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西太一宮壁二首
【其一】
柳葉鳴蜩綠暗,荷花落日紅酣
三十六陂春水,白頭想見江南
【其二】
三十年前此地,父兄持我東西
今日重來白首,欲尋陳跡都迷
柳葉鳴蜩綠暗,荷花落日紅酣
三十六陂春水,白頭想見江南
【其二】
三十年前此地,父兄持我東西
今日重來白首,欲尋陳跡都迷
這組詩是王安石重遊西太一宮時即興吟成,題寫在牆上。兩首詩都蘊含了落葉歸根之意,亦兼有韶華易逝的慨嘆和日暮鄉關的愁緒。第一首詩由眼前的夏日美景聯想起江南故鄉的風光,抒發了對故鄉、親人的思念,寫得情景交融,渾然天成;第二首詩回憶初遊西太一宮的情景,表現了對當年父兄同遊之樂的無限眷戀之情,以敘述方式通過今昔對比來傳達詩意,具有動人的意味。
西太一宮:道教廟宇,宋仁宗天聖年間所建。洪邁《容齋三筆》:西太一宮,在汴京(今河南開封)西南八角鎮。
鳴蜩(tiáo):鳴蟬。
酣:濃透。
“柳葉”二句:一作“草色浮雲漠漠,樹陰落日潭潭”。
三十六陂(bēi):池塘名,在汴京附近。陂,池塘。江南揚州附近也有三十六陂,故詩中雲“想見江南”。
春水:一作“流水”。
持:攜帶。
【其一】
柳葉與鳴叫的蟬顯出暗綠的顏色,落日的紅光映在荷塘上,使那一池紅蓮更加紅豔奪目。望見了池塘中的春水,讓已經白頭的我回想起了江南。
【其二】
三十多年前父親兄長帶我來到這裏,牽着我的手,從東走到西,從西走到東。今天故地重遊而頭髮早已花白,想尋找從前見過的景色不禁令人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