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風 · 召南 · 採蘋
於以採蘋?南澗之濱;
於以採藻?於彼行潦
於以盛之?維筐及筥;
於以湘之?維錡及釜
於以奠之?宗室牖下;
誰其屍之?有齊季女
《國風·召南·採蘋》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此詩描述了女子採摘蘋草、水藻,置辦祭祀祖先等活動,真實記載了當時女子出嫁前的一種風俗。全詩三章,每章四句。其藝術魅力主要源於問答體的章法。首章兩問兩答,點出採蘋、採藻的地點;次章兩問兩答,點出盛放、烹煮祭品的器皿;末章兩問兩答,點出祭地和主祭之人。詩歌敘事不假修飾,節奏迅捷奔放,氣勢雄偉,通篇不用一個形容詞,而五個“於以”的具體含義又不完全雷同,顯得連綿起伏,搖曳多姿。
於以:猶言“於何”,在何處。蘋(pín):又稱四葉菜、田字草,蘋科,爲生於淺水之多年生蕨類植物,可食。 藻:杉葉藻科,爲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可食。一說水豆。 行(xíng)潦(lǎo):溝中積水。行,水溝;潦,路上的流水、積水。《毛傳》:“行潦,流潦也。” 筥(jǔ):圓形的筐。方稱筐,圓稱筥。 湘:烹煮供祭祀用的牛羊等。《毛傳》:“亨也。”按即烹。 錡(qí):三足鍋。釜:無足鍋。錡與釜均爲炊飯之器。 奠:放置。 宗室:宗廟、祠堂。《毛傳》:“大宗之廟也。”大宗,即大夫之始祖。牖(yǒu):窗戶。 屍:主持。古人祭祀用人充當神,稱屍。《毛傳》:“屍,主。齊,敬。季,少也。” 有:語首助詞,無義。齊(zhāi):美好而恭敬,“齋”之省借。季:少、小。
哪兒可以去採蘋?就在南面澗水濱。哪兒可以去採藻?就在積水那淺沼。 什麼可把東西放?有那圓筥和方筐。什麼可把食物煮?三腳錡與無足釜。 安置祭品在哪裏?祠堂那邊窗戶底。這次誰來做主祭?恭敬虔誠待嫁女。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0s
Copyright ©2022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