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轉燭飄蓬一夢歸,欲尋陳跡悵人非,天教心願與身違。
待月池臺空逝水,蔭花樓閣漫斜暉,登臨不惜更沾衣。
《浣溪沙·轉燭飄蓬一夢歸》是五代時期南唐後主李煜(存爭疑)的作品,作者只有在夢中才能得歸故國,重拾舊歡,表現了作者愁恨難泯、無可奈何的悲痛心情,同時也表現了亡國以後悔恨自責。
轉燭:風吹燭火。
這裏用來比喻世事變幻莫測。
唐代杜甫《佳人》中有“世情惡衰歇,萬事隨轉燭。
”之句。
飄蓬:飄動的蓬草,這裏比喻人世滄桑,飄泊不定。
蓬,蓬草,多年生草本植物,枯後根斷,遇風飛旋,故又稱飛蓬。
陳跡:過去事情遺留下來的痕跡。
悵:悵惘,不如意。
教:讓,令。
待月:這裏暗指夜深人靜時情人私下約會。
池臺:池苑樓臺。
逝水:逝去的流水,常用來比喻已過去的時間或事情。
蔭花:《全唐詩》中作“映花。
蔭,隱藏,遮擋。
漫;同“謾”,瀰漫。
斜暉:傍晚的光輝。
南朝梁簡文帝《序愁賦》中有句:“玩飛花之入戶,看斜暉之度寮。

沾:沾溼,浸潤。
真是世事變幻莫測,像那風搖燭火一樣飄忽不定,又像是漂流的浮萍一樣,最終只是如夢一場,想要尋找往昔的舊痕,可已是物是人非,能到哪裏去尋找呢?隔着重重山水。
這就是天意如此吧。
讓我的內心所想與實際情況相反。
我站在池塘上,看着流水無情空自流淌,那高大樓閣的陰涼遮住了花草樹木,我注視着傍晚的陽光,眼前滿是夕陽的餘暉,登高望遠,再也看不到往昔熟悉的身影,看不到日思夜想的古國山河,我禁不住流淚滿面,任那淚水沾溼衣襟,就讓他痛快地流個夠吧。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6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