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科後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唐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年屆四十六歲的孟郊又奉母命第三次赴京科考,終於登上了進士第。
放榜之日,孟郊喜不自勝,當即寫下了生平第一首快詩《登科後》。
詩的前兩句將作者過去失魂落魄的處境和現今考取功名的得意情境進行今昔對比,突現今朝躍入新天地時的思緒沸騰。
後兩句說他在春風裏洋洋得意地跨馬疾馳,一天就看完了長安的似錦繁花,表現出極度歡快的心情。
登科:唐朝實行科舉考試製度,考中進士稱及第,經吏部複試取中後授予官職稱登科。
齷齪(wò chuò):原意是骯髒,這裏指不如意的處境。
不足誇:不值得提起。
放蕩(dàng):自由自在,不受約束。
思無涯:興致高漲。
得意:指考取功名,稱心如意。
疾:飛快。
往昔的困頓日子再也不足一提,今日金榜題名令人神采飛揚。
迎着浩蕩春風得意地縱馬奔馳,好像一日之內賞遍京城名花。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4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