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 · 散花樓送客
城上清笳城下杵
秋盡離人,此際心偏苦
刀尺又催天又暮,一聲吹冷蒹葭浦
把酒留君君不住
莫被寒雲,遮斷君行處
行宿黃茅山店路,夕陽村社迎神鼓
秋盡離人,此際心偏苦
刀尺又催天又暮,一聲吹冷蒹葭浦
把酒留君君不住
莫被寒雲,遮斷君行處
行宿黃茅山店路,夕陽村社迎神鼓
《蝶戀花·散花樓送客》是清代詞人納蘭容若在送張見陽出任湖南江華縣令離京時所作。
張見陽字子敏,名純修,本爲內務府包衣,進士及第後先授江華縣令,官至廬州知府。張見陽與納蘭結爲異姓兄弟,是納蘭的知心故交。康熙十八年(西元一六七九年),納蘭容若的摯友張見陽被任命爲湖南江華縣令,納蘭爲其送行,幷作此詞。
江華曾一度爲吳世瑤所佔據,清軍剛收復江華不久後張見陽即被派去任職。納蘭深知此時的江華戰火未息,民生艱難,且江華歷來是多民族交彙地區,衝突時有發生,張見陽所得幷非美差。然而作爲朋友,納蘭不斷勉勵張見陽要莫懼寒雲,要在滿目瘡痍中成就一番大業。他在與張見陽的書信中寫道:「古來名士多以百里起家者,願足下勿薄一官,他日循吏傳中,籍君姓名,增我光寵。」納蘭年輕時也有建功立業的宏圖大志,而他囿於皇宮中難以施展拳腳,便將自己的目標寄託於好友。
納蘭對張見陽不僅有著殷切的期望,也像兄弟一般深情地關懷著他。他曾作五律遺友人:「楚國連烽火,深知作吏難。吾憐張仲蔚,臨別勸加餐。」古時官員到各地赴任,往往要經歷一段時間的長途跋涉。縱使比不得昭君出塞、文成公主進藏,但翻山越嶺在所難免,「雞聲茅店月,人迹板橋霜」,箇中酸楚不需多言。而納蘭似對行宿黃茅山店這般羈旅生活有著別樣的期待。
此詞表達了詞人對遠遊的友人的不捨之情以及鼓勵之意。全詩情景交融,意境凄凉。
清笳:謂凄清的胡笳聲。唐·杜少陵《洛陽》詩:「清笳去宮闕,翠蓋出關山。」
城下杵(chǔ):指搗衣之聲。杵,搗衣所用的棒槌。
蒹葭:蒹和葭都是水草,本指在水邊懷念故人,後以「蒹葭」泛指思念異地友人。語出《詩經·秦風·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爲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寒雲:寒天的雲。
黃茅山店:指荒村野店。黃茅,茅草名。唐·白樂天《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官舍黃茅屋,人家苦竹籬。」
村社:舊時農村祭祀社神的日子或盛會,《舊唐書·文苑傳下·司空圖》:「歲時村社雩祭祠禱,鼓舞會集,圖必造之,與野老同席,曾無傲色。」
散花樓上,聽得遠處胡笳輕唱,天色也已近黃昏,城下搗衣聲一下接一下單調地重複著,回蕩在這清冷的蒹葭浦,在離人的心中揮之不去。
手把酒杯眞想勸您留下啊。此去路途遙遠,別怕寒雲遮斷您的行處。在未來的漫漫長路上,您將夜宿荒村野店,請笑對夕陽下的村社神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