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雪
飛舞北風涼,玉人歌玉堂。
簾帷增曙色,珠翠發寒光。
柳重絮微溼,梅繁花未香。
茲辰賀豐歲,簫鼓宴梁王。
暂无
飛舞:飛翔飄舞;飛翔盤旋。
南朝宋·鮑照《學劉公幹體》詩之二:“胡風吹朔雪,千里度龍山。
集君瑤臺裏,飛舞兩楹前。
”《恨海·第六回》:“棣華再擡頭望時,只見岸上樹林中的鴉鵲之類,都被火光驚起,滿天飛舞。

玉人:容貌美麗的人。
《晉書·衛玠傳》:“﹝玠﹞年五歲,風神秀異……總角乘羊車入市,見者皆以爲玉人,觀之者傾都。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裴楷﹞麤服亂頭皆好,時人以爲玉人。
”後多用以稱美麗的女子。
唐·元稹《鶯鶯傳》:“隔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
”前蜀·韋莊《秋霽晚景》詩:“玉人襟袖薄,斜憑翠欄干。
”宋·謝逸《南歌子》詞:“畫樓朱戶玉人家,簾外一眉新月、浸梨花。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魯公女》:“睹卿半面,長系夢魂;不圖玉人,奄然物化。
”黃侃《無題》詩:“春晚垂楊映畫樓,玉人微撥鈿箜篌。

簾帷:猶簾幕。
唐·孟浩然《春怨》詩:“佳人能畫眉,粧罷山簾帷。
”清·吳偉業《畫蘭曲》:“記得妝成一見時,手撥簾帷便爾汝。

簫鼓:簫與鼓。
泛指樂奏。
南朝梁·江淹《別賦》:“琴羽張兮簫鼓陳,燕趙歌兮傷美人。
”宋·張孝祥《水調歌頭·桂林集句》詞:“家種黃柑丹荔,戶拾明珠翠羽,簫鼓夜沉沉。
”明·王玉峯《焚香記·赴任》:“樓船簫鼓交龍旆,想赴京時半肩行李,從今一洗當年恥。
”清·昭槤《嘯亭續錄·端午龍舟》:“乾隆初,上於端午日,命內侍習競渡於福海中,皆畫船簫鼓,飛龍鷁首,絡繹於鯨波怒浪之間。
”亦指軍樂。
唐·李白《發白馬》詩:“將軍發白馬,旌節渡黃河。
簫鼓聒山嶽,滄溟涌濤波。
暂无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11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