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羊長史
愚生三季後,慨然念黃虞。
得知千載外,正賴古人書。
賢聖留餘跡,事事在中都。
豈忘遊心目,關河不可逾。
九域甫已一,逝將理舟輿。
聞君當先邁,負疴不獲俱。
路若經商山,為我少躊躇,
多謝綺與甪,精爽今何如?
紫芝誰復采,深谷久應蕪。
駟馬無貰患,貧賤有交娛。
清謠結心曲,人乖運見疏。
擁懷累代下,言盡意不舒。
《贈羊長史》是東晉詩人陶淵明所寫的一首詩。
詩中念古傷今,流露著詩人對時局的觀感和政治態度,也體現了“君子贈人以言”的古訓,對友人進行諷示、忠告,大有別於一般傷離惜別、應酬敷衍之作。
左軍:指左將軍朱齡石。
羊長史:指羊松齡,當時是左將軍的長史。
長史:官名,將軍的屬官,主持幕府。
銜使:奉命出使。
秦川:陝西關中地區。
作此:寫這首詩。
愚:作者自稱,謙詞。
三季:三代,指夏、商、周。
黃虞:黃帝、虞舜,指上古時代。
“愚生三季後,慨然念黃虞”句:自己生在三代之後,卻嚮往黃虞時代的休明之治。
千載外:千年以前。
指歷史上所謂禪讓時代,即唐虞之世。
“正賴古人書”句:依賴古書的記載纔知道上古的政治情況。
聖賢:指三代以前的聖君賢相。
中都:古人以黃河流域爲中原,在這裏建都,都叫中都。
如堯都乎陽,舜都蒲坂,禹都安邑,湯都毫,西周都鎬,東周都洛邑等,都在黃河流域。
作者舉此,在於説明東晉都建業,衹是偏安割據的局面。
“賢聖留餘迹,事事在中都”句:聖賢的遺迹遍及中原古都。
“豈忘遊心目,關河不可逾”句:北望中原,不能忘懷,但卻去不了。
遊心目,心涉想目遠望;關河,山河。
九域:九州,即天下。
甫已一:開始統一。
義熙十三年七月,劉裕滅後秦,送姚泓至京師,斬於市,天下漸趨統一。
逝:語助詞,無義。
理舟輿:治備船和車要到中原去。
理,治;輿,車。
“聞君當先邁,負疴(kē)不獲俱”句:説聽説你要先去,我因患病不能同行。
先邁,先行;負疴,抱病;疴,病。
不獲俱,不能同行。
商山:在今陝西省商縣東南,是劉裕入秦必經之地。
躊躇:徘徊、停留。
多謝:多問。
綺與甪:綺里季與甪里先生。
皇甫謐《高士傳》記載,秦末有東園公、綺里季、夏黃公、甪裏先生四人,避秦之亂而隱於商洛深山之中,漢惠帝給他們立碑,稱爲“商山四皓”。
這裏以綺里季和甪里先生代指“四皓”。
精爽:神如有靈。
“多謝綺與甪,精爽今何如”句:多問問商山四皓,他們的神如有靈今天應怎樣?作者自己有歸隱之意。
“紫芝誰復采,深谷久應蕪”句:説紫芝無人再采,深谷也應久已荒蕪。
紫芝,靈芝;蕪,荒蕪。
駟馬:富貴人的車乘。
無貰(shì)患:不能避患。
貰,遠。
交娛:歡娛。
“駟馬無貰患,貧賤有交娛”句:《高士傳》記載四皓作歌有云“駟馬高蓋,其憂甚大。
富貴之畏人兮,不如貧賤之肆志。
”這兩句即化用這箇意思,是説富貴必有憂患,不如貧賤快樂。
清謡:指“四皓歌”。
心曲:心窩裏、心坎上。
人乖:人生背時。
見疏:被時代遺棄。
“清謡結心曲,人乖運見疏”句:四皓歌在自己心中産生共鳴,慨嘆時運不濟竟被遺棄了。
擁懷:有感。
累代:應前三季、黃虞、千載而言。
舒:展。
“擁懷累代下,言盡意不舒”句:生於千載以後的自己無限感懷,言雖易盡而意卻難於表達清楚。
左將軍長史羊松齡奉命出使秦川,我作此詩贈給他。
我處三代衰微後,古之盛世我思慕。
了解千年以前事,全靠閲讀古人書。
古代聖賢留遺迹,樁樁都在中州處。
豈能忘記去瞻仰?無奈山河遠隔阻。
九州今始定一統,我將整裝登征途。
聽説你先奉命去,我今抱病難同赴。
如果路途經商山,請你爲我稍駐足。
多謝商山賢四皓,未知精魂今何如?
紫芝有誰還在采?深谷應是久荒蕪。
仕途難免遭禍患,豈如貧賤多歡娛?
四皓歌謡記心內,不見古人嘆命苦。
數代之下懷感慨,言不盡意難傾訴。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7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