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韶華爭肯偎人住?已是滔滔去。
西風無賴過江來,歷盡千山萬水幾時回?
秋聲帶葉蕭蕭落,莫響城頭角!浮雲遮月不分明,誰挽長江一洗放天青?
《虞美人·韶華爭肯偎人住》是清代詞人董士錫所創作的一首詞。
此詞的上片即寫春去秋來這一自然界中亙古不變的規律,用「爭肯」「無賴」「幾時」等充滿主觀感情色彩的詞烘托傷逝的悲哀;過片就「秋聲」落筆,蕭蕭秋葉,牆頭畫角,悲秋情懷更添幾分蒼涼,末二句忽發奇想,期盼有誰來輓起長江水,洗去浮雲,讓天空放晴。
此詞想象雄奇豪放,抒寫自然流暢,立意新穎。
這首詞的具體寫作背景已無從考察,但從詞意揣摩,當是詞人奔波仕途之際的情感流露,是詞人對國事人生的思考記錄。
作者身處嘉慶、道光年間,其時正是鴉片戰爭爆發前夕,貪吏當道,財政支絀,軍備廢馳,國勢下降,危機日重的社會又遇西方資本主義的衝擊,詞人為此深深地憂慮。
有感於如此危局,作者寫下了這首詞。
虞美人:詞牌名,本於唐教坊曲。
因項籍《虞兮之歌》命名。
周紫芝詞有「只恐怕寒難近玉壺冰」句,一名《玉壺冰》;王行詞取李煜「怡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句,名為《一江春水》。
雙調五十六字,上下闋各兩仄韻,兩平韻。
韶華:美好的時光,這裡指春光。
爭肯:怎肯。
西風:秋風。
無賴:這裡是煩擾、多事之意。
角:古代樂器,常響於軍中作報警之用。
浮雲遮月:暗寓朝中奸佞當道。
美好的春光怎肯長住人間,已如流水揚波去遠。
多事的秋風又吹過大江,杳然的春光何時才能回還?
落葉蕭蕭已伴秋風一片,報警的畫角切莫再把人心震撼。
天地昏暗是浮雲遮了明月,問誰能高擎長江洗清霄漢?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4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