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風 · 鄭風 · 清人
清人在彭,駟介旁旁。
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
清人在消,駟介鑣鑣。
二矛重喬,河上乎逍遙。
清人在軸,駟介陶陶。
左旋右抽,中軍作好。
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
清人在消,駟介鑣鑣。
二矛重喬,河上乎逍遙。
清人在軸,駟介陶陶。
左旋右抽,中軍作好。
《國風·鄭風·清人》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
這是一首民間政治諷刺詩,揭露鄭國國君不愛惜民衆,久役人民於河上,兵衆不滿,紛紛逃役。
全詩三章,每章四句,寫清邑士兵在黃河邊上的彭地、消地、軸地駐防時的種種表現,採用反覆詠歎的手法,以增強詩歌的氣勢,從而達到其諷刺的效果。
這是一首民間政治諷刺詩,揭露鄭國國君不愛惜民衆,久役人民於河上,兵衆不滿,紛紛逃役。
全詩三章,每章四句,寫清邑士兵在黃河邊上的彭地、消地、軸地駐防時的種種表現,採用反覆詠歎的手法,以增強詩歌的氣勢,從而達到其諷刺的效果。
清人:指鄭國大臣高克帶領的清邑的士兵。
清,鄭國之邑,一說衛國邑名,在今河南省中牟縣西。
彭:鄭國地名,在黃河邊上。
駟(sì)介:一車駕四匹披甲的馬。
介:甲。
旁旁:同“彭彭”,馬強壯有力貌。
一說行走、奔跑貌。
二矛:酋矛、夷矛,插在車子兩邊。
重(chóng)英:以朱羽爲矛飾,二矛樹車上,遙遙相對,重疊相見。
重,重疊。
英,矛上的纓飾。
翱(áo)翔:遊戲之貌。
消:黃河邊上的鄭國地名。
鑣(biāo)鑣:英勇威武貌。
喬:借爲“鷮(jiāo)”,長尾野雞,此指矛上裝飾的鷮羽毛。
逍遙:閒散無事,駕着戰車遊逛。
軸:黃河邊上的鄭國地名。
陶陶:和樂貌。
一說馬疾馳之貌。
左旋右抽:御者在車左,執轡御馬;勇士在車右,執兵擊刺。
旋,轉車。
抽,拔刀。
中軍:即“軍中”。
一說指古三軍之中軍主帥。
作好:容好,與“翱翔”“逍遙”一樣也是連綿詞,指武藝高強。
一說做好表面工作,指裝樣子,不是真要抗拒敵人。
清,鄭國之邑,一說衛國邑名,在今河南省中牟縣西。
彭:鄭國地名,在黃河邊上。
駟(sì)介:一車駕四匹披甲的馬。
介:甲。
旁旁:同“彭彭”,馬強壯有力貌。
一說行走、奔跑貌。
二矛:酋矛、夷矛,插在車子兩邊。
重(chóng)英:以朱羽爲矛飾,二矛樹車上,遙遙相對,重疊相見。
重,重疊。
英,矛上的纓飾。
翱(áo)翔:遊戲之貌。
消:黃河邊上的鄭國地名。
鑣(biāo)鑣:英勇威武貌。
喬:借爲“鷮(jiāo)”,長尾野雞,此指矛上裝飾的鷮羽毛。
逍遙:閒散無事,駕着戰車遊逛。
軸:黃河邊上的鄭國地名。
陶陶:和樂貌。
一說馬疾馳之貌。
左旋右抽:御者在車左,執轡御馬;勇士在車右,執兵擊刺。
旋,轉車。
抽,拔刀。
中軍:即“軍中”。
一說指古三軍之中軍主帥。
作好:容好,與“翱翔”“逍遙”一樣也是連綿詞,指武藝高強。
一說做好表面工作,指裝樣子,不是真要抗拒敵人。
清邑軍隊駐在彭,駟馬披甲真威風。
兩矛裝飾重纓絡,黃河邊上似閒庭。
清邑軍隊駐在消,駟馬披甲威又驕。
兩矛裝飾野雞毛,黃河邊上自逍遙。
清邑軍隊駐在軸,駟馬披甲任疾跑。
左轉身子右拔刀,軍中好像準備好。
兩矛裝飾重纓絡,黃河邊上似閒庭。
清邑軍隊駐在消,駟馬披甲威又驕。
兩矛裝飾野雞毛,黃河邊上自逍遙。
清邑軍隊駐在軸,駟馬披甲任疾跑。
左轉身子右拔刀,軍中好像準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