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
日高丈五睡正濃,軍將打門驚周公。
口云諫議送書信,白絹斜封三道印。
開緘宛見諫議面,手閱月團三百片。
聞道新年入山裏,蟄蟲驚動春風起。
天子須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
仁風暗結珠琲瓃,先春抽出黃金芽。
摘鮮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餘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門反關無俗客,紗帽籠頭自煎吃。
碧雲引風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麪。
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蓬萊山,在何處?
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
山上羣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風雨。
安得知百萬億蒼生命,
墮在巔崖受辛苦!
便爲諫議問蒼生,到頭還得蘇息否?
口云諫議送書信,白絹斜封三道印。
開緘宛見諫議面,手閱月團三百片。
聞道新年入山裏,蟄蟲驚動春風起。
天子須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
仁風暗結珠琲瓃,先春抽出黃金芽。
摘鮮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餘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門反關無俗客,紗帽籠頭自煎吃。
碧雲引風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麪。
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蓬萊山,在何處?
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
山上羣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風雨。
安得知百萬億蒼生命,
墮在巔崖受辛苦!
便爲諫議問蒼生,到頭還得蘇息否?
《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是唐代詩人盧仝品嚐友人諫議大夫孟簡所贈新茶之後的即興作品。
此詩內容可分爲三部分。
開頭寫謝諫議送來的新茶,至精至好至爲稀罕,這該是天子、王公、貴人才有的享受,如何竟到了山野人家,似有受寵若驚之感。
中間敘述煮茶和飲茶的感受。
由於茶味好,所以一連吃了七碗,吃到第七碗時,覺得兩腋生清風,飄飄欲仙,寫得極其浪漫。
最後,忽然筆鋒一轉,轉入爲蒼生請命,希望養尊處優的居上位者,在享受這至精好的茶葉時,知道它是無數茶農冒着生命危險,攀懸在山崖峭壁之上採摘來的。
詩人期待茶農們的苦日子能有盡頭,詩裏蘊含着詩人對勞苦人民的深刻同情。
全詩奇譎特異,句式長短不拘,錯落有致,行文揮灑自如,直抒胸臆,一氣呵成。
此詩內容可分爲三部分。
開頭寫謝諫議送來的新茶,至精至好至爲稀罕,這該是天子、王公、貴人才有的享受,如何竟到了山野人家,似有受寵若驚之感。
中間敘述煮茶和飲茶的感受。
由於茶味好,所以一連吃了七碗,吃到第七碗時,覺得兩腋生清風,飄飄欲仙,寫得極其浪漫。
最後,忽然筆鋒一轉,轉入爲蒼生請命,希望養尊處優的居上位者,在享受這至精好的茶葉時,知道它是無數茶農冒着生命危險,攀懸在山崖峭壁之上採摘來的。
詩人期待茶農們的苦日子能有盡頭,詩裏蘊含着詩人對勞苦人民的深刻同情。
全詩奇譎特異,句式長短不拘,錯落有致,行文揮灑自如,直抒胸臆,一氣呵成。
走筆:謂揮毫疾書。
孟諫議:即孟簡,生平不詳。
諫議,朝廷言官名。
打門:叩門。
周公:指睡夢。
《論語·述而》:“子曰:甚矣吾衷也,久矣,吾不復夢周公!”後代即把夢周公作爲睡夢的代稱。
“白絹斜封三道印”句:言軍將帶來一包白絹密封並加了三道泥印的新茶。
開緘:打開信。
宛見:如見。
月團:指茶餅。
茶餅爲圓狀,故稱。
“聞道新年入山裏,蟄蟲驚動春風起”句:言採茶人的辛苦。
蟄蟲,蟄伏之蟲,如冬眼的蛇之類。
陽羨:地名,古屬今江蘇常州。
北宋沈括《夢溪筆談》:“古人論茶,唯言陽羨、顧渚、天柱、蒙頂之類。
”《茶事拾遺》:“(張芸叟)云:有唐茶品,以陽羨爲上。
”
“仁風暗結珠琲瓃,先春抽出黃金芽”句:意謂天子的“仁德”之風,使茶樹先萌珠芽,搶在春天之前就抽出了金色的嫩蕊。
琲瓃,珠玉,喻茶之嫩芽。
“至尊之餘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句:意謂這樣的珍品茶,本應是天子王公大人享受的,現在竟到了我這樣的山野人家來了。
紗帽籠頭:紗帽於隋唐以前爲貴胄官吏所用,隋唐時則爲一般士大夫的普通服飾。
有時亦指普通人的紗巾之類。
葛長庚《茶歌》:“文正范公對茶笑,紗帽籠頭煎石銚。
”明文徵明《煎茶》:“山人紗帽籠頭處,禪榻風花繞鬢飛。
”
碧雲:指茶的色澤。
風:指煎茶時的滾沸聲。
白花:指煎茶時浮起的泡沫。
吻:脣。
蓬萊山:神話傳說中的仙山。
孟諫議:即孟簡,生平不詳。
諫議,朝廷言官名。
打門:叩門。
周公:指睡夢。
《論語·述而》:“子曰:甚矣吾衷也,久矣,吾不復夢周公!”後代即把夢周公作爲睡夢的代稱。
“白絹斜封三道印”句:言軍將帶來一包白絹密封並加了三道泥印的新茶。
開緘:打開信。
宛見:如見。
月團:指茶餅。
茶餅爲圓狀,故稱。
“聞道新年入山裏,蟄蟲驚動春風起”句:言採茶人的辛苦。
蟄蟲,蟄伏之蟲,如冬眼的蛇之類。
陽羨:地名,古屬今江蘇常州。
北宋沈括《夢溪筆談》:“古人論茶,唯言陽羨、顧渚、天柱、蒙頂之類。
”《茶事拾遺》:“(張芸叟)云:有唐茶品,以陽羨爲上。
”
“仁風暗結珠琲瓃,先春抽出黃金芽”句:意謂天子的“仁德”之風,使茶樹先萌珠芽,搶在春天之前就抽出了金色的嫩蕊。
琲瓃,珠玉,喻茶之嫩芽。
“至尊之餘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句:意謂這樣的珍品茶,本應是天子王公大人享受的,現在竟到了我這樣的山野人家來了。
紗帽籠頭:紗帽於隋唐以前爲貴胄官吏所用,隋唐時則爲一般士大夫的普通服飾。
有時亦指普通人的紗巾之類。
葛長庚《茶歌》:“文正范公對茶笑,紗帽籠頭煎石銚。
”明文徵明《煎茶》:“山人紗帽籠頭處,禪榻風花繞鬢飛。
”
碧雲:指茶的色澤。
風:指煎茶時的滾沸聲。
白花:指煎茶時浮起的泡沫。
吻:脣。
蓬萊山:神話傳說中的仙山。
太陽已高高升起睡意依然很濃,這時軍將敲門把我從夢中驚醒。
口稱是孟諫議派他前來送書信,還有包裹用白絹斜封加三道印。
我打開書信宛如見了諫議的面,翻檢包裹有圓圓的茶餅三百斤。
聽說每到新年茶農採茶進山裏,褶蟲都被驚動春風也開始吹起。
因爲天子正在等待品嚐陽羨茶,白草都不敢先於茶樹貿然開花。
和風吹起來茶樹好像長出蓓蕾,原來是春天之前發出的黃嫩芽。
摘下新鮮的茶芽烘焙隨即封裹,這種茶葉品位極好很少見到它。
茶葉供奉皇帝之餘還獻給王公,怎麼還能夠送到我這山人之家。
我關上柴門室中沒有一位俗客,頭上戴着紗帽來給自己煎茶吃。
碧綠的茶水上面熱氣蒸騰不斷,茶湯裏細沫漂浮白光凝聚碗麪。
喝第一碗脣喉都溼潤,喝第二碗去掉了煩悶。
第三碗刮幹我的胃腸,最後留下的只有文字五千卷。
第四碗後發出了輕汗,平生遇見的不平之事,都從毛孔中向外發散。
第五碗骨健又兼身清,第六碗好似通了仙靈。
第七碗已經吃不得了,只覺得兩腋下微風吹拂要飛昇。
蓬萊山,在何處?
我玉川子,要乘此清風飛向仙山去。
山上羣仙掌管人間土,高高在上與人隔風雨。
哪裏知道有千百萬百姓的生命,墮在山巔懸崖受辛苦!
順便替諫議探問百姓,到頭來能得到喘息否?
口稱是孟諫議派他前來送書信,還有包裹用白絹斜封加三道印。
我打開書信宛如見了諫議的面,翻檢包裹有圓圓的茶餅三百斤。
聽說每到新年茶農採茶進山裏,褶蟲都被驚動春風也開始吹起。
因爲天子正在等待品嚐陽羨茶,白草都不敢先於茶樹貿然開花。
和風吹起來茶樹好像長出蓓蕾,原來是春天之前發出的黃嫩芽。
摘下新鮮的茶芽烘焙隨即封裹,這種茶葉品位極好很少見到它。
茶葉供奉皇帝之餘還獻給王公,怎麼還能夠送到我這山人之家。
我關上柴門室中沒有一位俗客,頭上戴着紗帽來給自己煎茶吃。
碧綠的茶水上面熱氣蒸騰不斷,茶湯裏細沫漂浮白光凝聚碗麪。
喝第一碗脣喉都溼潤,喝第二碗去掉了煩悶。
第三碗刮幹我的胃腸,最後留下的只有文字五千卷。
第四碗後發出了輕汗,平生遇見的不平之事,都從毛孔中向外發散。
第五碗骨健又兼身清,第六碗好似通了仙靈。
第七碗已經吃不得了,只覺得兩腋下微風吹拂要飛昇。
蓬萊山,在何處?
我玉川子,要乘此清風飛向仙山去。
山上羣仙掌管人間土,高高在上與人隔風雨。
哪裏知道有千百萬百姓的生命,墮在山巔懸崖受辛苦!
順便替諫議探問百姓,到頭來能得到喘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