剔銀燈 · 與歐陽公席上分題
昨夜因看蜀志
笑曹操、孫權、劉備
用盡機關,徒勞心力,只得三分天地
屈指細尋思,爭如共、劉伶一醉
人世都無百歲
少癡騃、老成尪悴
只有中間,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牽繫
一品與千金,問白髮、如何迴避
此詞副題是“與歐陽公席上分題”。范仲淹爲什麽要向歐陽修傾吐衷腸呢?原來歐陽修早就是范仲淹政治上的知音。仁宗時“景祐黨爭”,歐陽修就堅定的站在范仲淹一邊。時以吏部員外郎任開封府的范仲淹耿介正直,容不得權相呂夷簡擅權市恩,便向仁宗上《百官圖》,又上《帝王好尙論》等四論,批評朝政。切中要害的疏論激怒了呂夷簡。他反訴仲淹“越權言事,薦引朋黨,離間君臣”。寵信呂相的仁宗將仲淹貶黜出京,當時余靖等正直朝臣上疏替范仲淹申辯,而諫官高若訥卻討好呂夷簡,説范應當貶官。歐陽修痛恨諫官高若訥爲了自己的高官厚祿,竟不分是非,行爲卑鄙,於是寫了《與高司諫書》,斥其一味迎合權相是落井下石,是不知人間有羞恥二字。歐陽修也因此被貶夷陵。政治上的風雨磨難,高尙人格的互相吸引,革新朝政的共同追求,使范歐二人最終成爲相濡以沫的盟友。宋仁宗慶歷三年,范仲淹推行新政,反對者攻擊改革派引用朋黨。此時已奉調回京的歐陽修任諫官,爲了回擊反對派的無端指責,支持慶歷新政,又寫下了著名的《朋黨論》。可見范仲淹和歐陽修志同道合、同讎敵愾。 此詞大約寫於這幾年二人在朝共事同受打擊之時。新政失敗,共同的遭遇,共同的感情,使他們自然産生相似的感受。弄清了這一點,再來讀這首詞,讀者就恍然大悟了:原來,它是詞人因畢生爲之奮鬥的政治理想破滅之後極度失望、苦悶乃至沮喪的反映。在心頭鬱積已久的憤懣總得找箇宣泄的出口吧?於是,憤激之時,酒酣耳熱,對著同遭厄運的老朋友發發牢騷,説説醉話,有何不可? 其實,這首詞固然宣泄了詞人的憤懣,但也折射出了他內心時不我待的焦灼。這與李白那首著名的《將進酒》非常相似。“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畱其名。”李白被“賜金放還”後八年仍未找到出路,於是在此詩中借題發揮,盡情傾吐鬱積在胸的不平之氣。李白的恃酒放曠幷不説明他就此沉淪,即便是這首詩亦流露了施展抱負的願望,“天生我材必有用”,何其自信!但人生苦短,“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靑絲暮成雪”,現實無情徒喚奈何。范仲淹同樣如此,“人世都無百歲。少癡騃、老成尪悴。只有中間,些子少年”,能够幹一番大事的年華太少了,哪裏禁得起幾番蹉跎?於是,借酒澆愁,抒發其時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情就很自然了。 從思想上來説,范仲淹的這種感情是有其深刻淵源的。儒家的積極用世是其思想主流,不僅如此,他還出入佛老,精硏三教經典,力求會通而經世致用。這種海納百川的學術視野,使其作品博大精深,異彩紛呈,而老莊清凈無爲、隨遇而安的思想也是他迭遭打擊時能够舒緩壓力的精神避難所。在這點上,李、范二人是相似的。再説,在當時,文人們普遍認爲詞是娛情遣興的“小道”、“末技”,范仲淹有時亦未能例外,與老朋友一起喝酒聊天時,就不免戲作小詞了。應該説,這幾句亦眞亦幻的牢騷話倒顯示了他作爲一个平常人的本色,使得他可親可近。
癡騃(ái):不慧、愚蠢。 尪(wāng)悴:亦作“尩悴”,亦作“尫悴”, 瘦弱憔悴。 一品:借指位居一品的高官。
昨夜讀《三國志》不禁笑曹操孫權劉備,用盡權謀機巧,只落得三分天下,仔細一想,與其這樣,還不如象劉伶,喝他個酩酊大醉。 人活在世界上有多少人能活到百歲。少年時癲狂無知,老了又瘦弱焦悴。只有中間那,一段年輕,怎忍心用來追求功名利祿。就算是官位一品,富貴百萬,試問誰能躲過老冉冉將至。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0s
Copyright ©2022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