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摩詰所說經 · 佛道品第八
爾時,文殊師利問維摩詰言「菩薩云何通達佛道?」
維摩詰言「若菩薩行於非道,是爲通達佛道

又問「云何菩薩行於非道?」
答曰「若菩薩行五無間,而無惱恚至於地獄,無諸罪垢至於畜生,無有無明、憍慢等過至於餓鬼,而具足功德行色、無色界道,不以爲勝
示行貪慾,離諸染著示行嗔恚,於諸衆生無有恚閡示行愚癡,而以智慧調伏其心示行慳貪,而舍內外所有,不惜身命示行毀禁,而安住淨戒,乃至小罪猶懷大懼示行嗔恚,而常慈忍示行懈怠,而勤修功德示行亂意,而常念定示行愚癡,而通達世間、出世間慧示行諂僞,而善方便,隨諸經義示行憍慢,而於衆生猶如橋樑示行諸煩惱,而心常清淨
示入於魔,而順佛智慧,不隨他教示入聲聞,而爲衆生說未聞法示入辟支佛,而成就大悲,教化衆生示入貧窮,而有寶手功德無盡示入刑殘,而具諸相好以自莊嚴示入下賤,而生佛種姓中,具諸功德示入羸劣醜陋,而得那羅延身,一切衆生之所樂見示入老病,而永斷病根,超越死畏
示有資生,而恆觀無常,實無所貪示有妻妾、采女,而常遠離五欲淤泥現於訥鈍,而成就辯才,總持無失示入邪濟,而以正濟度諸衆生現遍入諸道,而斷其因緣現於涅槃,而不斷生死
文殊師利!菩薩能如是行於非道,是爲通達佛道

於是維摩詰問文殊師利「何等爲如來種?」
文殊師利言「有身爲種,無明、有愛爲種,貪、恚、癡爲種,四顛倒爲種,五蓋爲種,六入爲種,七識處爲種,八邪法爲種,九惱處爲種,十不善道爲種以要言之,六十二見及一切煩惱,皆是佛種

曰「何謂也?」
答曰「若見無爲入正位者,不能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譬如高原陸地,不生蓮華卑溼淤泥,乃生此華
如是見無爲法入正位者,終不復能生於佛法煩惱泥中,乃有衆生起佛法耳
又如殖種於空,終不得生糞壤之地,乃能滋茂
如是入無爲正位者,不生佛法起於我見如須彌山,猶能發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生佛法矣
是故當知一切煩惱爲如來種
譬如不下巨海,不能得無價寶珠如是不入煩惱大海,則不能得一切智寶

爾時,大迦葉嘆言「善哉!善哉!文殊師利!快說此語
誠如所言,塵勞之疇、爲如來種
我等今者,不復堪任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乃至五無間罪,猶能發意生於佛法,而今我等永不能發
譬如根敗之士,其於五欲不能複利
如是聲聞諸結斷者,於佛法中無所復益,永不志願
是故文殊師利!凡夫於佛法有返復,而聲聞無也
所以者何?凡夫聞佛法,能起無上道心,不斷三寶正使聲聞終身聞佛法、力、無畏等,永不能發無上道意

爾時,會中有菩薩名普現色身,問維摩詰言「居士父母、妻子、親戚、眷屬、吏民、知識,悉爲是誰?奴婢、僮僕、象馬、車乘,皆何所在?」
於是維摩詰以偈答曰
智度菩薩母方便以爲父一切衆導師無不由是生
法喜以爲妻慈悲心爲女善心誠實男畢竟空寂舍
弟子衆塵勞隨意之所轉道品善知識由是成正覺
諸度法等侶四攝爲伎女歌詠誦法言以此爲音樂
總持之園苑無漏法林樹覺意淨妙華解脫智慧果
八解之浴池定水湛然滿布以七淨華浴此無垢人
象馬五通馳大乘以爲車調御以一心遊於八正路
相具以嚴容衆好飾其姿慚愧之上服深心爲華鬘
富有七財寶教授以滋息如所說修行迴向爲大利
四禪爲牀座從於淨命生多聞增智慧以爲自覺音
甘露法之食解脫味爲漿淨心以澡浴戒品爲塗香
摧滅煩惱賊勇健無能逾降伏四種魔勝幡建道場
雖知無起滅示彼故有生悉現諸國土如日無不見
供養於十方無量億如來諸佛及己身無有分別想
雖知諸佛國及與衆生空而常修淨土教化於羣生
諸有衆生類形聲及威儀無畏力菩薩一時能盡現
覺知衆魔事而示隨其行以善方便智隨意皆能現
或示老病死成就諸羣生了知如幻化通達無有礙
或現劫盡燒天地皆洞然衆人有常想照令知無常
無數億衆生俱來請菩薩一時到其舍化令向佛道
經書禁咒術工巧諸伎藝盡現行此事饒益諸羣生
世間衆道法悉於中出家因以解人惑而不墮邪見
或作日月天梵王世界主或時作地水或復作風火
劫中有疾疫現作諸藥草若有服之者除病消衆毒
劫中有饑饉現身作飲食先救彼飢渴卻以法語人
劫中有刀兵爲之起慈心化彼諸衆生令住無諍地
若有大戰陣立之以等力菩薩現威勢降伏使和安
一切國土中諸有地獄處輒往到於彼勉濟其苦惱
一切國土中畜生相食啖皆現生於彼爲之作利益
示受於五欲亦復現行禪令魔心憒亂不能得其便
火中生蓮華是可謂希有在欲而行禪希有亦如是
或現作淫女引諸好色者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道
或爲邑中主或作商人導國師及大臣以祐利衆生
諸有貧窮者現作無盡藏因以勸導之令發菩提心
我心憍慢者爲現大力士消伏諸貢高令住無上道
其有恐懼衆居前而慰安先施以無畏後令發道心
或現離淫慾爲五通仙人開導諸羣生令住戒忍慈
見須供事者現爲作僮僕既悅可其意乃發以道心
隨彼之所須得入於佛道以善方便力皆能給足之
如是道無量所行無有涯智慧無邊際度脫無數衆
假令一切佛於無量億劫讚歎其功德猶尚不能盡
誰聞如是法不發菩提心除彼不肖人癡冥無智者
維摩詰所說經是佛教大乘經典。一稱《不可思議解脫經》,又稱《維摩詰經》《淨名經》。後秦鳩摩羅什譯有3卷,14品。敘述毗耶離(吠舍離)城居士維摩詰,十分富有,深通大乘佛法。通過他與文殊師利等人共論佛法,闡揚大乘般若性空的思想。其義旨爲“彈偏斥小”“嘆大褒圓”,批判一般佛弟子等所行和悟境的片面性,斥責歪曲佛道的絕對境界。
暫無
暫無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1s
Copyright ©2022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