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 · 鄘风 · 干旄
孑孑干旄,在浚之郊。
素丝纰之,良马四之。
彼姝者子,何以畀之?
孑孑干旟,在浚之都。
素丝组之,良马五之。
彼姝者子,何以予之?
孑孑干旌,在浚之城。
素丝祝之,良马六之。
彼姝者子,何以告之?
《国风·鄘风·干旄》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历代学者多认为此诗是赞美卫文公群臣乐于招贤纳士的诗,叙述了卫国官吏带着布帛良马,树起招贤大旗,到浚邑访问贤才的景况。
全诗三章,每章六句,全用赋体,采用重章叠句的结构,场面描写得很隆重,气氛表现得很热烈。
鄘(yōng):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汲县北。
干旄(máo):以牦牛尾饰旗杆,树于车后,以状威仪。
干,通“竿”“杆”。
旄,同“牦”,牦牛尾。
孑(jié)孑:旗帜高举的样子。
浚(xùn):卫国城邑,故址在今河南浚县。
素丝:白丝,一说束帛。
纰(pí):连缀,束丝之法。
在衣冠或旗帜上镶边。
良马四之:这里指四匹马为聘礼。
下文“五之”“六之”用法相同。
彼:那。
姝(shū):美好。
一说顺从貌。
子:贤者。
畀(bì):给,予。
旟(yú):画有鹰雕纹饰的旗帜。
都:古时地方的区域名。
《毛传》:“下邑曰都。
”下邑,近城。
组:编织,束丝之法。
予:给予。
旌(jīng):旗的一种。
挂牦牛尾于竿头,下有五彩鸟羽。
祝:“属”的假借字,编连缝合。
一说厚积之状。
告(gǔ):作名词用,忠言也。
一说同“予”。
牛尾之旗高高飘,人马来到浚邑郊。
素丝束束理分明,良马四匹礼不轻。
那位忠顺的贤士,你用什么来回敬?
鹰纹大旗高高飘,人马来到浚近郊。
束帛层层堆得好,良马五匹选得妙。
那位忠顺的贤士,你用什么来回报?
鸟羽旗帜高高飘,人马来到浚城郊。
束帛捆捆堆得好,良马六匹真不少。
那位忠顺的贤士,有何良策来回报?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4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