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書 · 傳 · 張騫李廣利傳
張騫,漢中人也,建元中爲郎
時,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頭爲飲器,月氏遁而怨匈奴,無與共擊之
漢方欲事滅胡,聞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騫以郎應募,使月氏,與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隴西
徑匈奴,匈奴得之,傳詣單于
單于曰:“月氏在吾北,漢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漢肯聽我乎?”留騫十餘歲,予妻,有子,然騫持漢節不失
居匈奴西,騫因與其屬亡鄉月氏,西走數十日,至大宛
大宛聞漢之饒財,欲通不得,見騫,喜,問欲何之
騫曰:“爲漢使月氏而爲匈奴所閉道,今亡,唯王使人道送我
誠得至,反漢,漢之賂遺王財物不可勝言
”大宛以爲然,遣騫,爲發道譯,抵康居
康居傳致大月氏
大月氏王已爲胡所殺,立其夫人爲王
既臣大夏而君之,地肥饒,少寇,志安樂
又自以遠遠漢,殊無報胡之心
騫從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領
留歲餘,還,並南山,欲從羌中歸,復爲匈奴所得
留歲餘,單于死,國內亂,騫與胡妻及堂邑父俱亡歸漢
拜騫太中大夫,堂邑父爲奉使君
騫爲人強力,寬大信人,蠻夷愛之
堂邑父胡人,善射,窮急射禽獸給食
初,騫行時百餘人,去十三歲,唯二人得還
騫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傳聞其旁大國五六,具爲天子言其地形所有,語皆在《西域傳》
騫曰:“臣在大夏時,見邛竹杖、蜀布,問:‘安得此?’大夏國人曰:‘吾賈人往市之身毒國
身毒國在大夏東南可數千裏
其俗土著,與大夏同,而卑溼暑熱
其民乘象以戰
其國臨大水焉
’以騫度之,大夏去漢萬二千里,居西南
今身毒又居大夏東南數千裏,有蜀物,此其去蜀不遠矣
今使大夏,從羌中,險,羌人惡之;少北,則爲匈奴所得;從蜀,宜徑,又無寇
”天子既聞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屬皆大國,多奇物,土著,頗與中國同俗,而兵弱,貴漢財物;其北則大月氏、康居之屬,兵強,可以賂遺設利朝也
誠得而以義屬之,則廣地萬里,重九譯,致殊俗,威德遍於四海
天子欣欣以騫言爲然
乃令因蜀犍爲發間使,四道並出:出駹,出莋,出徙、邛,出僰,皆各行一二千里
其北方閉氐、莋,南方閉巂、昆明
昆明之屬無君長,善寇盜,輒殺略漢使,終莫得通
然聞其西可千餘里,有乘象國,名滇越,而蜀賈間出物者或至焉,於是漢以求大複道始通滇國
初,漢欲通西南夷,費多,罷之
及騫言可以通大夏,及復事西南夷
騫以校尉從大將軍擊匈奴,知水草處,軍得以不乏,乃封騫爲博望侯
是歲,元朔六年也
後二年,騫爲衛尉,與李廣俱出右北平擊匈奴
匈奴圍李將軍,軍失亡多,而騫後期當斬,贖爲庶人
是歲,驃騎將軍破匈奴西邊,殺數萬人,至祁連山
其秋,渾邪王率衆降漢,而金城、河西並南山至鹽澤,空無匈奴
匈奴時有候者到,而希矣
後二年,漢擊走單于於幕北
天子數問騫大夏之屬
騫既失侯,因曰:“臣居匈奴中,聞烏孫王號昆莫
昆莫父難兜靡本與大月氏俱在祁連、敦煌間,小國也
大月氏攻殺難兜靡,奪其地,人民亡走匈奴
子昆莫新生,傅父布就翕侯抱亡置草中,爲求食,還,見狼乳之,又烏銜肉翔其旁,以爲神,遂持歸匈奴,單于愛養之
及壯,以其父民衆與昆莫,使將兵,數有功
時,月氏已爲匈奴所破,西擊塞王
塞王南走遠徙,月氏居其地
昆莫既健,自請單于報父怨,遂西攻破大月氏
大月氏復西走,徒大夏地
昆莫略其衆,因留居,兵稍強,會單于死,不肯復朝事匈奴
匈奴遣兵擊之,不勝,益以爲神而遠之
今單于新困於漢,而昆莫地空
蠻夷戀故地,又貪漢物,誠以此時厚賂烏孫,招以東居故地,漢遣公主爲夫人,結昆弟,其勢宜聽,則是斷匈奴右臂也
既連烏孫,自其西大夏之屬皆可招來而爲外臣
”天子以爲然,拜騫爲中郎將,將三百人,馬各二匹,牛、羊以萬數,齎金幣帛直數千鉅萬,多持節副使,道可便遣之旁國
騫既至烏孫,致賜諭指,未能得其決
語在《西域傳》
騫即分遣副使使大宛、康居、月氏、大夏
烏孫發道譯送騫,與烏孫使數十人,馬數十匹
報謝,因令窺漢,知其廣大
騫還,拜爲大行
歲餘,騫卒
後歲餘,其所遣副使通大夏之屬者皆頗與其人俱來,於是西北國始通於漢矣
然騫鑿空,諸後使往者皆稱博望侯,以爲質於外國,外國由是信之
其後,烏孫竟與漢結婚
初,天子發書《易》,曰“神馬當從西北來”
得烏孫馬好,名曰:“天馬”
及得宛汗血馬,益壯,更名烏孫馬曰“西極馬”,宛馬曰“天馬”雲
而漢始築令居以西,初置酒泉郡,以通西北國
因《益》發使抵安息、奄蔡、犛靬、條支、身毒國
而天子好宛馬,使者相望於道,一輩大者數百,少者百餘人,所齎操,大放博望侯時
其後益習而衰少焉
漢率一歲中使者多者十餘,少者五六輩,遠者八九歲,近者數歲而反
是時,漢既滅越,蜀所通西南夷皆震,請吏
置牂柯、越巂、益州、沈黎、文山郡,欲地接以前通大夏
乃遣使歲十餘輩,出此初郡,皆復閉昆明,爲所殺,奪幣物
於是漢發兵擊昆明,斬首數萬
後復遣使,竟不得通
語在《西南夷傳》
自騫開外國道以尊貴,其吏士爭上書言外國奇怪利害,求使
天子爲其絕遠,非人所樂,聽其言,予節,募吏民無問所從來,爲具備人衆遣之,以廣其道
來還不能無侵盜幣物,及使失指,天子爲其習之,輒覆按致重罪,以激怒令贖,復求使
使端無窮,而輕犯法
其吏卒亦輒復盛推外國所有,言大者予節,言小者爲副,故妄言無行之徒皆爭相效
其使皆私縣官齎物,欲賤市以私其利
外國亦厭漢使人人有言輕重,度漢兵遠,不能至,而禁其食物,以苦漢使
漢使乏絕,責怨,至相攻擊
樓蘭、姑師小國,當空道,攻劫漢使王恢等尤甚
而匈奴奇兵又時時遮擊之
使者爭言外國利害,皆有城邑,兵弱易擊
於是天子遣從票侯破奴將屬國騎及郡兵數萬以擊胡,胡皆去
明年,擊破姑師,虜樓蘭王
酒泉列亭障至玉門矣
而大宛諸國發使隨漢使來,觀漢廣大,以大鳥卵及犛靬眩人獻於漢,天子大說
而漢使窮河源,其山多玉石,採來,天子案古圖書,名河所出山曰崑崙雲
是時,上方數巡狩海上,乃悉從外國客,大都多人則過之,散財帛賞賜,厚具饒給之,以覽視漢富厚焉
大角氐,出奇戲諸怪物,多聚觀者,行賞賜,酒池肉林,令外國客遍觀名各倉庫府臧之積,欲以見漢廣大,傾駭之
及加其眩者之工,而角氐奇戲歲增變,其益興,自此始
而外國使更來更去
大宛以西皆自恃遠,尚驕恣,未可詘以禮羈縻而使也
漢使往既多,其少從率進孰於天子,言大宛有善馬在貳師城,匿不肯示漢使
天子既好宛馬,聞之甘心,使壯士車令等待千金及金馬以請宛王貳師城善馬
宛國饒漢物,相與謀曰:“漢去我遠,而鹽水中數有敗,出其北有胡寇,出其南乏水草,又且往往而絕邑,乏食者多
漢使數百人爲輩來,常乏食,死者過半,是安能致大軍乎?且貳師馬,宛寶馬也
”遂不肯予漢使
漢使怒,妄言,椎金馬而去
宛中貴人怒曰:“漢使至輕我!”遣漢使去,令其東邊鬱成王遮攻,殺漢使,取其財物
天子大怒
諸嘗使宛姚定漢等言:“宛兵弱,誠以漢兵不過三千人,強弩射之,即破宛矣
”天子以嘗使浞野侯攻樓蘭,以七百騎先至,虜其王,以定漢等言爲然,而欲侯寵姬李氏,乃以李廣利爲將軍,伐宛
騫孫猛,字子游,有俊才,元帝時爲光祿大夫,使匈奴,給事中,爲石顯所譖
自殺
李廣利,女弟李夫人有寵於上,產昌邑哀王
太初元年,以廣利爲貳師將軍,發屬國六千騎及郡國惡少年數萬人以往,期至貳師城取善馬,故號“貳師將軍”
故浩侯王恢使道軍
既西過鹽水,當道小國各堅城守,不肯給食,攻之不能下
下者得食,不下者數日則去
比至鬱成,士財有數千,皆飢罷
攻鬱成城,鬱成距之,所殺傷甚衆
貳師將軍與左右計:“至鬱成尚不能舉,況至其王都乎?”引而還
往來二歲,至敦煌,士不過什一二
使使上書言:“道遠,多乏食,且士卒不患戰而患飢
人少,不足以拔宛
願且罷兵,益發而復往
”天子聞之,大怒,使使遮玉門關,曰:“軍有敢入,斬之
”貳師恐,因留屯敦煌
其夏,漢亡浞野之兵二萬餘於匈奴,公卿議者皆願罷宛軍,專力攻胡
天子業出兵誅宛,宛小國而不能下,則大夏之屬漸輕漢,而宛善馬絕不來,烏孫、輪臺易苦漢使,爲外國笑
乃案言伐宛尤不便者鄧光等
赦囚徒扞寇盜,發惡少年及邊騎,歲餘而出敦煌六萬人,負私從者不與
牛十萬,馬三萬匹,驢、橐駝以萬數齎糧,兵弩甚設
天下騷動,轉相奉伐宛,五十餘校尉
宛城中無井,汲城外流水,於是遣水工徙其城下水空以穴其城
益發戍甲卒十八萬酒泉、張掖北,置居延、休屠以衛酒泉
而發天下七科適,及載糒給貳師,轉車人徒相連屬至敦煌
而拜習馬者二人爲執驅馬校尉,備破宛擇取其善馬雲
於是貳師後復行,兵多,所至小國莫不迎,出食給軍
至輪臺,輪臺不下,攻數日,屠之
自此而西,平行至宛城,兵到者三萬
宛兵迎擊漢兵,漢兵射敗之,宛兵走入保其城
貳師欲攻鬱成城,恐留行而令宛益生詐,乃先至宛,決其水原,移之,則宛固已憂困
圍其城,攻之四十餘日
其外城壞,虜宛貴人勇將煎靡
宛大恐,走入中城,相與謀曰:“漢所爲攻宛,以王毋寡
”宛貴人謀曰:“王毋寡匿善馬,殺漢使
今殺王而出善馬,漢兵宜解;即不,乃力戰而死,未晚也
”宛貴人皆以爲然,共殺王
持其頭,遣人使貳師,約曰:“漢無攻我,我盡出善馬,恣所取,而給漢軍食
即不聽我,我盡殺善馬,康居之救又且至
至,我居內,康居居外,與漢軍戰
孰計之,何從?”是時,康居候視漢兵尚盛,不敢進
貳師聞宛城中新得漢人知穿井,而其內食尚多
計以爲來誅首惡者毋寡,毋寡頭已至,如此不許,則堅守,而康居候漢兵罷來救宛,破漢軍必矣
軍吏皆以爲然,許宛之約
宛乃出其馬,令漢自擇之,而多出食食漢軍
漢軍取其善馬數十匹,中馬以下牝牡三千餘匹,而立宛貴人之故時遇漢善者名昧蔡爲宛王,與盟而罷兵,終不得入中城,罷而引歸
初,貳師起孰煌西,爲人多,道上國不能食,分爲數軍,從南北道
校尉王申生、故鴻臚壺充國等千餘人別至鬱成,城守不肯給食
申生去大軍二百里,負而輕之,攻鬱成急
鬱成窺知申生軍少,晨用三千人攻殺申生等,數人脫亡,走貳師
貳師令搜粟都尉上官桀往攻破鬱成,鬱成降
其王亡走康居,桀追至康居
康居聞漢已破宛,出鬱成王與桀,桀令四騎士縛守詣大將軍
四人相謂“鬱成,漢所毒,今生將,卒失大事
”欲殺,莫適先擊
上邽騎士趙弟拔劍擊斬鬱成王
桀等遂追及大將軍
初,貳師後行,天子使使告烏孫大發兵擊宛
烏孫發二千騎往,持兩端,不肯前
貳師將軍之東,諸所過小國聞宛破,皆使其子弟從入貢獻,見天子,因爲質焉
軍還,入玉門者萬餘人,馬千餘匹
後行,非乏食,戰死不甚多,而將吏貪,不愛卒,侵牟之,以此物故者衆
天子爲萬里征伐,不錄其過,乃下詔曰:“匈奴爲害久矣,今雖徙幕北,與旁國謀共要絕大月氏使,遮殺中郎將江、故雁門守攘
危須以西及大宛皆合約殺期門車令、中郎將朝及身毒國使,隔東西道
貳師將軍廣利征討厥罪,伐勝大宛
賴天之靈,從溯河山,涉流沙,通西海,山雪不積,士大夫徑度,獲王首虜,珍怪之物畢陳於闕
其封廣利爲海西侯,食邑八千戶
”又封斬鬱成王者趙弟爲新畤侯;軍正趙始成功最多,爲光祿大夫;上官桀敢深入,爲少府;李哆有計謀,爲上黨太守
軍官吏爲九卿者三人,諸侯相、郡守、二千石百餘人,千石以下千餘人
奮行者官過其望,以適過行者皆黜其勞
士卒賜直四萬錢
伐宛再反,凡四歲而得罷焉
後十一歲,徵和三年,貳師復將七萬騎出五原,擊匈奴,度郅居水
兵敗,降匈奴,爲單于所殺
語在《匈奴傳》
贊曰:“《禹本紀》言河出崑崙,崑崙高二千五百里餘,日月所相避隱爲光明也
自張騫使大夏之後,窮河原,惡睹所謂崑崙者乎?故言九州山川,《尚書》近之矣
至《禹本紀》、《山經》所有,放哉!”
時,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頭爲飲器,月氏遁而怨匈奴,無與共擊之
漢方欲事滅胡,聞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騫以郎應募,使月氏,與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隴西
徑匈奴,匈奴得之,傳詣單于
單于曰:“月氏在吾北,漢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漢肯聽我乎?”留騫十餘歲,予妻,有子,然騫持漢節不失
居匈奴西,騫因與其屬亡鄉月氏,西走數十日,至大宛
大宛聞漢之饒財,欲通不得,見騫,喜,問欲何之
騫曰:“爲漢使月氏而爲匈奴所閉道,今亡,唯王使人道送我
誠得至,反漢,漢之賂遺王財物不可勝言
”大宛以爲然,遣騫,爲發道譯,抵康居
康居傳致大月氏
大月氏王已爲胡所殺,立其夫人爲王
既臣大夏而君之,地肥饒,少寇,志安樂
又自以遠遠漢,殊無報胡之心
騫從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領
留歲餘,還,並南山,欲從羌中歸,復爲匈奴所得
留歲餘,單于死,國內亂,騫與胡妻及堂邑父俱亡歸漢
拜騫太中大夫,堂邑父爲奉使君
騫爲人強力,寬大信人,蠻夷愛之
堂邑父胡人,善射,窮急射禽獸給食
初,騫行時百餘人,去十三歲,唯二人得還
騫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傳聞其旁大國五六,具爲天子言其地形所有,語皆在《西域傳》
騫曰:“臣在大夏時,見邛竹杖、蜀布,問:‘安得此?’大夏國人曰:‘吾賈人往市之身毒國
身毒國在大夏東南可數千裏
其俗土著,與大夏同,而卑溼暑熱
其民乘象以戰
其國臨大水焉
’以騫度之,大夏去漢萬二千里,居西南
今身毒又居大夏東南數千裏,有蜀物,此其去蜀不遠矣
今使大夏,從羌中,險,羌人惡之;少北,則爲匈奴所得;從蜀,宜徑,又無寇
”天子既聞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屬皆大國,多奇物,土著,頗與中國同俗,而兵弱,貴漢財物;其北則大月氏、康居之屬,兵強,可以賂遺設利朝也
誠得而以義屬之,則廣地萬里,重九譯,致殊俗,威德遍於四海
天子欣欣以騫言爲然
乃令因蜀犍爲發間使,四道並出:出駹,出莋,出徙、邛,出僰,皆各行一二千里
其北方閉氐、莋,南方閉巂、昆明
昆明之屬無君長,善寇盜,輒殺略漢使,終莫得通
然聞其西可千餘里,有乘象國,名滇越,而蜀賈間出物者或至焉,於是漢以求大複道始通滇國
初,漢欲通西南夷,費多,罷之
及騫言可以通大夏,及復事西南夷
騫以校尉從大將軍擊匈奴,知水草處,軍得以不乏,乃封騫爲博望侯
是歲,元朔六年也
後二年,騫爲衛尉,與李廣俱出右北平擊匈奴
匈奴圍李將軍,軍失亡多,而騫後期當斬,贖爲庶人
是歲,驃騎將軍破匈奴西邊,殺數萬人,至祁連山
其秋,渾邪王率衆降漢,而金城、河西並南山至鹽澤,空無匈奴
匈奴時有候者到,而希矣
後二年,漢擊走單于於幕北
天子數問騫大夏之屬
騫既失侯,因曰:“臣居匈奴中,聞烏孫王號昆莫
昆莫父難兜靡本與大月氏俱在祁連、敦煌間,小國也
大月氏攻殺難兜靡,奪其地,人民亡走匈奴
子昆莫新生,傅父布就翕侯抱亡置草中,爲求食,還,見狼乳之,又烏銜肉翔其旁,以爲神,遂持歸匈奴,單于愛養之
及壯,以其父民衆與昆莫,使將兵,數有功
時,月氏已爲匈奴所破,西擊塞王
塞王南走遠徙,月氏居其地
昆莫既健,自請單于報父怨,遂西攻破大月氏
大月氏復西走,徒大夏地
昆莫略其衆,因留居,兵稍強,會單于死,不肯復朝事匈奴
匈奴遣兵擊之,不勝,益以爲神而遠之
今單于新困於漢,而昆莫地空
蠻夷戀故地,又貪漢物,誠以此時厚賂烏孫,招以東居故地,漢遣公主爲夫人,結昆弟,其勢宜聽,則是斷匈奴右臂也
既連烏孫,自其西大夏之屬皆可招來而爲外臣
”天子以爲然,拜騫爲中郎將,將三百人,馬各二匹,牛、羊以萬數,齎金幣帛直數千鉅萬,多持節副使,道可便遣之旁國
騫既至烏孫,致賜諭指,未能得其決
語在《西域傳》
騫即分遣副使使大宛、康居、月氏、大夏
烏孫發道譯送騫,與烏孫使數十人,馬數十匹
報謝,因令窺漢,知其廣大
騫還,拜爲大行
歲餘,騫卒
後歲餘,其所遣副使通大夏之屬者皆頗與其人俱來,於是西北國始通於漢矣
然騫鑿空,諸後使往者皆稱博望侯,以爲質於外國,外國由是信之
其後,烏孫竟與漢結婚
初,天子發書《易》,曰“神馬當從西北來”
得烏孫馬好,名曰:“天馬”
及得宛汗血馬,益壯,更名烏孫馬曰“西極馬”,宛馬曰“天馬”雲
而漢始築令居以西,初置酒泉郡,以通西北國
因《益》發使抵安息、奄蔡、犛靬、條支、身毒國
而天子好宛馬,使者相望於道,一輩大者數百,少者百餘人,所齎操,大放博望侯時
其後益習而衰少焉
漢率一歲中使者多者十餘,少者五六輩,遠者八九歲,近者數歲而反
是時,漢既滅越,蜀所通西南夷皆震,請吏
置牂柯、越巂、益州、沈黎、文山郡,欲地接以前通大夏
乃遣使歲十餘輩,出此初郡,皆復閉昆明,爲所殺,奪幣物
於是漢發兵擊昆明,斬首數萬
後復遣使,竟不得通
語在《西南夷傳》
自騫開外國道以尊貴,其吏士爭上書言外國奇怪利害,求使
天子爲其絕遠,非人所樂,聽其言,予節,募吏民無問所從來,爲具備人衆遣之,以廣其道
來還不能無侵盜幣物,及使失指,天子爲其習之,輒覆按致重罪,以激怒令贖,復求使
使端無窮,而輕犯法
其吏卒亦輒復盛推外國所有,言大者予節,言小者爲副,故妄言無行之徒皆爭相效
其使皆私縣官齎物,欲賤市以私其利
外國亦厭漢使人人有言輕重,度漢兵遠,不能至,而禁其食物,以苦漢使
漢使乏絕,責怨,至相攻擊
樓蘭、姑師小國,當空道,攻劫漢使王恢等尤甚
而匈奴奇兵又時時遮擊之
使者爭言外國利害,皆有城邑,兵弱易擊
於是天子遣從票侯破奴將屬國騎及郡兵數萬以擊胡,胡皆去
明年,擊破姑師,虜樓蘭王
酒泉列亭障至玉門矣
而大宛諸國發使隨漢使來,觀漢廣大,以大鳥卵及犛靬眩人獻於漢,天子大說
而漢使窮河源,其山多玉石,採來,天子案古圖書,名河所出山曰崑崙雲
是時,上方數巡狩海上,乃悉從外國客,大都多人則過之,散財帛賞賜,厚具饒給之,以覽視漢富厚焉
大角氐,出奇戲諸怪物,多聚觀者,行賞賜,酒池肉林,令外國客遍觀名各倉庫府臧之積,欲以見漢廣大,傾駭之
及加其眩者之工,而角氐奇戲歲增變,其益興,自此始
而外國使更來更去
大宛以西皆自恃遠,尚驕恣,未可詘以禮羈縻而使也
漢使往既多,其少從率進孰於天子,言大宛有善馬在貳師城,匿不肯示漢使
天子既好宛馬,聞之甘心,使壯士車令等待千金及金馬以請宛王貳師城善馬
宛國饒漢物,相與謀曰:“漢去我遠,而鹽水中數有敗,出其北有胡寇,出其南乏水草,又且往往而絕邑,乏食者多
漢使數百人爲輩來,常乏食,死者過半,是安能致大軍乎?且貳師馬,宛寶馬也
”遂不肯予漢使
漢使怒,妄言,椎金馬而去
宛中貴人怒曰:“漢使至輕我!”遣漢使去,令其東邊鬱成王遮攻,殺漢使,取其財物
天子大怒
諸嘗使宛姚定漢等言:“宛兵弱,誠以漢兵不過三千人,強弩射之,即破宛矣
”天子以嘗使浞野侯攻樓蘭,以七百騎先至,虜其王,以定漢等言爲然,而欲侯寵姬李氏,乃以李廣利爲將軍,伐宛
騫孫猛,字子游,有俊才,元帝時爲光祿大夫,使匈奴,給事中,爲石顯所譖
自殺
李廣利,女弟李夫人有寵於上,產昌邑哀王
太初元年,以廣利爲貳師將軍,發屬國六千騎及郡國惡少年數萬人以往,期至貳師城取善馬,故號“貳師將軍”
故浩侯王恢使道軍
既西過鹽水,當道小國各堅城守,不肯給食,攻之不能下
下者得食,不下者數日則去
比至鬱成,士財有數千,皆飢罷
攻鬱成城,鬱成距之,所殺傷甚衆
貳師將軍與左右計:“至鬱成尚不能舉,況至其王都乎?”引而還
往來二歲,至敦煌,士不過什一二
使使上書言:“道遠,多乏食,且士卒不患戰而患飢
人少,不足以拔宛
願且罷兵,益發而復往
”天子聞之,大怒,使使遮玉門關,曰:“軍有敢入,斬之
”貳師恐,因留屯敦煌
其夏,漢亡浞野之兵二萬餘於匈奴,公卿議者皆願罷宛軍,專力攻胡
天子業出兵誅宛,宛小國而不能下,則大夏之屬漸輕漢,而宛善馬絕不來,烏孫、輪臺易苦漢使,爲外國笑
乃案言伐宛尤不便者鄧光等
赦囚徒扞寇盜,發惡少年及邊騎,歲餘而出敦煌六萬人,負私從者不與
牛十萬,馬三萬匹,驢、橐駝以萬數齎糧,兵弩甚設
天下騷動,轉相奉伐宛,五十餘校尉
宛城中無井,汲城外流水,於是遣水工徙其城下水空以穴其城
益發戍甲卒十八萬酒泉、張掖北,置居延、休屠以衛酒泉
而發天下七科適,及載糒給貳師,轉車人徒相連屬至敦煌
而拜習馬者二人爲執驅馬校尉,備破宛擇取其善馬雲
於是貳師後復行,兵多,所至小國莫不迎,出食給軍
至輪臺,輪臺不下,攻數日,屠之
自此而西,平行至宛城,兵到者三萬
宛兵迎擊漢兵,漢兵射敗之,宛兵走入保其城
貳師欲攻鬱成城,恐留行而令宛益生詐,乃先至宛,決其水原,移之,則宛固已憂困
圍其城,攻之四十餘日
其外城壞,虜宛貴人勇將煎靡
宛大恐,走入中城,相與謀曰:“漢所爲攻宛,以王毋寡
”宛貴人謀曰:“王毋寡匿善馬,殺漢使
今殺王而出善馬,漢兵宜解;即不,乃力戰而死,未晚也
”宛貴人皆以爲然,共殺王
持其頭,遣人使貳師,約曰:“漢無攻我,我盡出善馬,恣所取,而給漢軍食
即不聽我,我盡殺善馬,康居之救又且至
至,我居內,康居居外,與漢軍戰
孰計之,何從?”是時,康居候視漢兵尚盛,不敢進
貳師聞宛城中新得漢人知穿井,而其內食尚多
計以爲來誅首惡者毋寡,毋寡頭已至,如此不許,則堅守,而康居候漢兵罷來救宛,破漢軍必矣
軍吏皆以爲然,許宛之約
宛乃出其馬,令漢自擇之,而多出食食漢軍
漢軍取其善馬數十匹,中馬以下牝牡三千餘匹,而立宛貴人之故時遇漢善者名昧蔡爲宛王,與盟而罷兵,終不得入中城,罷而引歸
初,貳師起孰煌西,爲人多,道上國不能食,分爲數軍,從南北道
校尉王申生、故鴻臚壺充國等千餘人別至鬱成,城守不肯給食
申生去大軍二百里,負而輕之,攻鬱成急
鬱成窺知申生軍少,晨用三千人攻殺申生等,數人脫亡,走貳師
貳師令搜粟都尉上官桀往攻破鬱成,鬱成降
其王亡走康居,桀追至康居
康居聞漢已破宛,出鬱成王與桀,桀令四騎士縛守詣大將軍
四人相謂“鬱成,漢所毒,今生將,卒失大事
”欲殺,莫適先擊
上邽騎士趙弟拔劍擊斬鬱成王
桀等遂追及大將軍
初,貳師後行,天子使使告烏孫大發兵擊宛
烏孫發二千騎往,持兩端,不肯前
貳師將軍之東,諸所過小國聞宛破,皆使其子弟從入貢獻,見天子,因爲質焉
軍還,入玉門者萬餘人,馬千餘匹
後行,非乏食,戰死不甚多,而將吏貪,不愛卒,侵牟之,以此物故者衆
天子爲萬里征伐,不錄其過,乃下詔曰:“匈奴爲害久矣,今雖徙幕北,與旁國謀共要絕大月氏使,遮殺中郎將江、故雁門守攘
危須以西及大宛皆合約殺期門車令、中郎將朝及身毒國使,隔東西道
貳師將軍廣利征討厥罪,伐勝大宛
賴天之靈,從溯河山,涉流沙,通西海,山雪不積,士大夫徑度,獲王首虜,珍怪之物畢陳於闕
其封廣利爲海西侯,食邑八千戶
”又封斬鬱成王者趙弟爲新畤侯;軍正趙始成功最多,爲光祿大夫;上官桀敢深入,爲少府;李哆有計謀,爲上黨太守
軍官吏爲九卿者三人,諸侯相、郡守、二千石百餘人,千石以下千餘人
奮行者官過其望,以適過行者皆黜其勞
士卒賜直四萬錢
伐宛再反,凡四歲而得罷焉
後十一歲,徵和三年,貳師復將七萬騎出五原,擊匈奴,度郅居水
兵敗,降匈奴,爲單于所殺
語在《匈奴傳》
贊曰:“《禹本紀》言河出崑崙,崑崙高二千五百里餘,日月所相避隱爲光明也
自張騫使大夏之後,窮河原,惡睹所謂崑崙者乎?故言九州山川,《尚書》近之矣
至《禹本紀》、《山經》所有,放哉!”
暫無
暫無
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