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陽歌
染羅衣,秋藍難著色。
不是無心人,爲作臺邛客。
花燒中潬城,顏郎身已老。
惜許兩少年,抽心似春草。
今日見銀牌,今夜鳴玉宴。
牛頭高一尺,隔坐應相見。
月從東方來,酒從東方轉。
觥船飫口紅,蜜炬千枝爛。
暂无
“藍”:泛指菘藍、蓼藍、馬藍等可以用來製造靛青染料的植物。
秋藍枯老,用來染羅衣自然不易着色。
首二句比興手法。
“臨邛客”:指西漢司馬相如。
司馬相如在臨邛,聽說鉅富卓王孫女卓文君新寡又喜歡音樂,就和他的朋友臨邛令王吉設局,在卓王孫宴請王吉時,邀司馬相如赴宴,席間王吉請司馬相如彈琴,司馬相如用琴聲和歌挑逗卓文君,她一見鍾情,與司馬相如私奔成都。
“花燒”:盛開的繁花如火焰燃燒。
“中潬城”:潬(dàn),水中沙洲。
“顏郎”:指西漢顏駟。
顏駟三朝不被重用,至老仍爲郎官,借指河陽年老的下級官員。
“惜許”:愛慕。
惜,憐愛。
許,讚許。
“抽心”:發芽,比喻情發於心如春草抽芽。
《後漢書·文苑傳贊》:“情志既動,篇辭爲貴。
抽心呈貌,非雕非蔚。

“銀牌”:使者所持由門下省發給的銀符券,上書“敕走馬銀牌”。
此句言有使者至河陽,所以纔有下句晚上接待來使的“鳴玉宴”,纔有與兩少年官妓“應相見”的期許。
“鳴玉宴”:接待使者的宴會。
楚國王孫圉出使晉國,晉國大夫趙簡子鳴玉侍宴。
“牛頭”:牛形酒尊。
“觥船”:如船的大觥。
唐杜牧《題禪院》:“觥船一掉百分空,十歲青春不負公。

“飫”:飽食。
觥船飽食口紅,是擬人修辭。
“蜜炬”:蠟燭。
古代以蜜蠟制蠟燭照明。
《西京雜記》卷四:“閩越王獻高帝石蜜五斛,蜜燭二百枚。
暂无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6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