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一切佛语心品之一
一切佛语心品之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南海滨楞伽山顶
种种宝华以为庄严
与大比丘僧,及大菩萨众俱
从彼种种异佛刹来
是诸菩萨摩诃萨
无量三昧自在之力
神通游戏
大慧菩萨摩诃萨而为上首
一切诸佛手灌其顶
自心现境界
善解其义
种种众生
种种心色
无量度门
随类普现,于五法自性识二种无我,究竟通达
尔时大慧菩萨与摩帝菩萨,俱游一切诸佛刹土,承佛神力
从坐而起
偏袒右肩
右膝着地
合掌恭敬,以偈赞佛
世间离生灭犹如虚空华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
一切法如幻远离于心识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
远离于断常世间恒如梦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
知人法无我烦恼及尔焰常清净无相而兴大悲心
一切无涅槃无有涅槃佛无有佛涅槃远离觉所觉
若有若无有是二悉俱离牟尼寂静观是则远离生
是名为不取今世后世净
尔时大慧菩萨偈赞佛已
自说姓名
我名为大慧通达于大乘今以百八义仰咨尊中上
世间解之士闻彼所说偈观察一切众告诸佛子言
汝等诸佛子今皆恣所问我当为汝说自觉之境界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承佛所听,顶礼佛足,合掌恭敬,以偈问曰
云何净其念云何念增长云何见痴惑云何惑增长
何故刹土化相及诸外道云何无受次何故名无受
何故名佛子解脱至何所谁缚谁解脱何等禅境界
云何有三乘唯愿为解说缘起何所生云何作所作
云何俱异说云何为增长云何无色定及以灭正受
云何为想灭何因从定觉云何所作生进去及持身
云何现分别云何生诸地破三有者谁何处身云何
往生何所至云何最胜子何因得神通及自在三昧
云何三昧心最胜为我说云何名为藏云何意及识
云何生与灭云何见己还云何为种姓非种及心量
云何建立相及与非我义云何无众生云何世俗说
云何为断见及常见不生云何佛外道其相不相违
云何当来世种种诸异部云何空何因云何刹那坏
云何胎藏生云何世不动何因如幻梦及揵闼婆城
世间热时焰及与水月光何因说觉支及与菩提分
云何国土乱云何作有见云何不生灭世如虚空华
云何觉世间云何说离字离妄想者谁云何虚空譬
如实有几种几波罗蜜心何因度诸地谁至无所受
何等二无我云何尔焰净诸智有几种几戒众生性
谁生诸宝性摩尼真珠等谁生诸语言众生种种性
明处及伎术谁之所显示伽陀有几种长颂及短句
成为有几种云何名为论云何生饮食及生诸爱欲
云何名为王转轮及小王云何守护国诸天有几种
云何名为地星宿及日月解脱修行者是各有几种
弟子有几种云何阿阇梨佛复有几种复有几种生
魔及诸异学彼各有几种自性及与心彼复各几种
云何施设量唯愿最胜说云何空风云云何念聪明
云何为林树云何为蔓草云何象马鹿云何而捕取
云何为卑陋何因而卑陋云何六节摄云何一阐提
男女及不男斯皆云何生云何修行退云何修行生
禅师以何法建立何等人众生生诸趣何相何像类
云何为财富何因致财富云何为释种何因有释种
云何甘蔗种无上尊愿说云何长苦仙彼云何教授
如来云何于一切时刹现种种名色类最胜子围绕
云何不食肉云何制断肉食肉诸种类何因故食肉
云何日月形须弥及莲华师子胜相刹侧住覆世界
如因陀罗网或悉诸珍宝箜篌细腰鼓状种种诸华
或离日月光如是等无量云何为化佛云何报生佛
云何如如佛云何智慧佛云何于欲界不成等正觉
何故色究竟离欲得菩提善逝般涅槃谁当持正法
天师住久如正法几时住悉檀及与见各复有几种
毗尼比丘分云何何因缘彼诸最胜子缘觉及声闻
何因百变易云何百无受云何世俗通云何出世间
云何为七地唯愿为演说僧伽有几种云何为坏僧
云何医方论是复何因缘何故大牟尼唱说如是言
迦叶拘留孙拘那含是我何故说断常及与我无我
何不一切时演说真实义而复为众生分别说心量
何因男女林诃梨阿摩勒鸡罗及铁围金刚等诸山
无量宝庄严仙闼婆充满无上世间解闻彼所说偈
大乘诸度门诸佛心第一善哉善哉问大慧善谛听
我今当次第如汝所问说生及与不生涅槃空刹那
趣至无自性佛诸波罗蜜佛子与声闻缘觉诸外道
及与无色行如是种种事须弥巨海山洲渚刹土地
星宿及日月外道天修罗解脱自在通力禅三摩提
灭及如意足觉支及道品诸禅定无量诸阴身往来
正受灭尽定三昧起心说心意及与识无我法有五
自性想所想及与现二见乘及诸种性金银摩尼等
一阐提大种荒乱及一佛智尔焰得向众生有无有
象马诸禽兽云何而捕取譬因成悉檀及与作所作
丛林迷惑通心量不现有诸地不相至百变百无受
医方工巧论伎术诸明处诸山须弥地巨海日月量
下中上众生身各几微尘一一刹几尘弓弓数有几
肘步拘楼舍半由延由延兔毫窗尘虮羊毛(麥廣)麦尘
钵他几(麥廣)麦阿罗(麥廣)麦几独笼那佉梨勒叉及举利
乃至频婆罗是各有几数为有几阿(少免)名舍梨沙婆
几舍梨沙婆名为一赖提几赖提摩沙几摩沙陀那
复几陀那罗为迦梨沙那几迦梨沙那为成一波罗
此等积聚相几波罗弥楼是等所应请何须问余事
声闻辟支佛佛及最胜子身各有几数何故不问此
火焰几阿(少免)风阿(少免)复几根根几阿(少免)毛孔眉毛几
护财自在王转轮圣帝王云何王守护云何为解脱
广说及句说如汝之所问众生种种欲种种诸饮食
云何男女林金刚坚固山云何如幻梦野鹿渴爱譬
云何山天仙揵闼婆庄严解脱至何所谁缚谁解脱
云何禅境界变化及外道云何无因作云何有因作
有因无因作及非有无因云何现已灭云何净诸觉
云何诸觉转及转诸所作云何断诸想云何三昧起
破三有者谁何处为何身云何无众生而说有吾我
云何世俗说唯愿广分别所问相云何及所问非我
云何为胎藏及种种异身云何断常见云何心得定
言说及诸智戒种性佛子云何成及论云何师弟子
种种诸众生斯等复云何云何为饮食聪明魔施设
云何树葛藤最胜子所问云何种种刹仙人长苦行
云何为族姓从何师受学云何为丑陋云何人修行
欲界何不觉阿迦腻吒成云何俗神通云何为比丘
云何为化佛云何为报佛云何如如佛平等智慧佛
云何为众僧佛子如是问箜篌腰鼓华刹土离光明
心地者有七所问皆如实此及余众多佛子所应问
一一相相应远离诸见过悉檀离言说我今当显示
次第建立句佛子善谛听此上百八句如诸佛所说
不生句生句
常句无常句
相句无相句
住异句非住异句
刹那句非刹那句
自性句离自性句
空句不空句
断句不断句
边句非边句
中句非中句
常句非常句
缘句非缘句
因句非因句
烦恼句非烦恼句
爱句非爱句
方便句非方便句
巧句非巧句
净句非净句
成句非成句
譬句非譬句
弟子句非弟子句
师句非师句
种性句非种性句
三乘句非三乘句
所有句非所有句
愿句非愿句
三轮句非三轮句
相句非相句
有品句非有品句
俱句非俱句
缘自圣智现法乐句非现法乐句
刹土句非刹土句
阿(少免)句非阿(少免)句
水句非水句
弓句非弓句
实句非实句
数句非数句
数句非数句
明句非明句
虚空句非虚空句
云句非云句
工巧伎术明处句非工巧伎术明处句
风句非风句
地句非地句
心句非心句
施设句非施设句
自性句非自性句
阴句非阴句
众生句非众生句
慧句非慧句
涅槃句非涅槃句
尔焰句非尔焰句
外道句非外道句
荒乱句非荒乱句
幻句非幻句
梦句非梦句
焰句非焰句
像句非像句
轮句非轮句
揵闼婆句非揵闼婆句
天句非天句
饮食句非饮食句
淫欲句非淫欲句
见句非见句
波罗蜜句非波罗蜜句
戒句非戒句
日月星宿句非日月星宿句
谛句非谛句
果句非果句
灭起句非灭起句
治句非治句
相句非相句
支句非支句
巧明处句非巧明处句
禅句非禅句
迷句非迷句
现句非现句
护句非护句
族句非族句
仙句非仙句
王句非王句
摄受句非摄受句
宝句非宝句
记句非记句
一阐提句非一阐提句
女男不男句非女男不男句
味句非味句
事句非事句
身句非身句
觉句非觉句
动句非动句
根句非根句
有为句非有为句
无为句非无为句
因果句非因果句
色究竟句非色究竟句
节句非节句
丛树葛藤句非丛树葛藤句
杂句非杂句
说句非说句
毗尼句非毗尼句
比丘句非比丘句
处句非处句
字句非字句
大慧
是百八句,先佛所说
汝及诸菩萨摩诃萨
应当修学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
世尊
诸识有几种生住灭
佛告大慧
诸识有二种生住灭
非思量所知
诸识有二种生
谓流住生
及相生
有二种住
谓流注住
及相住
有二种灭
谓流注灭
及相灭
大慧
诸识有三种相
谓转相、业相、真相
大慧
略说有三种识
广说有八相
何等为三
谓真识、现识、及分别事识
大慧
譬如明镜
持诸色像
现识处现
亦复如是
大慧
现识
及分别事识
此二坏不坏
相展转因
大慧
不思议薰
及不思议变
是现识因
大慧
取种种尘
及无始妄想薰
是分别事识因
大慧
若覆彼真识
种种不实诸虚妄灭
则一切根识灭
是名相灭
大慧
相续灭者
相续所因灭
则相续灭
所从灭
及所缘灭
则相续灭
大慧
所以者何
是其所依故
依者
谓无识妄想薰
缘者
谓自心见等识境妄想
大慧
譬如泥团微尘
非异非不异
金庄严具亦复如是
大慧
若泥团微尘异者
非彼所成
而实彼成
是故不异
若不异者
则泥团微尘
应无分别
如是大慧
转识藏识真相若异者
藏识非因
若不异者
转识灭
藏识亦应灭
而自真相实不灭
是故大慧
非自真相识灭
但业相灭
若自真相识灭者
藏识则灭
大慧
藏识灭者
不异外道断见论议
大慧
彼诸外道作如是论
谓摄受境界灭
识流注亦灭
若识流注灭者
无始流注应断
大慧
外道说流注生因
非眼识色明集会而生
更有异因
大慧
彼因者
说言若胜妙、若士夫、若自在、若时、若微尘
复次大慧
有七种性自性
所谓集性自性、性自性、相性自性、大种性自性、因性自性、缘性自性、成性自性
复次大慧
有七种第一义
所谓心境界、慧境界、智境界、见境界、超二见境界、超子地境界、如来自到境界
大慧
此是过去未来现在诸如来应供等正觉
性自性第一义心
(此心梵音肝栗大
肝栗大宋言心
谓如树木心
非念虑心
念虑心梵音云质多也)以性自性第一义心
成就如来世间、出世间、出世间上上法
圣慧眼
入自共相建立
如所建立
不与外道论恶见共
大慧
云何外道论恶见共
所谓自境界妄想见
不觉识自心所现
分齐不通
大慧
愚痴凡夫性
无性自性第一义
作二见论
复次大慧
妄想三有苦灭
无知爱业缘灭
自心所现幻境随见
今当说
大慧
若有沙门、婆罗门
欲令无种有种因果现
及事时住
缘阴界入生住
或言生已灭
大慧
彼若相续、若事、若生、若有、若涅槃、若道、若业、若果、若谛
破坏断灭论
所以者何
以此现前不可得
及见始非分故
大慧
譬如破瓶
不作瓶事
亦如焦种
不作芽事
如是大慧
若阴界入性
已灭今灭当灭
自心妄想见
无因故
彼无次第生
大慧
若复说无种有种识
三缘合生者
龟应生毛
沙应出油
汝宗则坏
违决定义
有种无种说
有如是过
所作事业
悉空无义
大慧
彼诸外道说有三缘合生者
所作方便因果自相
过去未来现在
有种无种相
从本已来成事
相承觉想地转
自见过习气
作如是说
如是大慧
愚痴凡夫
恶见所噬
邪曲迷醉无智
妄称一切智说
大慧
若复诸余沙门、婆罗门
见离自性
浮云火轮、揵闼婆城
无生
幻焰水月及梦
内外心现
妄想无始虚伪
不离自心
妄想因缘灭尽
离妄想
说所说、观所观、受用
建立身之藏识
于识境界
摄受
及摄受者
不相应
无所有境界
离生住灭
自心起
随入分别
大慧
彼菩萨不久当得生死涅槃平等
大悲巧方便
无开发方便
大慧
彼于一切众生界
皆悉如幻
不勤因缘
远离内外境界
心外无所见
次第随入无相处
次第随入从地至地三昧境界
解三界如幻
分别观察
当得如幻三昧
度自心现
无所有
得住般若波罗密
舍离彼生所作方便
金刚喻三摩提
随入如来身
随入如如化
神通自在
慈悲方便
具足庄严
等入一切佛刹
外道入处
离心意意识
是菩萨渐次转身
得如来身
大慧
是故欲得如来随入身者
当远离阴界入心
因缘所作方便
生住灭妄想虚伪
唯心直进
观察无始虚伪过
妄想习气因
三有
思惟无所有
佛地无生
到自觉圣趣
自心自在
到无开发行
如随众色摩尼
随入众生微细之心
而以化身随心量度
诸地渐次
相续建立
是故大慧
自悉檀善
应当修学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
世尊
所说心、意、意识、五法自性相
一切诸佛菩萨所行
自心见等所缘境界
不和合
显示一切说
成真实相
一切佛语心
为楞伽国摩罗耶山
海中住处诸大菩萨
说如来所叹
海浪藏识境界法身
尔时世尊告大慧菩萨言
四因缘故
眼识转
何等为四
谓自心现摄受不觉
无始虚伪过色习气
计著识性自性
欲见种种色相
大慧
是名四种因缘
水流处
藏识转识浪生
大慧
如眼识
一切诸根微尘毛孔俱生
随次境界生
亦复如是
譬如明镜
现众色像
大慧
犹如猛风
吹大海水
外境界风
飘荡心海
识浪不断
因所作相
异不异
合业生相
深入计著
不能了知色等自性
故五识身转
大慧
即彼五识身俱
因差别分段相知
当知是意识因
彼身转
彼不作是念
我展转相因
自心现
妄想计著转
而彼各各坏相俱转
分别境界
分段差别
谓彼转
如修行者入禅三昧
微细习气转而不觉知
而作是念
识灭然后入禅正受
实不识灭而入正受
以习气种子不灭
故不灭
以境界转
摄受不具
故灭
大慧
如是微细藏识究竟边际
除诸如来
及住地菩萨
诸声闻缘觉外道修行
所得三昧智慧之力
一切不能测量决了
余地相智慧
巧便分别
决断句义
最胜无边
善根成熟
离自心现妄想虚伪
宴坐山林
下中上修
能见自心妄想流注
无量刹土
诸佛灌顶
得自在力
神通三昧
诸善知识
佛子眷属
彼心意意识
自心所现自性境界
虚妄之想
生死有海
业爱无知
如是等因
悉以超度
是故大慧
诸修行者
应当亲近最胜知识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
而说偈言
譬如巨海浪斯由猛风起洪波鼓冥壑无有断绝时
藏识海常住境界风所动种种诸识浪腾跃而转生
青赤种种色珂乳及石蜜淡味众华果日月与光明
非异非不异海水起波浪七识亦如是心俱和合生
譬如海水变种种波浪转七识亦如是心俱和合生
谓彼藏识处种种诸识转谓以彼意识思惟诸相义
不坏相有八无相亦无相譬如海波浪是则无差别
诸识心如是异亦不可得心名采集业意名广采集
诸识识所识现等境说五
尔时大慧菩萨以偈问曰
青赤诸色像众生发诸识如浪种种法云何唯愿说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青赤诸杂色波浪悉无有采集业说心开悟诸凡夫
彼业悉无有自心所摄离所摄无所摄与彼波浪同
受用建立身是众生现识于彼现诸业譬如水波浪
尔时大慧菩萨复说偈言
大海波浪性鼓跃可分别藏与业如是何故不觉知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凡夫无智慧藏识如巨海业相犹波浪依彼譬类通
尔时大慧菩萨复说偈言
日出光等照下中上众生如来照世间为愚说真实
已分部诸法何故不说实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若说真实者彼心无真实譬如海波浪镜中像及梦
一切俱时现心境界亦然境界不具故次第业转生
识者识所识意者意谓然五则以显现无有定次第
譬如工画师及与画弟子布彩图众形我说亦如是
彩色本无文非笔亦非素为悦众生故绮错绘众像
言说别施行真实离名字分别应初业修行示真实
真实自悟处觉想所觉离此为佛子说愚者广分别
种种皆如幻虽现无真实如是种种说随事别施设
所说非所应于彼为非说彼彼诸病人良医随处方
如来为众生随心应量说妄想非境界声闻亦非分
哀愍者所说自觉之境界
复次大慧
若菩萨摩诃萨欲知自心现量
摄受及摄受者
妄想境界
当离群聚习俗睡眠
初中后夜
常自觉悟修行方便
当离恶见经论言说
及诸声闻缘觉乘相
当通达自心现妄想之相
复次大慧
菩萨摩诃萨建立智慧相住已
于上圣智三相当勤修学
何等为圣智三相当勤修学
所谓无所有相
一切诸佛自愿处相
自觉圣智究竟之相
修行得此已
能舍跛驴心智慧相
得最胜子第八之地
则于彼上三相修生
大慧
无所有相者
谓声闻缘觉及外道相
彼修习生
大慧
自愿处相者
谓诸先佛自愿处修生
大慧
自觉圣智究竟相者
一切法相无所计著
得如幻三昧身
诸佛地处进趣行生
大慧
是名圣智三相
若成就此圣智三相者
能到自觉圣智究竟境界
是故大慧
圣智三相
当勤修学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
知大菩萨众心之所念
名圣智事分别自性经
承一切佛威神之力而白佛言
世尊
唯愿为说圣智事分别自性经
百八句分别所依
如来应供等正觉
依此分别说菩萨摩诃萨
入自相共相妄想自性
以分别说妄想自性故
则能善知周遍观察人法无我
净除妄想
照明诸地
超越一切声闻缘觉
及诸外道诸禅定乐
观察如来不可思议所行境界
毕定舍离五法自性
诸佛如来法身智慧
善自庄严
超幻境界
升一切佛刹兜率天宫
乃至色究竟天宫
逮得如来常住法身
佛告大慧
有一种外道
作无所有妄想计著
觉知因尽
兔无角想
如兔无角
一切法亦复如是
大慧
复有余外道
见种求那极微陀罗骠形处
横法各各差别
见已计著
无兔角横法
作牛有角想
大慧
彼堕二见
不解心量
自心境界妄想增长
身受用建立妄想根量
大慧
一切法性
亦复如是
离有无不应作想
大慧
若复离有无而作兔无角想
是名邪想
彼因待观
故兔无角
不应作想
乃至微尘分别自性
悉不可得
大慧
圣境界离
不应作牛有角想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
世尊
得无妄想者
见不生相已
随比思量观察不生妄想
言无耶
佛告大慧
非观察不生妄想言无
所以者何
妄想者
因彼生故
依彼角生妄想
以依角生妄想
是故言依因故
离异不异
故非观察不生妄想言无角
大慧
若复妄想异角者
则不因角生
若不异者
则因彼故
乃至微尘分析推求
悉不可得
不异角故
彼亦非性
二俱无性者
何法何故而言无耶
大慧
若无故无角
观有故言兔无角者
不应作想
大慧
不正因故
而说有无
二俱不成
大慧
复有余外道
见计着色空事
形处横法
不能善知虚空分齐
言色离虚空
起分齐见妄想
大慧
虚空是色
随入色种
大慧
色是虚空
持所持处所建立
性色空事
分别当知
大慧
四大种生时
自相各别
亦不住虚空
非彼无虚空
如是大慧
观牛有角
故兔无角
大慧
又牛角者
析为微尘
又分别微尘
刹那不住
彼何所观故而言无耶
若言观余物者
彼法亦然
尔时世尊告大慧菩萨摩诃萨言
当离兔角牛角
虚空形色
异见妄想
汝等诸菩萨摩诃萨
当思惟自心现妄想
随入为一切刹土最胜子
以自心现方便而教授之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
而说偈言
色等及心无色等长养心身受用安立识藏现众生
心意及与识自性法有五无我二种净广说者所说
长短有无等展转互相生以无故成有以有故成无
微尘分别事不起色妄想心量安立处恶见所不乐
觉想非境界声闻亦复然救世之所说自觉之境界
尔时大慧菩萨
为净除自心现流故
复请如来
白佛言
世尊
云何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
为顿为渐耶
佛告大慧
渐净非顿
如庵罗果
渐熟非顿
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
亦复如是
渐净非顿
譬如陶家造作诸器
渐成非顿
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
亦复如是
渐净非顿
譬如大地渐生万物
非顿生也
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
亦复如是
渐净非顿
譬如人学音乐书画种种伎术
渐成非顿
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
亦复如是
渐净非顿
譬如明镜
顿现一切无相色像
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
亦复如是
顿现无相
无有所有清净境界
如日月轮
顿照显示一切色像
如来为离自心现习气过患众生
亦复如是
顿为显示不思议智最胜境界
譬如藏识
顿分别知自心现
及身安立受用境界
彼诸依佛
亦复如是
(依者胡本云津腻
谓化佛是真佛气分也)顿熟众生所处境界
以修行者
安处于彼色究竟天
譬如法佛
所作依佛
光明照曜
自觉圣趣
亦复如是
彼于法相有性无性恶见妄想
照令除灭
大慧
法依佛
说一切法
入自相共相自心现习气因
相续妄自性计著因
种种不实如幻
种种计著
不可得
复次大慧
计着缘起自性
生妄想自性相
大慧
如工幻师
依草木瓦石作种种幻
起一切众生若干形色
起种种妄想
彼诸妄想
亦无真实
如是大慧
依缘起自性
起妄想自性
种种妄想心
种种相行事妄想相
计著习气妄想
是为妄想自性相生
大慧
是名依佛说法
大慧
法佛者
离心自性相
自觉圣所缘境界
建立施作
大慧
化佛者
说施戒忍精进禅定
及心智慧
离阴界入解脱识相分别
观察建立
超外道见
无色见
大慧
又法佛者
离攀缘
攀缘离
一切所作根量相灭
非诸凡夫声闻缘觉外道
计着我相所著境界
自觉圣究竟差别相建立
是故大慧
自觉圣究竟差别相
当勤修学
自心现见应当除灭
复次大慧
有二种声闻乘通分别相
谓得自觉圣差别相
及性妄想自性计著相
云何得自觉圣差别相声闻
谓无常


无我
境界
真谛
离欲寂灭
息阴界入自共相
外不坏相如实知
心得寂止
心寂止已
禅定解脱
三昧道果
正受解脱
不离习气
不思议变易死
得自觉圣乐住声闻
是名得自觉圣差别相声闻
大慧
得自觉圣差别乐住菩萨摩诃萨
非灭门乐正受乐
顾悯众生及本愿
不作证
大慧
是名声闻得自觉圣差别相乐
菩萨摩诃萨
于彼得自觉圣差别相乐
不应修学
大慧
云何性妄想自性计着相声闻
所谓大种
青、黄、赤、白、坚、湿、暖、动
非作生
自相共相
先胜善说
见已
于彼起自性妄想
菩萨摩诃萨
于彼应知应舍
随入法无我相
灭人无我相见
渐次诸地
相续建立
是名诸声闻性妄想自性计着相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
世尊
世尊所说常
不思议
自觉圣趣境界
及第一义境界
世尊
非诸外道所说常不思议因缘耶
佛告大慧
非诸外道因缘
得常不思议
所以者何
诸外道常不思议
不因自相成
若常不思议不因自相成者
何因显现常不思议
复次大慧
不思议若因自相成者
彼则应常
由作者因相故
常不思议不成
大慧
我第一义常不思议
第一义因相成
离性非性得
自觉性故有相
第一义智因故有因
离性非性故
譬如无作虚空
涅槃灭尽
故常
如是大慧
不同外道常不思议论
如是大慧
此常不思议
诸如来自觉圣智
所得如是
故常不思议自觉圣智所得
应得修学
复次大慧
外道常不思议
无常性
异相因故
非自作因相力故常
复次大慧
诸外道常不思议
于所作
性非性无常
见已
思量计常
大慧
我亦以如是因缘
所作者
性非性无常
见已
自觉圣境界
说彼常无因
大慧
若复诸外道因相
成常不思议
因自相性非性
同于兔角
此常不思议
但言说妄想
诸外道辈有如是过
所以者何
谓但言说妄想
同于兔角
自因相非分
大慧
我常不思议
因自觉得相故
离所作性非性
故常
非外性非性无常
思量计常
大慧
若复外性非性无常
思量计常
不思议常
而彼不知常不思议自因之相
去得自觉圣智境界相远
彼不应说
复次大慧
诸声闻畏生死妄想苦而求涅槃
不知生死涅槃差别一切性妄想非性
未来诸根境界休息作涅槃想
非自觉圣智趣藏识转
是故凡愚说有三乘
说心量趣无所有
是故大慧
彼不知过去未来现在诸如来自心现境界
计著外心现境界
生死轮常转
复次大慧
一切法不生
是过去未来现在诸如来所说
所以者何
谓自心现
性非性
离有非有生故
大慧
一切性不生
一切法如兔马等角
是愚痴凡夫不实妄想
自性妄想故
大慧
一切法不生
自觉圣智趣境界者
一切性自性相不生
非彼愚夫妄想二境界
自性身财建立趣自性相
大慧
藏识摄所摄相转
愚夫堕生住灭二见
希望一切性生
有非有妄想生
非圣贤也
大慧
于彼应当修学
复次大慧
有五无间种性
云何为五
谓声闻乘无间种性、缘觉乘无间种性、如来乘无间种性、不定种性、各别种性
云何知声闻乘无间种性
若闻说得阴界入自共相断知时
举身毛孔
熙怡欣悦
及乐修相智
不修缘起发悟之相
是名声闻乘无间种性
声闻无间
见第八地
起烦恼断
习烦恼不断
不度不思议变易死
度分段死
正师子吼
我生已尽
梵行已立
不受后有
如实知
修习人无我
乃至得般涅槃觉
大慧
各别无间者
我人
众生
寿命
长养
士夫
彼诸众生作如是觉
求般涅槃
复有异外道说
悉由作者
见一切性已
言此是般涅槃
作如是觉
法无我见非分
彼无解脱
大慧
此诸声闻乘无间外道种性
不出出觉
为转彼恶见故
应当修学
大慧
缘觉乘无间种性者
若闻说各别缘无间
举身毛竖
悲泣流泪
不相近缘
所有不著
种种自身
种种神通
若离若合
种种变化
闻说是时
其心随入
若知彼缘觉乘无间种性已
随顺为说缘觉之乘
是名缘觉乘无间种性相
大慧
彼如来乘无间种性
有四种
谓自性法无间种性、离自性法无间种性、得自觉圣无间种性、外刹殊胜无间种性
大慧
若闻此四事一一说时
及说自心现身财建立不思议境界时
心不惊怖者
是名如来乘无间种性相
大慧
不定种性者
谓说彼三种时
随说而入
随彼而成
大慧
此是初治地者
谓种性建立
为超入无所有地故
作是建立
彼自觉藏者
自烦恼习净
见法无我
得三昧乐住声闻
当得如来最胜之身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
而说偈言
须陀槃那果往来及不还逮得阿罗汉是等心惑乱
三乘与一乘非乘我所说愚夫少智慧诸圣远离寂
第一义法门远离于二教住于无所有何建立三乘
诸禅无量等无色三摩提受想悉寂灭亦无有心量
大慧
彼一阐提
非一阐提
世间解脱谁转
大慧
一阐提有二种
一者舍一切善根
及于无始众生发愿
云何舍一切善根
谓谤菩萨藏
及作恶言
此非随顺修多罗、毗尼、解脱之说
舍一切善根故
不般涅槃
二者菩萨本自愿方便故
非不般涅槃一切众生
而般涅槃
大慧
彼般涅槃
是名不般涅槃法相
此亦到一阐提趣
大慧白佛言
世尊
此中云何毕竟不般涅槃
佛告大慧
菩萨一阐提者
知一切法本来般涅槃已
毕竟不般涅槃
而非舍一切善根一阐提也
大慧
舍一切善根一阐提者
复以如来神力故
或时善根生
所以者何
谓如来不舍一切众生故
以是故
菩萨一阐提
不般涅槃
复次大慧
菩萨摩诃萨
当善三自性
云何三自性
谓妄想自性、缘起自性、成自性
大慧
妄想自性
从相生
大慧白佛言
世尊
云何妄想自性从相生
佛告大慧
缘起自性事相相
行显现事相相
计著有二种妄想自性
如来应供等正觉之所建立
谓名相计著相
及事相计著相
名相计著相者
谓内外法计著
事相计著相者
谓即彼如是内外自共相计著
是名二种妄想自性相
若依若缘生
是名缘起
云何成自性
谓离名相
事相妄想
圣智所得
及自觉圣智趣所行境界
是名成自性
如来藏心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
而说偈言
名相觉想自性二相正智如如是则成相
大慧
是名观察五法自性相经
自觉圣智趣所行境界
汝等诸菩萨摩诃萨
应当修学
复次大慧
菩萨摩诃萨
善观二种无我相
云何二种无我相
谓人无我
及法无我
云何人无我
谓离我我所
阴界入聚
无知业爱生
眼色等摄受
计著生识
一切诸根
自心现器身藏
自妄想相
施设显示
如河流、如种子、如灯、如风、如云
刹那展转坏
躁动如猿猴
乐不净处如飞蝇
无厌足如风火
无始虚伪习气因
如汲水轮
生死趣有轮
种种身色
如幻术神咒
机发像起
善彼相知
是名人无我智
云何法无我智
谓觉阴界入妄想相自性
如阴界入离我我所
阴界入积聚
因业爱绳缚
展转相缘生
无动摇
诸法亦尔
离自共相
不实妄想相、妄想力
是凡夫生
非圣贤也
心意识五法
自性离故
大慧
菩萨摩诃萨
当善分别一切法无我
善法无我菩萨摩诃萨
不久当得初地菩萨
无所有观地相
观察开觉欢喜
次第渐进
超九地相
得法云地
于彼建立无量宝庄严
大宝莲华王像
大宝宫殿
幻自性境界修习生
于彼而坐
同一像类
诸最胜子眷属围绕
从一切佛刹来
佛手灌顶
如转轮圣王太子灌顶
超佛子地
到自觉圣法趣
当得如来自在法身
见法无我故
是名法无我相
汝等诸菩萨摩诃萨
应当修学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
世尊
建立、诽谤相唯愿说之
令我及诸菩萨摩诃萨
离建立、诽谤二边恶见
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觉已
离常建立
断诽谤见
不谤正法
尔时世尊受大慧菩萨请已
而说偈言
建立及诽谤无有彼心量身受用建立及心不能知
愚痴无智慧建立及诽谤
尔时世尊于此偈义
复重显示
告大慧言
有四种非有有建立
云何为四
谓非有相建立、非有见建立、非有因建立、非有性建立
是名四种建立
又诽谤者
谓于彼所立无所得
观察非分而起诽谤
是名建立诽谤相
复次大慧
云何非有相建立相
谓阴界入
非有自共相
而起计着
此如是
此不异
是名非有相建立相
此非有相建立妄想
无始虚伪过
种种习气计著生
大慧
非有见建立相者
若彼如是阴界入
我人
众生
寿命
长养
士夫见建立
是名非有见建立相
大慧
非有因建立相者
谓初识无因生
后不实如幻
本不生
眼色明界念
前生生已实已还坏
是名非有因建立相
大慧
非有性建立相者
谓虚空、灭、般涅槃、非作、计著性建立
此离性非性
一切法如兔马等角
如垂发现
离有非有
是名非有性建立相
建立及诽谤
愚夫妄想
不善观察自心现量
非贤圣也
是故离建立诽谤恶见
应当修学
复次大慧
菩萨摩诃萨
善知心、意、意识、五法、自性、二无我相
趣究竟
为安众生故
作种种类像
如妄想自性处
依于缘起
譬如众色
如意宝珠
普现一切诸佛刹土
一切如来大众集会
悉于其中听受佛法
所谓一切法
如幻如梦
光影水月
于一切法
离生灭断常
及离声闻缘觉之法
得百千三昧
乃至百千亿那由他三昧
得三昧已
游诸佛刹
供养诸佛
生诸天宫
宣扬三宝
示现佛身
声闻菩萨大众围绕
以自心现量度脱众生
分别演说外性无性
悉令远离有无等见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
而说偈言
心量世间佛子观察种类之身离所作行
得力神通自在成就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请佛言
惟愿世尊
为我等说
一切法空
无生无二
离自性相
我等及余诸菩萨众
觉悟是空
无生无二
离自性相已
离有无妄想
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世尊告大慧菩萨摩诃萨言
谛听
谛听
善思念之
今当为汝广分别说
大慧白佛言
善哉世尊
唯然受教
佛告大慧
空空者
即是妄想自性处
大慧
妄想自性计着者
说空无生无二
离自性相
大慧
彼略说七种空
谓相空、性自性空、行空、无行空、一切法离言说空、第一义圣智大空、彼彼空
云何相空
谓一切性自共相空
观展转积聚故
分别无性自共相不生
自他俱性无性
故相不住
是故说一切性相空
是名相空
云何性自性空
谓自己性自性不生
是名一切法性自性空
是故说性自性空
云何行空
谓阴离我我所
因所成所作业方便生
是名行空
大慧
即此如是行空
展转缘起
自性无性
是名无行空
云何一切法离言说空
谓妄想自性无言说
故一切法离言说
是名一切法离言说空
云何一切法第一义圣智大空
谓得自觉圣智
一切见过习气空
是名一切法第一义圣智大空
云何彼彼空
谓于彼无彼空
是名彼彼空
大慧
譬如鹿子母舍
无象马牛羊等
非无比丘众
而说彼空
非舍舍性空
亦非比丘比丘性空
非余处无象马
是名一切法自相
彼于彼无彼
是名彼彼空
是名七种空
彼彼空者
是空最粗
汝当远离
大慧
不自生
非不生
除住三昧
是名无生
离自性即是无生
离自性刹那相续流注
及异性现
一切性离自性
是故一切性离自性
云何无二
谓一切法
如阴热、如长短、如黑白
大慧
一切法无二
非於涅槃彼生死
非于生死彼涅槃
异相因有性故
是名无二
如涅槃生死
一切法亦如是
是故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
应当修学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
而说偈言
我常说空法远离于断常生死如幻梦而彼业不坏
虚空及涅槃灭二亦如是愚夫作妄想诸圣离有无
尔时世尊复告大慧菩萨摩诃萨言
大慧
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
普入诸佛一切修多罗
凡所有经
悉说此义
诸修多罗
悉随众生希望心故
为分别说显示其义
而非真实在于言说
如鹿渴想
诳惑群鹿
鹿于彼相计著水性
而彼水无
如是一切修多罗所说诸法
为令愚夫发欢喜故
非实圣智在于言说
是故当依于义
莫著言说
暂无
暂无
当释迦牟尼佛住世的那一段时期,佛在印度南海滨的楞伽山顶上,和他的出家比丘弟子,以及修大乘菩萨道的弟子们,很多的人,都聚会在一起。当时由大慧大士为大众们的上首,他对于一切唯心,万法唯识的自心识现境界,已经善于解证它的真实义理了。他对于各种各类的众生差别,以及各种各类心物色相的究竟本际,都已经了知无遗。并且深人佛法,对于无量普度的法门,都了然通达。但为了随顺一切众生各种不同的希求,才随缘普遍地显现在世间。关于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的道理,他已经彻底通达。由于佛的启示,为了解决当时与后世人们的许多疑问,他就代表大家起来问佛,提出下面的许多问题。他在提出问题之前,先说出一段赞美佛境界的偈语;其实,这也就是说明佛法精义的纲要。他说: 世间离生灭。犹如虚空华。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 (这是说:万有世间的—切诸法,都是生灭灭生地不停轮转,犹如虚空中的幻华相似,倏有还无。如果离了生灭的作用,便如虚空,一无所有。当幻华的作用和现象显在空中之时,便不是“无”;当幻华的现象和作用消逝了以后,便不再是“有”。智者了知此中“体”、“相”和“用”的原因,自己便得解脱尘累,常觉不昧;既不执著一切世间是决定的“有”,也不执著于绝对的“无”。而且悲悯世间一切众生的愚迷,生起大慈悲的心愿,乃在一切世间随类现身,说法度世,拔济众苦。) 一切法如幻。远离于心识。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 (这是说:一切诸法生灭无常,犹如梦幻,这一切都是从心意识所变现,如果离了心意识,便一无所有了。智者了知它是在“相”和“用”的显现上,形成了幻有。但在自体上却都无自性,本自了不可得的。因此悲悯世间的愚迷,生起大慈大悲的心愿,而果教化济度世间。) 远离于断常。世间恒如梦。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 (这是说:万有世间一切诸法的存在,都如梦幻似地生生灭灭;在生灭灭生的现象中,如果说它是断灭的“无”,但它却有相续的作用。如果说它是恒常的“有”,但它却又是生灭无常的。智者了知一切诸法,既不是决定的“有”,也不是绝对的“无”,因此悲悯世间的愚迷,生起大慈大悲的心愿,而来教化济度世间。) 知人法无我。烦恼及尔焰。常清净无相。而兴大悲心。 (这是说:佛是大智慧的解脱者,他已经了证“人无我”和“法无我”,自觉内证一切的烦恼障和智障,都因为妄想分别而生。这些分别的妄想心,犹如火光中的烟馅和光影相似;它的自性却是本来无相,了然清静的。所以烦恼和智慧,同样的都无自性,本自了然清净的。因此悲悯世间的思迷,生起大慈大悲的心愿,而来教化济度世间。) 一切无涅槃。无有涅槃佛。无有佛涅槃。远离觉所觉。有若无有。是二悉惧离。 (这是说:一切诸法,本来就空无自性,既无生死可了,也并无另有一涅槃寂灭的境界可得。既没有一个住在涅槃寂灭境界中的佛,也没有一个佛往来于涅槃寂灭的境界中。在本来清净自性的真如中,既没有一个所觉的境界,也没有一个能觉的本体。如果执著佛境界的是有是无,也就同执著有一涅槃的可入可出一样,仍然还是法执。因此必须要远离能觉所觉二边,了无所住才是佛法正觉的真实内义。) 牟尼寂静现。是则远离生。是名为不取。今世后世净。 (牟尼是佛的名称,也便是寂默的意义。这是说:佛从本性清净寂默中静观万法,得证远离生灭的作用,不取一法,也不舍一法。只得性自如如,这便是远离尘垢,远离缠缚的解脱法门。若能解脱生灭,还归寂灭清净,便无古往今来等法执。由此而解脱十方空间。三世时际的束缚,以证得毕竟寂静了。) (上述大慧大士的赞佛偈语,最主要的道理,是指出佛已经在无生灭的境界中证得解脱,在自性清净寂灭中得到大智慧。但为了济度世间一切众生,出离苦海,仍然兴起同体的大悲,无缘的大慈之心。但他所悲的是什么呢?是悲众生的愚迷。其实既非实有人和法的可悲,也非绝对的无人和法的不可悲。只是悲其所悲,应无所住而已。故知大乘了义的佛法,以兴起无缘之慈,同体之悲,来济度世间,才是它主要内义的精神了。) 这时大慧大士说完了赞佛的偈语,便自我介绍说:他名为大慧。现在为了彻底了解大乘佛法的要义,所以提出一百零八个问题,请求佛的解答。佛就答应他随意发问,并且说,理当为他说出如来自觉的境界。于是,大慧就问: 云何净其念?云何念增长?(如何才能清净心中的妄念?为什么心中的妄念增长不休呢?) 云何见痴惑?云何惑增长?(为什么知见会落于痴惑之中?何以见痴惑会更加增长不已呢?) 何故刹土化?(为什么世间有这许多的国土,化生生化不已?究竟它是怎样生起的呢?) 相及诸外道?(而在这些国土上有各种不同的外道,他们的情形又是怎样的呢?) 云何无受次?何故名无受?(如何才能到达无觉无受的寂灭境界呢?如何才名为无觉受呢?) 何故名佛子?(怎样才可以称为佛子呢?) 解脱至何所?(解脱了后又到哪里去呢?) 谁缚谁解脱?(究竟迷时被缠缚的是谁?而悟后能解脱的又是谁呢?) 何等禅境界?(哪些是禅定的境界呢?) 云何有三乘?唯愿为解说。(在佛法中,为什么有声闻、缘觉、菩萨等三乘的不同呢?) 缘起何所生?(产生万法的因与缘,究竟从哪里来的呢?) 云何作所作?(什么才是产生作用的因,和作用所产生的果呢?) 云何俱异说?云何为增长?(为什么世间会有许多同异的理论,它是如何产生,形成变化的呢?) 云何无色定?及与灭正受?云何为想灭?何因从定觉?(如何才是“无色定”的境界?如何才是“灭尽定”的境界?如何才是“无想定”的境界?何以在定中能够自觉出定的境界,这些都是什么原因呢?) 云何所作生?(何以一切所作所为,能够形成因果的作用呢?) 进去及持身?(怎样会入胎而形成此身的存在呢?) 云何现分别?(何以会有现识而起分别妄想,与万物形形色色的作用呢?) 云何生诸地?(何以佛法中会有大小乘各种地位差别的建立呢?) 破三有者谁?(能破三界(注五)的生死,也就是脱离“欲”、“色”、“无色”三界的是谁呢?) 何处身云何?(如何会有六道(注六)中各类身命的轮转不已呢?) 往生何所至?(往生究竟要生到哪里去呢?) 云何最胜子?(如何才算是诸佛中最殊胜的法子呢?) 何因得神通?及自在三昧?(如何才能够得到神通?如何才能够得到自在的三昧(注七)呢?) 云何三昧心?最胜为我说。(怎样才是三昧正受的心境呢?) 云何名为藏?云何意及识?(何以名为藏识(阿赖耶识)(注八)?什么是意与识的分别呢?) 云何生与灭?(如何是生灭的现象呢?) 云何见已还?(怎样是已见到“不还果”的境界呢?) 云何为种性?(何以众生会有许多不同的种性呢?) 非种及心量?(为什么有非佛的种性,他们的心量又是如何的呢?) 云何建立相?及与非我义?(为什么要建立一切的法相呢?为什么又要高标一切法相无我呢?) 云何无众生?(何以说本无众生可度呢?) 云何世俗说?(哪些佛法是随世俗的说法呢?) 云何为断见?及常见不生?(如何才能不生断灭的见解?如何才能不生常住的见解呢?) 云何佛外道?其相不相违?(什么是佛和外道的不同之点呢?什么又是他们互相可以沟通之处呢?) 云何当来世,种种诸异部?(为什么佛法流变到后世而有各种不同的派别产生呢?) 云何空何因?(怎样才算是空?空的境界又是什么呢?) 云间刹那坏?(为什么念念之间,每一刹那都在坏灭呢?) 云何胎藏生?(何以众生界的生命有的因胎藏而生呢?) 云何世不动?(何以说过去、现在、未来的三世本来就未尝变动的呢?) 何因如幻梦?及揵闼婆城?世间热时焰?及与水月光? (为什么世界一切万法,都如梦如幻?犹如海市蜃楼?或如火光焰影?或如水中明月呢?) 何因说觉支?及与菩提分?(为什么有七觉支?为什么又有三十七菩提道品呢?) 云何国土乱?(何以国际间有战争和内乱的发生呢?) 云何作有见?(何以大家认为万象是实有其物的呢?) 云何不生灭?(为什么自性是不生不灭的呢?) 世如虚空华?(为什么世间一切犹如虚空中的幻华呢?) 云何觉世间?(如何才能不离世间而内证自觉呢?) 云何说离字?(为什么说第一义谛不是文字言语所能表达的呢?) 离妄想者谁?云何虚空譬?(能远离妄想的是谁?何以佛说法常用虚空作譬喻呢?) 如实有几种?(真如究竟有几种呢?) 几波罗密心?(波罗密(度到彼岸)的心法究竟共有几种呢?) 何因度诸地?谁至无所受?(如何才能超过菩萨的各地(境界?能到无所觉受境界的又是谁呢?) 何等二无我?(为什么有人无我和法无我的二无我呢?) 云何尔焰净?(怎样才能使我执和法执的焰影熄灭呢?) 诸智有几种?(智慧的境界究竟有几种呢?) 几戒众生性?(众生的性戒有几种呢?) 谁生诸宝性?摩尼真珠等?(世间一切的珍珠宝物等,它们之所以宝贵,究竟是谁的赐予呢?) 谁生诸语言?众生种种性?(世间的一切言语和芸芸众生的不同,究竞是谁的杰作呢?) 明处及伎术,谁之所显示?(世间的五明——内明、因明、声明、医方明、工巧明以及一切百工技艺,究竟又是谁发明创立的?) 伽陀有几种?长颂及短句。(偈语讽颂共有几种形式?怎样才叫长颂和短句呢?) 成为有几种?云何名为论?(世间成为有系统的学问有多少种?怎样才叫做是论藏呢?) 云何生饮食?及生诸爱欲?(为什么世有各种的饮食?为什么世间会有许多的爱欲呢?) 云何名为王?转轮及小王?(什么叫做国王?而转轮王和小王的分别又是怎样的呢?) 云何守护国?诸天有几种?(何以国土之间,有许多人和神的守护?三界天人又共有几种呢?) 云何名为地?星宿及日月?(怎样才构成大地?日月和星宿等,又是如何存在的呢?) 解脱修行者,是各有几种?(修行解脱道的人,共有多少种呢?) 弟子有几种?云何阿阇黎?(佛弟子共分为几种?怎样才称为佛法中的教授师呢?) 佛复有几种?复有几种生?(佛,究竟有多少种?众生又有多少种呢?) 魔及诸异学,彼各有几种?(魔和一切外道,他们各有多少种呢?) 自性及与心,彼复各几种?(自性与心,究竟各有多少种呢?) 云何施设量?唯愿最胜说。(请告诉我,何以会有假设的说法呢?) 云何空风云?(何以虚空中会有风云的发生呢?) 云何念聪明?(何以世人会有天赋的聪明呢?) 云何为林树?(何以世间会有森林丛树的密布呢?) 云何为蔓草?(何以世间会有蔓草的滋生呢?) 云间象马鹿?云何而捕取?(何以世间会有象、马、鹿等动物?为什么有人要去捕捉它们呢?) 云何为卑陋?何因而卑陋?(什么才是卑贱和丑陋?为什么会有卑贱和丑陋呢?) 云何六节摄?(何以一年之中,用六个节期来统摄时间?“过去印度的风俗,以两月为一节,一年分为六节。”) 云何一阐提?(何以世界上有绝无善根的众生呢?) 男女及不男,斯皆云何生?(男人和女人,以及不男不女的阴阳人,他们是怎样生出来的呢?) 云何修行退?云伺修行生?(怎样修行的人,中途会生退心?什么是修行人进步的情形呢?) 禅师以何法?建立何等人?(教授禅观的大师们,他们教的是哪几种方法?而且应该教哪些人去修持掸观呢?) 众生生诸趣,何相何像类?(一切众生,往生各道,是什么形相?究竟有多少种类呢?) 云何为财富?何因致财富?(如何是真有财富,用什么方法才会获得财富呢?) 云何为释种?何因有释种?云何甘蔗种?无上尊愿说。 (如何才是释迦的种族?如何才会有释迦种族的形成?又如何才是释迦甘蔗种族的系统呢?) 云何长苦仙?彼云何教授?(何以会有长修苦行的仙人们?他们所教授修持的,是用哪些方法呢?) 如来云何于,一切时刹现,种种名色类,最胜子围绕? (何以说:诸佛菩萨,常在一切时中,常在一切刹土上,以各种不同种类的名相和色身,显化度人。为何有无量数的人间天上的最胜佛子们,时常围绕着佛呢?) 云何不食肉?云何制断肉?食肉诸种类,何因故食肉? (何以佛戒人食肉,佛用什么制度来戒除肉食?那些食肉的众生们,为了什么要肉食呢?) 云何日月形,须弥及莲华,师子胜相刹,侧住覆世界。 如因陀罗网,或悉诸珍宝,箜篌细腰鼓,状种种诸华。 或离日月光,如是等无量。 (为什么佛说:法界中有无数的刹土,有无数的须弥山,又名妙高山?而有的世界,形如莲花?为什么最好的世界又名为“师子相刹”?而且各种世界,犹如器皿一样,有覆有仰,有侧有横的呢?为什么无尽虚空中的无量世界,犹如帝释天的宝网,重重无尽。有的形如珍宝,有的形如箜篌和细腰鼓等等光彩夺人,不一而足,但为什么另有一些世界,却没有像我们一样有日月的光明呢?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云何为化佛?云何报生佛?云何如如佛?云问智慧佛? (什么是佛的化身、报身、法身和智慧身呢?) 云何于欲界,不成等正觉?何故色究竟,离欲得菩提? (为什么佛说:卢合那报身佛,在欲界中,不能成无上正觉?而于色究竟界中,才能证得菩提正觉的呢?) 善逝般涅槃,谁当持正法?天师住久如?正法几时住? (当佛入于涅槃以后,谁在此世间主持正法呢?究竟佛住世多久呢?佛的正法,又能住世多久呢?) 悉檀及与见,各复有几种?(悉檀和解脱的知见,都各有几种呢?) 毗尼比丘分,云何何因缘?(佛由什么因缘,要制定出家比丘们的毗尼“戒律”呢?) 彼诸最胜子,缘觉及声闻,何因百交易,云何百无受? (这些佛法中的最胜佛子们:例如声闻与缘觉等,为什么有的会受因缘支配或变易生死?究竟怎样才能达到无所挂碍的极端寂灭的境界呢?) 云何世俗通?云何出世间?(如何是世俗的神通?如何是出世间的神通呢?) 云何为七地?唯愿为演说。(什么是大乘菩萨七地的心量呢?) 僧伽有几种?云何为坏僧?(僧众共有几种?怎样才算是破坏和合僧的徒众呢?) 云何医方论,是复何因缘?(什么是佛的医方论?由于什么原因,佛要发明这些医方?) 何故大牟尼,唱说如是言,迦叶拘留孙,拘那含是我? (为什么我们伟大的佛要说:过去历劫中的迦叶佛、拘留孙佛,以及拘那含佛等,都是我的化身呢?) 何故说断常,及与我无我?(为什么佛要说明世间的断见和常见,以及我和无我的涵义呢?) 何不一切时,演说真实义。而复为众生,分别说心量? (为什么佛不在任何时地,只说一种佛法的真义?而却为一切众生们,分别介绍各种心量不同的法门呢?) 何因男女林?诃梨阿摩勒?(何以世间会有男女等众生?又有诃梨阿摩勒等果木呢?) 鸡罗及铁围,金刚等诸山,无量宝庄严,仙闼婆充满?(为什么这个世间的边缘,会有鸡罗、铁围、金刚等山围绕?而且这些山中,都充满了无量的珠宝,都住着许多会幻化的神仙们呢?) 无上世间解,闻彼所说偈。(这两句应该是结集经文的人所加进去的话,因为佛具一切智,彻底了解万法的本源,所以又别称他为无上此间的解脱者和解惑者。) 大乘诸度门。诸佛心第一。(这两句,才是佛所说本经的真义,他说大乘的一切法门,是以诸佛的心地法门为第一。) 善哉善哉问。大慧善谛听。我今当次第。如汝所问说。 (这四句,文从字顺,大意已如原文。下面都是佛回答的话。) 生及与不生。涅槃空刹那。趣至无自性。 (生灭和不生不灭,涅槃寂灭和刹那虚空等等的说法,无非都是使你内证自觉,进入一切诸法空无自性的境地。) 佛诸波罗密。佛子与声闻。缘觉诸外道。及与无色行。如是种种事。 (佛法有六度等的法门。佛的弟子们,有声闻,缘觉等种类。还有些外道学者,以及进入“无色定”的修行者。诸如此类等等事情,其中的问题还多得很呢!) 须弥巨海山。洲渚刹土地。星宿及日月。外道天修罗。 (其他还有须弥山和四大海水,以及世界的洲渚和土地,天上的星宿和日月,外道们和天人们与阿修罗(天魔)等等,也都是问题啊!) 解脱自在通。力禅三摩提。灭及如意足。觉支及道品。 诸禅定无量。诸阴身往来。正受灭尽定。三昧起心说。 (佛法的解脱,自在和神通,以及佛的十力和禅定三昧正受等的境界,生灭灭尽和佛的四如意足、七觉支和三十七道品,一切禅定的各种无量境界,和中阴身的往来生死,正受中的灭尽定,和住三昧定中的起心说法等等,这也那是问题啊!) 心意及与识。无我法有五。自性想所想。及与现二见。 乘及诸种性。金银摩尼等。一阐提大种。荒乱及一佛。 智尔焰得向。众生有无有。 (心意识、二无我、五法、三自性,以及能妄想的,所妄想的,能见和所见的。佛法各乘的种性,犹如金银和珠宝的性别。断无善根的一阐提种性,以及荒乱众生和一乘佛道,智慧和妄想的趣向,众生的有无等等,这也都是问题啊!) 象马诸禽兽。云何而捕取。譬因成悉檀。及与作所作。 丛林迷惑通。心量不现有。诸地不相至。百变百无受。 医方工巧论。伎术诸明处。诸山须弥地。巨诲日月量。 下中上众生。身各几微尘。 (有什么理由可以捕捉象马和禽兽?用因明的论辨方法,如何才能和佛法相应?因果的根据是什么?大众所迷惑不解的神通道理,以及自心现量的不可捉摸,和菩萨十地之间的互相关系,乃至几百变化而都归于无相无受的奥义,医方和工巧等等的理论,伎术和因明声明等的方法和道理,甚至一切山和须弥山的情形,大海洋和日月的大小,下中上各等的众生们,一身具有多少的物质微尘等等,这也都是问题啊!) 一一刹几尘。弓弓数有几。肘步拘楼舍。半由延由延。 (每一刹土究竟有多少物质微尘的数量?一弓有多少长?一肘和一步有多少的拘楼舍,半由延和一由延中间有多少的距离?——大千世界为一刹土,二尺为一肘,四肘为一弓。五百弓为一拘楼舍,十拘楼舍为一由延,由延又译为由旬。这也都是问题啊!) 免毫窗尘虮。羊毛(麥廣)麦尘。钵他几(麥廣)麦。阿罗(麥廣)麦几。 独笼那佉梨。勒叉及举利。乃至频婆罗。是各有几数。 为有几阿(少/免)。名舍梨沙婆。几舍梨沙婆。名为一赖提。 几赖提摩沙。几摩沙陀那。复几陀那罗。为迦梨沙那。 几迦梨沙那。为成一婆罗。此等积聚相。几波罗弥楼。 是等所应请。何须问余事。 (由微尘以至于大小度量衡等,这些也都是问题啊!——古注:古印度以七微尘成一窗尘,七窗尘成一兔毛端尘,七兔毛端尘成一羊毛端尘,七羊毛端尘成一牛毛端尘,七牛毛端尘成一虮,七虮成一虱,七虱成一芥子,七芥子成一大麦,(麥廣)就是大麦的别称。半斗名钵他,一斗名阿罗,一斛名独笼,十斛名那佉梨,十万名勒叉,一亿名举利,一兆名频婆罗,一尘名阿(少/免),一芥子名舍梨沙婆,一草子名一赖提,一豆名摩沙,一铢名陀那,一两名迦梨沙那,一斤名波罗。波罗弥楼就是须弥山,等于说须弥山共有几斤?这些也都是问题,如果都想一一明了,哪还有工夫更问余事呢?) 声闻辟支佛。佛及最胜子。身各有几数。何故不问此。 (声闻和缘觉乘的独觉佛们,以及佛的大弟子们,究竟有多少人?他们一身又有多少微尘?你为什么不问这些呢?) 火焰几阿(少/免)。风阿(少/免)复几。根根几阿(少/免)。毛孔眉毛几。 (一朵火焰有多少微尘?一阵风有多少微尘的数量?每一根毛有多少微尘?以及毛孔和眉毛,究竟又有多少微尘?这些也者是问题啊?你为什么不问呢?) 护财自在王。转轮圣帝王。云何王守护。云何为解脱。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保护人民身体财产的最好的帝王?怎样才是一个治理盛世的转轮圣王。何以世间须要王者来守护?怎样才是解脱的法门?这些也都是问题,你当然都须要一一了解。) 广说及句说。如汝之所问。众生种种欲。种种诸饮食。 (你何以不问言语文字广义利狭义的理论根据是什么?包括你现在所问的种种问题。为什么各种众生会有男女饮食的欲望呢?你间这些问题,当然都须要一一了解。) 云何男女林。金刚坚固山。云何如幻梦。野鹿渴爱譬。 云何山天仙。揵闼婆庄严。 (为什么世间会有男男女女如森林般地繁殖?为什么世界的边缘,有如金刚般坚固的高山?为什么世间一切都如梦似幻地不实在,但众生们却如渴鹿般的贪爱不舍呢?何以金刚山等的上面,会有天仙们居住,他们的天地,又如何能像海市蜃楼般的庄严美丽呢?这些也当然都是问题啊?) 解脱至何所。谁缚谁解脱。云何禅境界。变化及外道。 (佛法所说的解脱究竟是解脱到哪里去呢?而且是谁缚住你?又是谁去解脱呢?怎样才是禅定的境界?神通变化与外道的方法和内容,又是怎样的呢?你对于这些问题,当然也都须要一一了解。) 云何无因作。云何有因作。有因无因作。及非有无因。 (什么是一切都从无因而生的理论根据?什么是一切都从有因而生的理论根据?什么是有因与无因的统一和矛盾?以及什么是有因无因都不合理。这些问题,当然也都须要一一了解。) 云何现已灭。云何净诸觉。云何诸觉转。及转诸所作。 (如何是现有还灭?怎样才能净除一切妄念妄觉?为什么一切妄念妄觉流转不已?以及如何才能净化一切的有为有作的妄想?这些问题,当然更须要一—了解。) 云何断诸想。云何三昧起,破三有者谁。何处为何身。 (如何能断除一切妄想?三昧的定境是如何而起的?能脱离欲界、色界、无色界的又是谁呢?脱离了三界的束缚后,他的法身又存在于什么地方呢?这收问题,当然也都须要一一了解。) 云何无众生。而说有吾我,云何世俗说。唯愿广分别。 所问相云何。及所问非我。云何为胎藏。及种种异身。 (为什么一方面认为法界本无众生,而另一方面又说众生都是有个我相呢?如何才是针对世俗所说的法?这些必须详细地广作分别。尤其是当前发问的“我”是如何的?以及“无我’之相又是如何的?何以会形成胎藏的生命?何以有种种不同众生身相的存在?达些问题,当然也都须要一一了解。) 云何断常见。云何心得定。言说及诸智。戒种性佛子。 (如何是断见和常见?怎样才能使心得到定力?如何是言语文字与正智的差别?如何是佛所说的戒性和佛子们种性的差别?这些问题,当然也都须要一一了解。) 云何成及论。云何师弟子。种种诸众生。斯等复云何。 (如何是成为正见的理论?师与弟子之间的关系是如何的?一切众生种种的差别,又是如何的?对于这些问题,当然也都须要一一一了解。) 云何为饮食。聪明魔施设。云何树葛藤。最胜子所问。 (众生们为什么被饮食所拘束,赖以活命?如何是人们的聪明和魔境界变相的差别?何以世间会有树林和葛藤的盘根错节?这些都是佛菩萨的最胜弟子们所要问的,当然也部须要一一了解。) 云何种种刹。仙人长苦行。云何为族姓。从何师受学。 (何以法界之中会形成种种刹土?为什么许多仙人们要长修苦行?世界人类为什么有不同族姓的特征,这些特征的师承又是如何的呢?对于这些问题,当然也都须要一一了解。) 云何为丑陋。云何人修行。欲界何不觉。阿迦腻吒成。 (为什么世上有相貌丑陋,为人所轻视的人?为什么有的人要修行?为什么在欲界中不能证得菩提正觉。而要升华到色究竟界中才能成为正等正觉呢?这些问题,当然也都须要一一了解。) 云何俗神通。云何为比丘。云何为化佛。云何为报佛。 云何如如佛。平等智慧佛。云何为众僧。佛子如是问。 箜篌腰鼓华。刹土离光明。 (什么是世间的神通?怎样才是真正的比丘?如何是化身佛和报身佛,以及如如不动的法身佛和平等智慧佛呢?怎样才称之为僧众?达些都是佛子们应当要问的问题。还有各种众生的国土世界的形状,何以会有许多的不同,为什么有的如箜篌,有的如细腰鼓?同时有的刹土,为什么没有光明呢?对于这些问题,当然都须要一一了解。) 心地者有七。所问皆如宝。此及余众多。佛子所应问。 一一相相应。远离诸见过。悉檀离言说。我今当显示。 次第建立句。佛子善谛听。此上百八句。如诸佛所说。 (心王所统的八识作用,大致分为七种,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和末那[俱生我执的意根]七种识的作用。这许多问题,实在也是人们心里所要了解的,而且也是大家所要问的,就是其他的佛弟子们,也应当要问的。不过,万法由心而生,一切唯识所造,这许多问题,一一都与“心”相关,只要了彻此心,就会远离各种外道及见解上的过错。至于第一义的境界,不是世俗言语所能描述的,我现在将要显示第一义给你,使你了解各种问题的连锁关系和它的中心根据,希望你留意谛听。 (八百句原文如上,不再加译述。) 这时大慧大士再问佛说:“所有的识有几种‘生’(生起)、‘住’(存在)、‘灭’(消逝)的作用呢?”佛况:“所有的识有两种‘生’、‘住’、‘灭’的作用,都不是思量推测所能够明了的。什么是所有识的两种‘生’呢?就是所谓流注生及相生。如川流不息地生生不已,名为流注生。因此而发生所有相续不断现象,名为相生。什么是识的两种‘住’呢?就是所谓流注住及相住。如瀑布流注般的宛然相续,才有一切现象界的存在。什么是识的两种‘灭’呢?就是所谓流注灭及相灭,即是相续存在的力量同时不断的消逝,和现象的消灭。” 佛又说:“一切识有三种现象。一是转相,乃是辗转变化的现象,称之谓转识。二是业相,乃是业力的现象,称之谓业识。三是真相,乃是圣智的现象,称之谓正智,或名真相。”又说:“如果广泛的说有八个识。简略来说,只有三种识:一是真识。乃是真相之识,称之谓真识(又名为如来藏识)。二是现识。乃是对境所显的现量识,称之谓现识。三是分别事识。乃是能分别一切事物的分别识,称之为分别事识。如何才能明了现识所显示的现量境的作用呢?举譬喻来说:犹如明镜照物,能够摄取任何现象,相来不拒,相去不留。现识的作用也同这个情形一样。” 佛又说:“现识与分别事识,这两种作用,会不会冲突呢?从表面看来,好像这个现行识的现量境完了,才生起分别事识。其实,它两个是互相辗转发生作用,互为因果的。当接触外界的现象时,接受不可思议的熏染,和产生不可思议的变化,这就是现识的因。吸收内外种种的六根六尘现象,和受无始以来习惯性的妄想熏染,就形成分别事识的因。” 佛又说:“如果要恢复本来真识的自相(如来藏旧的真相)。只要先消除能接受习气熏染的虚妄分别事识的作用,那一切身心的根识自然消除,这样就是灭了识相。”佛又说:“只要把生起相续作用的生因消灭了就可以啦。因为把所以生起相续作用的‘因’灭了,自‘因’相继而生的‘缘’也就自然消灭,那么,相续的作用也自然无法存在。这里所说的相续的因和缘又是什么呢?所谓‘因’者,乃是基于现量而显的现识转相作用,它依于无始以来的妄想熏染习气而生。所谓缘呢?就是依他而起,从心识中,引起见分分别的境界。譬如泥团和微尘,泥团不一定就算是微尘,微尘累积才构成了泥团。如果说它是两物,但泥团其实就是微尘累积而成。如果说它是一物,但它们却是两个形体。所以泥团与微尘本质上虽然相同,现象上却有差别。又譬如金了做成了任何器皿,器皿的作用性质不同,而并不失去金子原来的性能。由这个譬喻,你可以了解现识所起的现量境,一转而引起分别事识等的作用,都是如来藏识(阿赖耶识)真相转变的转识所形成的。如果如来藏识和转识等的形成作用,根本是两回事,那么,就不应该认为如来藏识就是转识等的因子。如果认为不是相异的,那么转识等所形成作用的现象灭了时,如来藏识也就跟着灭了。事实上,转识之间,有变化坏灭的迹象,但如来藏识的自相,却是不灭的。要知道所谓诸识灭者,不是如来藏识的自相消灭了,只是转识业相的流注现象灭了。如果如来藏识自相也会灭的话,那么如来藏也便是有生灭的了。果真是如此,那就等于外道们的断见理论了。” 佛说:“一般外道们的理论,认为只要远离外境,不去吸收外在的境界,那业识相续流注的力量就自消灭了。如果说:业识相续流注真能消灭的话,那无始以来的诸识种性也应当是断灭的,那就不能说如来藏的真识自相却能含藏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种子了。他们说:识的相续流注业力,并非从因缘而生;例如眼识也不是从色、相、空、明等等因缘会聚所生,实在是另有一物主宰的。或说是另有其他原因,如因神的主宰,或自在天主,或是宿命,或是玄妙,乃至于说是时间或数理,以及说它是物质等的能力所生。” 佛说:“再加分析,便有七种自性:①集性自性。(自心能收集一切善恶业力的性能。)②性自性。(自性本智的性能。)③相性自性。(了解内外一切现象的性能。)④大种性自性。(地、水、火、风四大种和万物性空缘起的性能。)⑤因性自性。(推理形而上的理念性能。)⑥缘性自件。(觉知已离有无空幻的性能。)⑦成性自性。(自觉圆满的性能。)共次:又有七种第一义:①心境界。②慧境界。③智境界。④见境界。⑤超二见境界。⑥超佛子地境界。⑦如来自到境界。这都是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内证自性正觉,依性所说自性的第一义心的境界;以这自性正觉第一义心,成就如来在世间、出世间最上乘的法门。这都是诸佛在正觉自性中的慧眼,透入自性和众生的共相所建立的义理,不和一般外道们的邪见理论相同。何以不相同呢?他们都从自我心理的体验境界上,由妄想推理产生见解,不能反观自己觉知和认识的真实与否,便确定为如比如彼,却不知一切世间或出世间的事物,都是自心妄想分齐(分析或归纳)所显现的差别境象。一般无智愚痴的凡夫们,没有实际体证形而下万有事物之性,都是无自性的。因此,更不能证入自性形而上的第一义,所以也就见有见无,形成相对的矛盾理论了。” 佛又告大慧大士说:“如果能够灭了无知、业、爱的因(妄心)和所缘(内外境界),就可以灭掉要想所生三有(欲界、色界、无色界)的苦受之果。同时也就可以见到意识所生的内外一切现象。都是八自心现识所显的幻境。此理今当重说。例如有些出世的学行和婆罗门等的理论说:无始以来、万物从无中生有,有无本身互为因果。甚至有的还说虚无中另有—物,(如魂或造物主等)和时间、运数等缘会聚集而生人我的身心。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生就是灭的开始等等理论。他们不明了真如自性是随缘常住不变的,所以对于宇宙精神的延续,和事物生元的存在功能,以及涅槃自性,本自寂灭的圆满,与乎形而上的道和业力的依存,乃至因果的真义,和道果的真谛等等,都被他们说成虚无缥缈,成为破坏性的断灭论据。只认为从无生有,有了还无。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他们现在既无法证实生命原来的根源,同时也无从见到根本的缘故。这些理论和见解,都如破漏的瓶子,实在不能再装东西。又等于烧焦了的种子,永远也不会发芽再生了。大慧啊!要知道。如果身心所依的自性,一成过去,就算已经灭了,那么,过去的已过去,和现在又有什么相关呢?而且现在是现在,现在又怎样和过去连接呢?未来的,既然是未来,又如何衔接现在和过去呢?在这中间,所谓时间三世,又从哪里连续得起来,怎么建立它的次序呢?这些都是从个人心理上主观妄想的成见所生,没有根本真实的原因可以依据。又如果说无中可以生有,那虚无和实质,两种是绝对的矛盾,何以又能配合心理意识的作用?倘使这样三缘和合,可以生出万物,那么,心理意识幻想沙子产油,沙子就能够产油吗?心识幻想龟壳生毛,龟壳就会生毛的吗?由这个辨证,可知这些理论和宗旨,都不能成立,都不是绝对肯定性的真理,而且是自相矛盾的。所以说他们这些理论,都是错误的见解,那么,他们的所作所为,也都是毫无意义了。他们之所以说“有”、“无”、“识”等三缘和合,便生出万有,那是因为他们只见到世间现实事物中的因果定律,从过去的事实已成了虚无,以现在的存在,推测未来的无相,因此认为其中的法则,是有无相生,互为因果的。其实,都是根据心理的直觉作用,妄心观察所得。都由无始以来的习气薰习而生的成见,所以才有这种见解。大慧啊!可是愚痴的凡夫们,被自心恶见淹没,被邪说所迷醉,却妄称自己已经得到大智慧的成就呢!” 佛说:“再说,有些求出世的学者和婆罗门等,见到一切事物,本来都没有单独存在的自性,郡是暂时偶然的幻有现象。世间的事物,虽然有景象而实际上都是虚无,正如浮云的聚散,如点火旋转而成轮,如海市蜃楼的变幻,如阳光里的幻焰,如水中的明月,如梦里的空花,这一切的一切,无非是自心内外的妄想所现。它自从无始以来,便自虚幻地存在,但又都离不了真如自性心体功能的全体大用所生。如果把妄想的因缘灭尽了,远离妄想,远离能所等说,离能观和所观的作用,就可以明了身心(和一切相依为命的物质形器世间)等等,那是藏识(阿赖耶)功能所显现的境界。此外并无一个另有包藏万有之机的主宰存在,世界上也没有—个实际可以被主宰的东西。所有事物的过程,虽有生起、存在、消灭的情形,但都只是现象的作用,在真如自性的根本上,就本来无生,所以也无所谓有灭,一切都是自心所现。如果能够如此思惟观察求证,就能够了解自心所生的依他起,和遍计所执等分别心理现状的作用了。大慧啊!如果能够这样,他必然会到达生死和涅槃平等不二的境界,善于巧妙地运用大悲心的方便,没有求功用之心而自然会达到功用的效果。他会证到一切众生世界,完全如梦幻似地存在,见到一切缘起本来性空,不会再被内外境界的因缘缠扰,包就证得宇宙万有都是真如一心的性空缘起。由此渐次进入无相境界。由菩萨初地开始,逐步依次上进,最后证得圆满菩萨十地境界的各个三昧。既然证得了三界唯心,诸法如幻,依此修行,也就自然能够善于分别观察,到达如幻三昧的境界,而度到自心湛然寂净,智慧实相的彼岸,舍离流浪生死海中的苦趣,到达究竟无生的境界。证得坚固不变如金刚似的能断微细无明的正定,得入如来如如不动的千百万亿化身的境界。神通自在,与慈悲方便等,都能够庄严具足,可以自由出入于一切诸佛的刹土,也可以自由出入一切外道的境地。这些都是由于真能合离心意识的功用,而转身证得菩萨境界的妙有之身,然后终于达到如来果地的妙色身了。” 佛说:“如果要证得如来境界的法界一身者,应当放下这个身心所生起的妄心作用,和依他而起的因缘会聚所生的妄心现象。舍离由心所造的——生起、存在、消灭等虚幻的境界。只要彻底了解万法唯心;也就是说要认清宇宙万有,无非是一个真心全体的大用。由此观察心理妄想,无始以来都是虚妄习气的力量;才能解脱三界万有的系缚。由此寂静思惟,达用归体,证得万物原是一无所有。如此自能渐次达到佛地寂静圆满、本自无生的圣境,证得自身本具彻底自觉的圣智。不久当得一心自在的能力,自然开发究竟的无功用行,正像如意宝珠之在盘中,随众生业力观察角度的不同,发现各种不同的色相,而宝珠自身,却自依然无相。所以才能顺应众生各种微妙之心,以种种形态的化身,随顺众生心理和心量,使他惭次进入菩萨的各地境界,最后度到寂静的彼岸。所以我说:你们应当修学各自悉檀内明此心本具三昧的善法。” 佛说到这里,大慧大士又问:“希望您再说心、意、识的五法——名、相、分别、正智、如如——的自性现状。也就是诸佛和大士们所依此修行的,而使自心不再执著混和于外缘的各种情况,所谓廓然朗照,显示真心自体的圆成实相,切实证到一切佛所说三界唯心的真实境界。这也就是您这次在楞伽国摩罗耶山的海岛中.为同来集会的大士们连声赞叹如来法身、似无边大海的藏识(阿赖耶)和现行的心理状态。”佛说:“眼识所生观看的作用,简说是由四种因缘,才形成眼识随境而转的现象。哪四种因缘呢:①自心现识的本能活动,于不知不觉间,具有吸收外境的性能。②无始以来,就赋有色相习气所熏习的虚妄作用。③心识自性分别的习惯。④现行心理,随时随地要见种种色相的缘故。有此四种因缘,就使平静无波似的藏识海中,掀起波涛汹涌的洪流。当此全海既已生波,那平静的如来藏识,也就统统变为洪涛巨浪了。” 佛说:“又例如眼识作用发生时,所有眼睛的生理机能,所有神经和细胞,以及所有的毛孔,都同时产生作用。而且眼识一生起了作用,其他心理境界,就会依次跟着引发。至于引发的情形,就像眼眨眉毛动一样,几乎是同时并生的。譬如一个大的明镜照见了外界物象,无论巨细,都能同时照见。犹如猛风吹动了海水,整个的大海,就一变为波浪滔天了。当平静的心识海中,为外界境象之风所吹动时,心中也就顿时生起了万象,由此洪涛巨浪,就汹涌不断了。‘外境界风,飘荡心海,识浪不断。’虽然心理的浪潮,都是由于身心内外的境风所引起的,粗看起来,似乎都是心波动荡的一种心理现象,但细加分析,却各有不同的性质。也就是说:心波同是识浪所生,作用却有不同的区别。而见其中相辅相成,互为因果,配合心量和业力,以及时间和空间而发生各种不同的现象,愈入愈深,愈缠愈紧,自心偏要执着虚妄的境象,不肯放舍。因为人们不能彻底了知外物的色相,都无自性,所以五识身——眼、耳、鼻、舌、身——就都随着外境色相的作用而转了。大慧啊!所谓意识,也就是和前五识同时俱生,因为它有识别各种事物的作用,就名为意识。它对于前五识,有时或起差别分段的了知作用,有时也可以全体同时了知。不过五识身和意识,尽管随时在轮转不休,可是都不能自知自身便和意识互为因果的,只是各自在微细生灭的现象中辗转不休,执著各种差别的境界,和分段的现象,觉得它各自在转,都不能到达无分别的境界,各了自境的边际。例如许多有修行功力的人,进入禅定三昧的时候,并不觉知自心无始以来微细熏染的习气还在流转,意谓自己已经灭了诸识的作用,所以现在才得到了禅定境界的正受。其实,他不知道,所谓禅定三昧的正受境界,实在并不是灭了真如自相而入正受。因为无始以来能熏习种子的真如功能是不灭的,所以在禅定三昧之中,真如藏识固自不灭,只是境界转时,诸识没有执著摄取外境的因缘,所以好像觉得是意识等完全灭了似的。” 佛说:“这个极其深细的藏织(阿赖耶)的究竟边际,除了已经到达如来果地,以及真实证入菩萨境地的大士们外,其他如声闻、缘觉、外道等修行人,他们所得的三昧智慧之力,决不可能推知它绝对性的义理和境界的。至于已证入菩萨诸地的大士们,有他的善巧智慧和方便法门,能够于先佛的圣教经文中,研究判断它的章句义理,能够信入藏识的境界;但如要切实了然明白它的究竟道理,必须要得最殊胜的、无量无边的善根因缘成熟,能摆脱自己心中现行的虚伪妄想,宴坐在寂静的山林中,由修习下土道(天人乘),渐次进入中士道(声闻和缘觉乘),再进至于上士道(菩萨大乘)逐步依次循序上进,渐渐才能发现自心妄想流注的作用。等到修持的功行圆满,自然会得到无量诸佛来灌顶(性光和智慧的加庇),证得自在之力和神通三昧,与诸大善知识和佛子们把臂同游。然后才能解脱得度,确实远离了心意识,见到自心所现的自性境界,才能度过虚妄习气的生死苦海。大慧啊!所以说:凡是真实修行的人,应当亲近最殊胜难得的善知识。”说到这里,佛就归纳这些道理,作了一篇偈语说: 譬如巨海浪。斯由猛风起。洪流鼓冥壑。无有断绝时。 藏识海常住。境界风所动。种种诸识浪。腾跃而转生。 (这是说:譬如一个大海,风平浪静,澄然湛寂,忽然吹来阵阵的烈风,使平静的大海,生起重重无尽的浪波,从此便如万壑怒号,天地晦冥,再没有停息澄清的时候了。如来藏正是如此,它本是澄然湛寂,随缘常住而不变的,因内外境风的吹荡,便使寂然清净的本体,随变为浪潮起伏,跟着生起前面七识的种种作用。由此波浪互相撞击,奔腾澎湃,便转生一切境界,而无有止境了。) 青赤种种色。珂乳及石蜜。淡味众华果。日月与光明。 非异非不异。海水起波浪。七识亦如是。心俱和合生。 (这是说:须知世间种种色相,乃至如地下的矿物,林中的植物,与天上的日月光华等等,追溯根源,也都是由如来藏识一体的变相。这些物体和藏识,在本质上并非相异,可是当它们形成为万物之后,却不能说与心识的作用是无异的了。譬如海水既然转变成为波浪,波浪的形式与作用,和整个的海水便不同了;可是波浪的根本,还是由海水所转变而来的。由物的方面来说,万类的分齐差别(分化和归类)也都是从此一体所化生。由心的方面来说,七种识的分别作用,也都是由如来藏识所转生。又因心与物的和合,发生世间种种事情,于是本来澄清的识海,便永无宁日了。按:青赤等种种物色,是指眼根色尘的对象。珂珮是指耳根声尘的对象。乳及石蜜,是指鼻根香尘的对象。淡味众华果,是指舌根味尘的对象。日月与光明,是指身根触尘的对象。) 譬如海水变。种种波浪转。七识亦如是。心俱和合生。 谓彼藏识处。种种诸识转。谓以彼意识。思惟诸相义。 不坏相有八。无相亦无相。 (这是说:譬如澄清寂静的海水,它一经变动以后,就转变为种种波浪的现象。由心所生七识的作用,也是如此,也都是由如来藏所出发而和合俱生的。也就是说:当七个识生起作用的时候,如来藏识即全海成波;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第六意识,它会生起思惟的作用,分别各个识的现象和道理。总之识的作用和现象,大体分作八个,但虽然它有八个作用的不同,其实它又是无定相可得的,而且所谓无相,就是相的毕竞空,无相便是无相,并无另外有一个无相之相可得。) 譬如海波浪。是则无差别。诸识心如是。异亦不可得。 (这是说:譬如海水,当它起了波浪的作用时,它便全海成波,但现象和作用虽然有了不同,可是它们同为海水,却是本无差别的。当它由波浪还成海水的时候,只是现象和作用的平息,也并无另有一个所归还之处。一切识的作用产生,仍然不离于心。所谓心识,也仅是体用上的不同,根本就没有什么差别可说。) 心名采集业。意名广采集。诸识识所识。现等境说五。 (这是说:藏识就是能累积一切业力的根本,意识就是能广为采集业力的先锋。所谓一切唯识的作用,便是指能识别和所识别的分别作用。以名数而言,虽有心、意、意识等等的差别,其实,都是根尘相对,一念妄心之所起。当它对内外境界起作用的时候,便形成了前五识,而前五识的对境未生分别之初,也就是识的现量境了。) 这时,大慧大士又以偈问道: 青赤诸色像。众生发诸识。如浪种种法。名何唯愿说。 (这是说:世间一切呈现的色相,乃至如青赤等等的光色,使众生们发生眼的识别作用,为什么却说它像波浪和海水一样,只是一体的变相,完全根据如来藏而来的呢?还希望您为我们解放其中的道理。) 佛也就以偈回答说: 青赤诸杂色。波浪悉无有。采集业说心。开悟诸凡夫。 (这是说:青赤等等的光色,也只是如来藏识变化而生的暂有现象而已,它们的根本,原来是空无所有的,就如大海的平静无波一样,只因自心执著成相,采集累积,便成为业力的依存作用了。所以佛说一切无非是自心之所生.用这譬喻使凡夫们开悟其中的真谛。) 彼业悉无有。自心所摄离。所摄无所摄。与彼波浪同。 (这是说:由心而有业,但业力的自性本空,如果自心摆脱了能摄取和所摄取的作用,那便同大海中的波浪一样,就会返本还原,自己归还于清净寂灭的大海水了。) 受用建立身。是众生现识。于彼现诸业。譬如水波浪。 (这是说:众生们只于世间光色等等各种现象之中,互相资生受用,所以就形成身心性命的存在,这便是现识的境界。它在其中显现一切业力的因果,互相辗转循环,便如波浪的重重叠叠,层出不穷了。) 这时,大慧又以偈语问道: 大海波浪性。鼓跃可分别。藏与业如是。何故不觉知。 (这是说:佛以大海和波浪的现象和关系,用作识诲心波的譬喻;但是波浪与海水,是有它的活动现象,因此可以用知识来分别的,业力和藏识的关系,如果也是这个道理,为什么人们却感觉不到呢?) 佛又以偈回答说: 凡夫无智慧。藏识如巨诲。业相犹波浪。依彼譬类通。 (这是说:因为凡夫们的智慧低劣,他们不能了解藏识是像澄清湛寂的海水。业力的现象,像大海中所起的波浪一样,所以只能用譬喻来做说明,使他们依此类通,反求诸己,便可以豁然而悟了。) 这时,大慧又以偈语问道: 日出光等照。下中上众生。如来照世间,为愚说真实。 已分部诸法。何故不说实。 (这是说:日出东方,光明便普照世间,无论上中下的众生们,都蒙受阳光的普照。大智慧如佛者,正像日光普照世间,是为一般愚痴凡夫们,演说真实之法,然而我佛既已为众生演说各种各类的法门,何以却不说心的真实体相呢?) 佛又以偈语回答说: 若说真实者。彼心无真实。譬如海波浪。镜中像及梦。 一切俱时现。心境界亦然。境界不具故。次第业转生。 (这是说:如果要说心的真实体相,此心就根本没有世人所想象那样有一真实的东西存在。真实这个名词。也只是世俗知识上的一个观念,因此不可循名执相,妄求真实。譬如海水生起波浪,它就一时俱生,并非前后次第的出现。又如镜中照见形象,梦中显出各种境界,都是一时之间,同时俱现的。心的境界作用,也是如此,不过有时候它却有次第因缘的作用,互相依存,辗转生起业力的因果关系。) 识者识所识。意者意谓然。五则以显现。无有定次第。   (这是说:所谓识的意义,就是指此有分别了知的作用。最明显的,便是心理意识有分别然与不然的鉴别作用。前五识如:眼、耳、鼻、舌、身,它们有显现境界的现量功能,而且并不循一定的次第发生,当它在某处应用时,使显现出它的现量作用了。) 譬如工画师。及与画弟于。布彩图众形。我说亦如是。 彩色本无文。非笔亦非素。为悦众生故。绮错绘众像。 (这是说:意识对于前五识,正如画师教导学画的弟子们,指挥他们如何去着色,如何去描画。至于内外的各种境界,犹如画画的彩色。境界本自无心,正像彩色的本身,本来就没有文彩。当它由人们的心意画成一张图画的时候,这张图画的本身,既非是笔,也不是无形象的白纸,只是综合各种线条与色彩,便构成为一幅图画了。如果仔细分析它的各个部门,也就根本没有东西。我说心意识等作用,也是如此,其实,都无真实的自性存在。) 言说别施行。其实离名字。分别应初业。修行示真实。 真实自悟处。觉想所觉离。此为佛子说。 (这是说:为了言语文字表达它的功用,所以使用各种理论和譬喻来分别解说。至于心的真实体相,它根本是超越文字言说的一种境界。我之所以仔细地分析,只是为了初机认清心识的业力作用。如果要真正了知心的真实境界,只有修行求证,才能切实证得。因为心的真实体相,难有自悟自证,把能觉想的和所觉想的作用,一齐抛却,才能了知它的真实面目。) 愚者广分别。种种皆如幻。虽现无真实。如是种种说。 随事别施设。所说非所应。于彼为非说。 (这是说:为了使无智的愚夫们容易了解,才广为分别,说出其中的道理。事实上,这种论辩,皆如梦幻,也无真实的意义,所有种种的解说,无非是因时、因地、因人,随事而说法,便建立各别的法相。如不能对机说法,你所说的与他所需要的并不相合,那在一般人们看来,就认为你在胡说乱道了。) 彼彼诸病人。良医随处方。如来为众生。随心应量说。 (这是说:佛所说的法,譬如良医的因病施药,都是随着众生心量的不同,而说不同的法,使他门随机悟入。) 妄想非境界。声闻亦非分。哀愍者所说。自觉之境界。 (这是说:凡夫们用妄想心来推测佛所说的心识体相,当然不能了解它的境界。即使声闻等人,以他们的智慧来体认,也不见心的本际。大慈大悲的佛陀所说的自心境界,唯有真正自觉内证的人。才能了知它的实际。) 佛说:“再说,如果大乘菩萨们,要知能摄取的自心现量,和所摄取的妄想境界,便应离群索居,不为世俗所拘,而且断除睡眠,从朝至暮,自夜达旦,修习自觉自悟的方便法门:同时也应远离外道的经论言说,以及舍弃声闻、缘觉二乘的学理和境界,一心勤求通达自心现识所生的妄想情状。 “再说,大慧啊!大乘菩萨们,既然建立了住持智慧德相的心愿,对于上乘经的圣智三相,应当精勤修学,什么是须要勤学的圣智三相呢?那就是:无所有相,一切诸佛自愿处相,自觉圣智究竟之相。如是能够修行得此三相,便不至于蹭蹬修途,被懈怠自误,故自懒散犹如跛驴之心,乃至以得少为足,便自以为已得智慧德相的错误了。要知佛法中最胜弟子的菩萨第八地,就是由修此三相而出生的。①所谓无所有相:那就是说乐于修习声闻、缘觉以及外道的境界,才得生起。②所谓自愿处相:那就是说过去诸佛们,都从菩提大悲心流露,自发的大愿力所生。③所谓自觉圣智究竟相:那就是说对于一切法相,都无所执著,自得如幻三昧之身,进循一切诸佛修行所趣的诸地次第而行。这便名为圣智三相,是能到达自觉圣智究竟境界之路,所以有志于大乘的菩萨们,当勤加修学。” 这时,大慧大土又问道:“希望能够说出关于圣智境界中所起分别自性的事相,以及百零八个问题的基本根据。”并且说:“依此说出分别的作用,可以使大乘菩萨们证入自相共相的妄想自性。如果了解分别妄想的自性,那就能够善于周遍观察到人无我和法无我,‘净除妄想,照明诸地,超越一切声闻、缘觉,及诸外道诸禅定乐,观察如来不可思汉所行境界,毕定舍离无法自性。诸佛如来法身智慧,善自庄严。起幻境界,升一切佛刹兜率天宫,乃至色究竟天宫,逮得如来常住法身。’” 佛说:“有一种外道,认为一无所有,便是道的根本,他们执著这种邪见而不肯放弃。他们认为一切诸法,都随因而尽,自体本来是无体的。但他们在这里产生错觉,认为如兔子一样,它本来就是没有角的。所以一切法的根本,也是一无所有,没有就是没有。(这种看法是属于执空的一类,以为无便是究竟。)还有其他的一种外道,他见到地、水、火、风四大种彼此互相依附为物,物体的微质都从物理的变化而来。而见各种原素的差别,都有形象和数量可推,因此他们执著主观的成见,认为兔子无角,是因为兔的种子本来无角,牛的种子有角,所以牛便有角。(这种看法是属于执有的一类,以为有便是真谛。)大慧啊!他们都是堕在或“有”或“无”的二边相对的见解里,不能彻底了解心的识量和自心的境界。自心境界的妄想因此增长不已、而且身心也就建立在这种妄想的基础上领受色身感官的错觉,更复发展为无量无尽思想,却不能反求自心这个思想分别的体相是什么?须知宇宙一切诸法的自性,都由唯心所起,性自离于有无。倘能离有离无,就可不再起任何着相的妄想。如果离了有无而再作兔无角等的推想,这便名为邪见。为什么呢?因为有之与无,都从唯心识量的分别相对观察所得。兔子虽然无角,却不能以此一例,便概括—切法的根本,乃是一无所有的啊!而且基于自心的观察作用,用自心的这个有分别的识量,而说其他的根本一概都是没有自性,所以说不应当作此想法。再说执有的一面呢?须知任何毫末些微的物质微尘,如果加以彻底的分析研究,它们那是无自性可得,哪里是有的呢!大慧啊!凡内悟自觉证入圣智的境界,是离于一切分别,是离有离无的,因此就不应当再因为牛的有角一例,便断然概括一切种子都是本来有物的啊!” 这时,大慧又问:“那也可以说,已经做到无妄想的人,他虽见到了没有妄想的境界。但随着外物,只作比较的思量观察,而自己本身仍然自无妄想,因此便能说一切本来是没有的吗?佛说:“并非如你所说,在观察外物之中,而自心仍然不生妄想,因此便可以说是无的。为什么呢?因为思想的本身,是依他而起的,出于牛和兔的有角和无角,才生有无角的妄想,所以说妄想是依他起性。那么他既然用依他而起的妄想,来分别求证这问题的究竟,那他所用以求证的根据,已经犯了用彼因去求此果的错误了。此中论据的根本,自身已有同异,如何可以作为推理的标准呢?所以说,并非从观察比较外物,便能妄想不生,便可说是本来一无所有的。大慧啊!如果思想分别,另有实体的话,那就不必因兔角牛角等,才生起有角无角之想。如果思想分别,也同于兔牛的角一样,是另有一可分别的存在,那么,何以分析微尘,或是推求妄想,都同样的毕竟一无所有呢?既然妄想和兔牛的角一样,经分析推求后,都是一无所有的,可见它们都是无自性的。心物二者,既然都无自性,那末又根据什么去说明这个“无”呢?如果因兔无角而说兔本是无角的,可是见到牛的有角,又说兔的种子是无角的,这就是很不合理的论据,智者就不应当作这种不合理的思辨。因为这两者的因,既然并不相同,而要据此来说有说无,便都没有理论的根据。所以这两种论证,都是不能成立的。 “大慧啊!还有其他一类外道们的见解,他们只知执著物理的色相和虚空,以及其间的一切现象和法则,却不能分析归纳,了知虚空分别等差的道理,便把色相和虚空,分离为绝对不同的两物;把虚空当作无,把色相认作实有,因此产生分别等差的妄想见解。大慧啊!须知虚空,也就是一种色相,它是渗入于一切色相之中。而且色相即是虚空,只是能持性和所持性的差别,但只有现象和名相的不同而已。 色相自性本来是空,空中具有现象,所以你就应当善自分别色相与虚空的究竟事理。当四大种生起形成的时候,四大种的各自本相,都自有它的差别。它们的自性虽然是超虚空而存在的,不住于虚空本位,但四大种中,并非无虚空。因为它们产生作用时,必须以虚空为依据。你如果了解这个道理,同样的,便了解观牛有角,便说是有,观兔无角,便说是无,这理论的似是而非了。再说:如果把牛角加以分析,变成微尘,再又分析微尘,分之再分,刹那不停,试问他又根据什么而说有一个“无”呢?由此法则,再来观察其余的东西,也是如此。大慧啊!所以你们应当远离如上面所列举的,以兔无角来执著于无;以牛有角来执著于有等观念;乃至还要舍离虚空和形色等等同异的—切妄想;只应反求自心,静虑思惟,便自能看出种种妄想。以此须随众生,入于一切刹土,才是最殊胜的妙法。以诸法唯自心所现的方便法门,去教授一切初学的众生和佛子们。”这时,佛就归纳这些道理,作了一篇偈语说: 色等及心无。色等长养心。身受用安立。识藏现众生。 (这是说:形形色色的色相,以及分别色相的心理妄想。它们都是无自性的。但凡夫众生们,却依色相等等形色的关系,而滋长增强妄心的作用,因此色身也在其中产生感觉和领受,由此安身立命而形成了众生界的形形色色。其实,心、物、众生三者,都是由于如来藏识的种子所显现的啊!) 心意及与识。自性法有五。无我二种净。广说者所说。 (这是说:如来为了使众生解悟,所以一再解释心意等八识,和五法、三自性及人和法的二种无我的境界。) 长短有无等。展转互相生。以无故成有。以有故成无。 微尘分别事。不起色妄想。心量安立处。恶见所不乐。 (这是说:宇宙间的形形色色,是互相对立,互为变化的。所以长短相形,有无相生。它们都是互为因果,递相嬗变,生生不已。物质微尘的生灭法则,就是如此。所以智者于色空二者之间,便不妄认色尘是实有的。须知心物众生,原来都为唯心现量所起,由此建立世界的形形色色。但这个道理,却不是无智邪见的人所能了解,所以他们也就不能净除心中的妄想恶念了。) 觉想非境界。声闻亦复然。救世之所说。自觉之境界。 (这是说:须知此理的真意,绝不是从觉受与思想上可以体证得到的。即使达到声闻道果的境界,也不能了解它的究竟。大慈大悲的救世佛陀一再地叮咛我们,如要证得此中真际,乃是自觉的境界,便必须在心中去自证自觉。) 这时,大慧大士又问:“怎样才能够净除一切众生自心分别妄想的流注?此中究竟是顿然而住的顿法呢?还是惭修而成的渐法呢?”佛说:“如要净除自心分别妄想的流注,那是渐修而净的,并非是顿然而住的;譬如果木,是渐熟而成,并非顿然而长的。譬如制造陶器,是渐渐造成,并非顿然而成的。又譬如大地生长万物,都是渐渐而生,并非顿然而生的。又譬如人们学习音乐、书、画等种种技术,是惭惭学成,并非顿然而得的。 “可是又不尽然如此;譬如明镜,顿时显现一切有无的色像;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分别妄想的流注,也是同样情形,要顿时呈显无所有的无相清净境界。又譬如日月一样,顿时照见一切色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2s
Copyright ©2022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