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日寄杜二拾遺
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
柳條弄色不忍見,梅花滿枝空斷腸。
身在遠藩無所預,心懷百憂復千慮。
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
一臥東山三十春,豈知書劍老風塵。
龍鍾還忝二千石,愧爾東西南北人。
《人日寄杜二拾遺》是唐代詩人高適晚年在蜀州(今四川崇州)任刺史時創作的一首七言古體詩。
此詩表達了作者對杜甫的思念之情。
首四句寄慰杜甫,「思故鄉」旣是言杜,亦是自謂,二人故鄉同爲當時正在戰亂的中原,這一「思」便將二人情感更加緊密地聯結起來。
次四句寫自身,旣「無所預」又「復千慮」,表白憂國情懷,「空相憶」、「知何處」,則添一層無奈與落寞之感。
末四句進而將自己庸碌自適與友人飄泊四方比照,逗出「愧」意,回應篇首,寫足題意。
全詩以渾樸自然的語言,抑揚頓挫的音調,傳達了跌宕起伏的感情。
人日:舊俗以農歷正月初七爲人日。
《太平御覽·卷九七六》引南朝梁·宗懍《荆楚歲時記》:「正月七日爲人日。
以七種菜爲羹,翦彩爲人或鏤金箔爲人,以貼屛風,亦戴之頭鬢。
又造華勝以相遺,登高賦詩。」
杜二拾遺:卽杜甫。
草堂:茅草蓋的堂屋。
舊時文人常以「草堂」名其所居,以標風操之高雅。
此處指杜甫的成都草堂。
弄色:顯現美色。
宋·蘇軾《宿望湖樓再和》詩:「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空:一作「堪」。
斷腸:形容極度思念或悲痛。
三國魏·曹丕《燕歌行》:「念君客遊思斷腸,慊慊思歸戀故鄉。」
遠藩(fān):一作「南蕃」。
指南方的遙遠地區。
預:參與。
此處是參預朝政之意。
百憂復千慮:極言憂慮之多。
人日:一作「此日」。
東山:東晉謝安曾高臥東山(今浙江省上虞市西南),不願出來做官,這裏詩人以謝安自比。
三十春:高適二十歲時到長安謀出路,四十九歲中第授官,恰好三十年。
書劍:古代士人隨身攜帶之物,喩文武。
《史記》:「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
風塵:宦途,官場。
晉·葛洪《抱樸子·交際》:「馳騁風塵者,不懋建德業,務本求己。」
忝(tiǎn):有愧於,常用作謙辭。
二千石(dàn):漢制,郡守俸祿爲二千石,卽月俸百二十斛。
世因稱郡守爲「二千石」。
東西南北人:孔丘曾稱「今丘也,東南西北之人也」,指四方奔走。
人日這天題詩寄向成都草堂,遠遠憐念舊友定在思念故鄉。
柳枝泛綠這美景卻不忍看見,梅花開滿枝頭讓人空自斷腸!
身在偏遠南方大事難以參預,心懷百重擔心還有千重憂慮。
今年的人日彼此在空相回憶,明年的人日更不知身在何處?
高臥東山轉眼度過了三十春,哪裏料到書劍飄零終老風塵。
老態龍鍾還辱居高位二千石,內心有愧你四處流離的友人!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7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