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時創作的一首依戀家鄉山水的詩。詩人是乘船從水路走的,在船上看到峨眉山間吐出的半輪秋月,山月的影子映在平羌江水中,月影總是隨江流。夜裏船從清溪驛出發,要向三峽駛去,船轉入渝州以後,月亮被高山遮住看不見了。全詩用了五箇地名,通過山月和江水展現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圖,構思精巧,意境清朗秀美。
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縣西南。
半輪秋:半圓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月光的影子。
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東北。源出四川蘆山,流經樂山匯入岷江。
夜:今夜。
發:出發。
清溪:指清溪驛,屬四川犍爲,在峨眉山附近。三峽:指長江瞿塘峽、巫峽、西陵峽,今在四川、湖北兩省的交界處。一說指四川樂山的犁頭、背峨、平羌三峽,清溪在黎頭峽的上游。
君:指峨眉山月。一說指作者的友人。
下:順流而下。
渝州:治所在巴縣,今重慶一帶。
高峻的峨眉山前,懸掛着半輪秋月。流動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精亮月影。
夜間乘船出發,離開清溪直奔三峽。想你卻難相見,戀戀不捨去向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