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鄕子 · 送趙國宜赴髙安戸曹。趙乃茂嘉郎中之子。茂嘉嘗爲髙安幕官,題詩甚多
日日老萊衣,更解風流蠟鳳嬉
膝上放教文度去,須知:要使人看玉樹枝
剩記乃翁詩,緑水紅蓮覓舊題
歸騎春衫花滿路,相期:來歳流觴曲水時
暫無
南鄕子:唐教坊曲名,後用作詞牌。又名《好離鄕》、《蕉葉怨》。《金奩集》入「黃鐘宮」。原爲單調,有二十七字、二十八字、三十字各體,兩平韻,三仄韻,平仄換韻。單調始自後蜀歐陽炯,此詞牌卽以歐陽炯《南鄕子》爲正體。馮正中、李珣(Xún)倶本此添字。雙調者始自南唐馮正中詞。馮詞平韻五十六字,十句,上下闋各四句用韻。另有五十八字體者。其定格爲雙調五十六字,上下闋各四平韻,一韻到底。此調唱時音節需流麗諧婉,聲情掩抑。 「送趙國宜赴髙安戸曹。趙乃茂嘉郎中之子。茂嘉嘗爲髙安幕官,題詩甚多」:四巻本丙集作「送筠州趙司戸,茂中之子。茂中嘗爲筠州幕官,題詩甚多」。 趙國宜:始末未詳。 髙安:郡名。唐置,原名靖州,後改筠州,宋曰筠州髙安郡,屬江南西路。其地卽今江西髙安縣。 老萊衣:《孝子傳》:「老萊子至孝,年七十,著五色斑斕衣,弄雛烏於親側。」 蠟鳳:《南史·巻二十二·〈王曇首傳·(子)王僧虔傳〉》:「僧虔,金紫光祿大夫僧綽弟也。父曇首,與兄弟集會子孫,任其戲適。(伯父弘子)僧達跳下地作彪子。時僧虔累十二博棋,既不墜落,亦不重作。僧綽採蠟燭珠爲鳳皇,僧達奪取打壞,亦復不惜。伯父弘歎曰:『僧達俊爽,當不減人;然亡吾家者,終此子也。僧虔必至公,僧綽當以名義見美。』或云僧虔採燭珠爲鳳皇,弘稱其長者云。」 「膝上放教文度去」句:南朝宋·劉義慶《世説新語·方正》:「王文度爲桓公長史時,桓為兒求王女,王許咨藍田。既還,藍田愛念文度,雖長大猶抱著厀上。文度因言桓求己女婚。藍田大怒,排文度下厀曰:『惡見,文度已復痴,畏桓溫面?兵,那可嫁女與之!』文度還報云:『下官家中先得婚處。』桓公曰:『吾知矣,此尊府君不肯耳。』後桓女遂嫁文度兒。」按:晉王坦之字文度,藍田謂其父述。 玉樹:南朝宋·劉義慶《世説新語·言語》:「謝太傅問諸子姪:『子弟亦何預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諸人莫有言者,車騎(謝玄)荅曰:『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於階庭耳。』」 緑水紅蓮:《南史·巻四十九·庾(Yǔ)杲之傳》:「(王儉)乃用杲之爲衞將軍長史。安陸侯蕭緬與儉書曰:『盛府元僚,實難其選。庾景行汎緑衣,依芙蓉,何其麗也!』時人以入儉府爲蓮花池,故緬書美之。」後因以「紅蓮幕」爲幕府之美稱。
暫無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0s
Copyright ©2022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