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昭文富丞相書
轍西蜀之人,行年二十有二,幸得天子一命之爵,飢寒窮困之憂不至於心,其身又無力役勞苦之患,其所任職不過簿書米鹽之間,而且未獲從事以得自盡
方其閒居,不勝思慮之多,不忍自棄,以爲天子寬惠與天下無所忌諱,而轍不於其強壯閒暇之時早有所發明以自致其志,而復何事?恭惟天子設制策之科,將以待天下豪俊魁壘之人
是以轍不自量,而自與於此
蓋天下之事,上自三王以來以至於今世,其所論述亦已略備矣,而猶有所不釋於心
夫古之帝王,豈必多才而自爲之
爲之有要,而居之有道
是故以漢高皇帝之恢廓慢易,而足以吞項氏之強;漢文皇帝之寬厚長者,而足以服天下之奸詐
何者?任人而人爲之用也,是以不勞而功成
至於武帝,財力有餘,聰明睿智過於高、文,然而施之天下,時有所折而不遂
何者?不委之人而自爲用也
由此觀之,則夫天子之責亦在任人而已
竊惟當今天下之人,其所謂有才而可大用者,非明公而誰?推之公卿之間而最爲有功;列之士民之上而最爲有德;播之夷狄之域而最爲有勇
是三者亦非明公而誰?而明公實爲宰相,則夫吾君之所以爲君之事,蓋已畢矣
古之聖人,高拱無爲,而望夫百世之後,以爲明主賢君者,蓋亦如是而可也
然而天下之未治,則果誰耶?下而求之郡縣之吏,則曰:“非我能
”上而求之朝廷百官,則曰:“非我責
”明公之立於此也,其又將何辭?嗟夫,蓋亦嘗有以秦越人之事說明公者歟?昔者秦越人以醫聞天下,天下之人皆以越人爲命
越人不在,則有病而死者,莫不自以爲吾病之非眞病,而死之非眞死也
他日,有病者焉,遇越人而屬之曰:“吾捐身以予子,子自爲子之才治之,而無爲我治之也
”越人曰:“嗟夫,難哉!夫子之病,雖不至於死,而難以愈
急治之,則傷子之四肢;而緩治之,則勞苦而不肯去
吾非不能去也,而畏是二者
夫傷子之四支,而後可以除子之病,則天下以我爲不工;而病之不去,則天下以我爲非醫
此二者,所以交戰於吾心而不釋也
”既而見其人,其人曰:“夫子則知醫之醫,而未知非醫之醫歟?今夫非醫之醫者,有所冒行而不顧,是以能應變於無窮
今子守法密微而用意於萬全者,則是子猶知醫之醫而已
”天下之事,急之則喪,緩之則得,而過緩則無及
孔子曰:“道之難行也,我知之矣
知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
”夫天下患於不知,而又有知而過之者,則是道之果難行也
昔者,世之賢人,患夫世之愛其爵祿,而不忍以其身嘗試於艱難也
故其上之人,奮不顧身以搏天下之公利而忘其私
在下者亦不敢自愛,叫號紛,以攻訐其上之短
是二者可謂賢於天下之士矣,而猶未免爲不知
何者?不知自安其身之爲安天下之人,自重其發之爲重君子之勢,而輕用之於尋常之事,則是猶匹夫之亮耳
伏自明公執政,於今五年,天下不聞慷慨激烈之名,而日聞敦厚之聲
意者明公其知之矣,而猶有越人之病也
轍讀《三國志》,嘗見曹公與袁紹相持,久而不決,以問賈詡,詡曰:“公明勝紹,勇勝紹,用人勝紹,決機勝紹
紹兵百倍於公,公畫地而與之相守,半年而紹不得戰,則公之勝形已可見矣
而久不決,意者顧萬全之過耳
”夫事有不同,而其意相似
今天下之所以仰首而望明公者,豈亦此之故歟?明公其略思其說,當有以解天下之望者
不宣
轍再拜
《上昭文富丞相書》是蘇轍寫給昭文館大學士富弼丞相的一封書信。當時蘇轍年方二十二歲,初生牛犢,血氣方剛有一種少年的豪邁之氣。在文章中,蘇轍一開始引用漢高祖、漢文帝等典故,希望富丞相能夠做好本職,任用賢能的人來管理國家。然後通過病人與秦越人之間的對話,講到要敢於冒險,任何事情不要等到有萬無一失的把握的時候纔去做,那樣往往會失去很多機會。接下來引用孔子論述中庸之道的一段話,講要想真正做到中庸,度是不好把握的。最後,蘇轍講到自己讀《三國志》,講到曹操與袁紹對峙時候的力量分析,想要說明不要等到所有的事情都準備好了纔開始動手去做的道理。藉以勸諫富丞相能夠不拘一格任用賢能的人才治理國家。 全文采取議論形式,運用講道理、舉例子等說理方式,從多個角度和側面對自己的論點進行分析,讓人讀了之後比較有感觸,很容易被打動。語言形式多變,行文顯現了蘇轍那種年少豪邁之氣。
“幸得天子一命之爵”句:蘇轍於嘉祐五年三月,授河南府澠池主簿。沒有到任,所以下文才說:“未獲從事以得自盡。” 制策之科:即制舉。開始於唐代科舉取士制度。除了地方薦舉以外,朝廷在中央,由皇帝親自在殿廷詔示制科舉,稱爲制舉或者制科。 魁壘:形容高超突出。宋·曾鞏《本朝政要策·文館》:“悉擇當世聰明魁壘之材,處之其中,食於太官,謂之學士。” “是故以漢高皇帝之恢廓慢易,而足以吞項氏之強”句:漢高祖平定天下之後,置酒洛陽宮,讓列諸侯將領分析他爲什麼能夠戰勝項羽取得天下的原因。 “漢文皇帝之寬厚長者,而足以服天下之奸詐”句:漢孝文帝即位二十三年,節儉而無犬馬宮苑之好,是寬厚仁德者,對於奸邪之人能夠以德報怨。 “至於武帝”以下七句:漢武帝劉徹在位五十四年,承接文景之治,對內進行改革,對外用兵,加上大興土木,迷信神仙,急徵斂,使得國家空虛。 “推之公卿之間而最爲有功”句:《宋史·富弼傳》,仁宗“銳以太平責成宰輔,數下詔督弼與范仲淹等”。“弼爲相,守典故,行故事,而傅以公議,無容心於其間。當是時,百官任職,天下無事。” 播之夷狄之域:《宋史·富弼傳》,契丹屯兵境上以求地。“朝廷擇報聘者,皆以其情叵測,莫敢行,夷簡因是薦弼。”歐陽修引顏真卿被李希烈所殺的故事,請求留之。而“弼即入對,叩頭曰:‘主憂臣辱,臣不敢愛其死。’帝爲之動色。” 紛:表示紛雜、爭吵。 攻訐:舉發他人的過失或陰私而加以攻擊。《北齊書·劉貴傳》:“劉貴性峭直,攻訐無所迴避。” 不宣:古代的書信末尾常用語,即不用一一細說。
暫無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0s
Copyright ©2022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