者用陇上民众口吻。
下句“我”同。
窜岩幽,《晋书·载记》:“会日暮雨甚,安弃马与左右五六人步逾山岭,匿于溪涧。
翌日寻之,遂不知所在。
”此句原无,据《太平御览》卷四六五引《赵书》补。
悬头:指被杀害。
《晋书·载记》:“会连雨始霁,辅威呼延清寻其径迹,斩安于涧曲。
”
西流之水:指陇水,流入洮水,然后又“东流河”,流入黄河。
《太平御览》作“西流之水去不还。
”
阿呼、呜呼,皆悲痛叹息声。
两句原无,据《太平御览》卷四六五引《赵书》补。
有:一作“日”。
“陇上壮士有陈安,躯干虽小腹中宽,爱养将士同心肝”句:谓陈安对部下宽厚爱护。
《晋书》:“(安)善于抚接,吉凶夷险,与众同之。
”
骣骢:青白色相间的骏马。
父马:一作“骏马”,雄马。
奋如湍:挥动大刀迅疾如流水。
形容武艺高强。
盘:旋,舞动。
荡:冲击。
决:溃散。
“骣骢父马铁锻鞍,七尺大刀奋如湍,丈八蛇矛左右盘,十荡十决无当前”句:多次发动冲击,都使敌军溃败,其势不可当。
《晋书·载记》,陈安壮健绝人,“左手奋七尺大刀,右手执丈八蛇矛,近交则刀矛俱发,辄害五六;远则双带鞋服,左右驰射而走”。
云浮:形容轻驱疾驰如浮云迅掠。
悠悠:此处形容追兵众多,绵延不断。
《晋书·载记》,太宁元年,刘曜亲征陈安,围安于陇城。
“安率骑数百突围而出,乃南走陕中。
曜使其将军平先、邱中伯率劲骑追安。
频战败之,俘斩四百余级。
”此二句原无,据《太平御览》卷三五三、卷四六五引《赵书》补。
三交:三次交锋。
《晋书·载记》:“平先亦壮健绝人,勇捷如飞,与安搏战,三交,夺其蛇矛而退。
”此句原无,据《太平御览》卷三五三引《赵书》补。
我:此歌者用陇上民众口吻。
下句“我”同。
窜岩幽,《晋书·载记》:“会日暮雨甚,安弃马与左右五六人步逾山岭,匿于溪涧。
翌日寻之,遂不知所在。
”此句原无,据《太平御览》卷四六五引《赵书》补。
悬头:指被杀害。
《晋书·载记》:“会连雨始霁,辅威呼延清寻其径迹,斩安于涧曲。
”
西流之水:指陇水,流入洮水,然后又“东流河”,流入黄河。
《太平御览》作“西流之水去不还。
”
阿呼、呜呼,皆悲痛叹息声。
两句原无,据《太平御览》卷四六五引《赵书》补。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