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李白(其二)
浮雲終日行,遊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侷促,苦道來不易
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孰云網恢恢,將老身反累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
天寶三年(西元七四四年),李杜初會於洛陽,即成爲深交。乾元元年(西元七五八年),李白因參加永王李的幕府而受牽連,被流放夜郎,二年春至巫山遇赦。杜甫只知李白流放,不知赦還。這兩首記夢詩是杜甫聽到李白流放夜郎後,積思成夢而作。詩以夢前,夢中,夢後的次序敘寫。第一首寫初次夢見李白時的心理,表現對老友吉凶生死的關切。第二首寫夢中所見李白的形象,抒寫對老友悲慘遭遇的同情。
浮雲:喻遊子飄遊不定。 遊子:此指李白。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句:李白一連三夜入我夢中,足見對我情親意厚。這也是從對方設想的寫法。 告歸:辭別。 侷促:不安、不捨的樣子。 「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句:述李白告歸時所說的話。 「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句:寫李白告歸時的神態。搔首,大概是李白不如意時的習慣舉動。 冠蓋:指代達官。冠,官帽;蓋,車上的篷蓋。 斯人:此人,指李白。 孰云:誰說。 網恢恢:《老子》有「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的話。此處指法網恢恢。 孰云網恢恢:誰說天網寬疏,對你卻過於嚴酷了。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句:他活着的時候雖然寂寞困苦,但必將獲得千秋萬歲的聲名。
天上浮雲日日飄來飄去,遠遊的故人卻久去不歸。 夜晚我屢屢夢中見到你,可知你對我的深情厚意。 分別時你總是神色匆匆,總說能來相見多麼不易。 江湖上航行多險風惡浪,擔心你的船被掀翻沉沒。 出門時搔着滿頭的白髮,悔恨辜負自己平生之志。 高車麗服顯貴塞滿京城,才華蓋世你卻容顏憔悴。 誰能說天理公道無欺人,遲暮之年卻無辜受牽累。 即使有流芳千秋的美名,難以補償遭受的冷落悲慼。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0s
Copyright ©2022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